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1702章 失踪人员比对未成功

解剖持续了近四个小时,张凯的后背早已被汗水浸透。

当他完成最后一项记录,将死者的器官逐一放回体腔时,窗外的夜色已深。

“缝合采用连续锁边缝合法,”

他边操作边说,“注意保持皮肤对合整齐,这是对死者最后的尊 重。

走出解剖室,张凯摘下护目镜,镜片上的雾气在玻璃表面留下水痕。

他看着手中的初步报告,死亡时间、死因、年龄判断都已清晰,但死者的身份依然成谜。

那些从牙齿、骨骼、内脏中提取的线索,正等待着与其他证据拼 凑,最终还原出这个陌生死者的人生轨迹。

刑侦支队的电子档案室里,空调外机发出令人烦躁的嗡鸣,与此起彼伏的键盘敲击声交织成一曲沉闷的乐章。

张辉站在白板前,用红笔重重圈出死者特征:年龄45-50岁,身高178cm、右利手、枕骨凹陷性骨折、环状软骨 骨折、左腕电线勒痕、深蓝色聚酯纤维衣物残留。

“今晚必须从失踪人口系统里筛出符合条件的人,”

他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大家打起精神,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是突破口。

" 小组成员们各自就位,二十台电脑屏幕同时亮起,蓝白色的冷光映照着众人疲惫的脸庞。

实习生小林盯着面前密密麻麻的表格,忍不住抱怨:“全市近三年的失踪人口记录有8762条,这要查到什么时候?

光是年龄和身高符合 的就有1300多条!”

她的手指在键盘上机械地滑动,每刷新一页,都要忍受系统长达十秒的卡顿,等待的间隙,她只能盯着屏幕上旋转的加载图标发呆。

老刑警老周推了推老花镜,布满血丝的眼睛凑近屏幕:“别光看电子档案,2019年以前的记录还得翻纸质卷宗。”

他拉开档案柜,泛黄的文件散发出一股陈旧的霉味,“这些手写登记的错别字一堆,有的连出生日期都能写 混。”

说着,他小心翼翼地展开一张皱巴巴的登记表,上面的字迹龙飞凤舞,“张三,男,约45岁,身高175左右”

,连具体数值都模糊不清,这样的记录让比对工作难上加难。

“重点关注近一个月内失踪的男性,”

张辉在过道里来回踱步,“死者衣着整洁,没有长期流浪的迹象,很可能是近期才遇害。”

但当技术员大刘按照新条件筛选后,依然跳出了376条记录。

“这系统该升级了,”

大刘一边抱怨, 一边疯狂敲击键盘,试图让卡顿的页面加载得快些,“每次输入多个筛选条件就死机,刚才的排查进度全白费了!”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凌晨两点,办公室里的气氛愈发压抑。

咖啡壶早已见底,泡面盒堆成了小山,空气里混合着烟味、汗味和速溶咖啡的苦涩。

小组成员们的眼皮越来越沉,敲击键盘的节奏也变得拖沓。

小林盯着一张模糊不 清的身份证照片,几乎把脸贴到了屏幕上:“这照片根本看不清五官,系统还要求做面部比对,这不是刁难人吗?”

她尝试调整图像清晰度,但噪点反而更加严重,只能无奈地跳过这条记录。

老周翻着厚厚的记录本,突然停了下来:“这个有点像,48岁的货车司机,一个月前失踪。”

他把屏幕转向张辉,“但记录里没提到骨折和衣物纤维,而且他左撇子。”

张辉仔细查看资料,最终摇了摇头:“身高对不上,而且失 踪时穿的是灰色夹克,继续找。”

希望的火花刚燃起就被熄灭,老周失望地叹了口气,继续埋头在海量数据中。

大刘好不容易恢复了系统,重新开始筛查。

“按新条件筛选后还剩237条,”

他的声音带着疲惫,“但大部分都没有完整的体貌特征描述。”

他随机点开一条记录,页面上只有简单的几行字:“男性,约50岁,失踪于XX菜市场, 穿深色外套。”

这样模棱两可的信息,让比对工作如同大海捞针。

凌晨四点,困意像潮水般袭来。

小林的头差点撞到键盘上,她猛地惊醒,揉了揉眼睛继续工作。

老周的烟一根接一根地抽,烟灰缸里堆满了烟头,却依然无法驱散困意。

张辉看着大家疲惫的样子,自己也感到身心俱疲,但他 知道不能放弃:“再坚持一下,天亮前完成最后一轮筛查。

晨光渐渐染红窗棂时,小组成员们已经连续工作了十个小时。

白板上贴满了便签纸,标记出的53条疑似记录,最终都因为各种不符被划掉。

张辉看着疲惫不堪的众人,声音里也带着一丝无奈:“先休息吧,看来死者不在现有 的失踪人口库中。

我们得重新梳理线索,从其他方向寻找突破口。”

办公室的门被推开,清晨的阳光洒进来,却驱不散弥漫在空气中的挫败感。

这场与海量数据的较量,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张辉知道,寻找真相的道路还很长,他 们不能停下脚步。

第2天一早8:00。

刑侦支队会议室的百叶窗将晨光切割成狭长的光带,斜斜地落在陆川面前的案件卷宗上。

烟灰缸里的烟蒂已经堆成小山,他用指节叩击桌面的声响在寂静中格外清晰:“案发36小时,现在把所有碎片摆出 来。”

他的目光扫过围坐的众人,每个人眼底都带着熬夜的红血丝,桌上的咖啡杯早已空了底。

杨林将投影仪切换到豪瑞大厦顶楼的三维建模图,激光笔的红点在电梯机房的位置停顿:“现场破坏严重,维修人员进入时造成二次污染,但仍提取到三类关键物证。”

他调出液压油的检测报告,“电梯机房地面的液压油含特 殊抗磨添加剂,与死者指甲缝里的残留物成分一致,说明死者生前接触过液压装置。

“更重要的是这个。”

杨林放大通风口的照片,镊子夹着的棕色头发在证物袋里若隐若现,“DNA初步比对排除物业人员,毛囊根部有撕脱痕迹,可能是争执时被扯下的。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