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二十二章 封赏

刘禅的神色一收,把被惊醒的不满压了下去,当即说道:“快宣。”

来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左相赵鼎。

赵鼎神色喜悦,一进书房就对刘禅拜道:“臣见过陛下。”

“不必多礼,前线情况如何。”

刘禅很是焦急。

顺昌大捷,可具体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啊。

“启奏陛下,岳飞率军一连攻破了淮宁,颍昌,陈州,洛阳,郾城,顺昌等河南六座城池,斩杀金军七万余人,北伐大捷!”

赵鼎激动的说道,他虽然预料北伐可能会胜利,但绝没想过会有如此的大胜。

刘禅一把抢过赵鼎手中的战报,仔细的看了起来。

也是被战报上的内容乐的合不拢嘴,连汉朝曾经的京都洛阳都拿下了,看来自己没有看错岳飞,确实是个能打的将领。

“传旨,封岳飞为河南宣抚使,开府仪同三司,总管河南府一切军政要务。”

刘禅激动的说道,丝毫没有在意自己的赏赐给赵鼎带来了多大的震撼。

“陛下,此番虽然大胜,但这赏赐未免太重了吧。”

刘禅撇了一眼赵鼎,不想说话。

宋朝都已经偏居一隅了,还不找个能打的大将出来,难道非要等死嘛。

但刘禅也耐下心来跟赵鼎解释:“如今河南大部分城池虽然都被收回,但依然处于金国的威胁之下。

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现在最重要的是保护好收复回来的城池。

若是有问题,以后再解决。”

“那不知是否将岳飞召回述职?”

听此,刘禅有些犹豫。

岳飞他还没有见过,不知道是什么模样,也不知道是什么性情,现在看来只能说能力是有的,但忠不忠心呢?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诸葛孔明,刘禅也很难再倾尽全力的相信一个人。

“召岳飞回来,不行。”

刘禅还是摇了摇头,拒绝了赵鼎的提议。

“眼下北方动乱,不宜召回北伐主帅。

给岳飞传旨,允许他派一副将前来述职。

另外,再通知韩世忠,告诉他可以暂时停战了。

赶紧给朕回来,别打了。

朝中都乱成什么样了,赵相,朕都有些怀疑你的能力了。”

刘禅对赵鼎很是不满,你身为左相,居然无法压制同僚,那你还怎么当文官之首呢。

而赵鼎则是心中苦笑,想到:要不是陛下您听到北伐胜利的消息,恐怕在此态度上还会是模棱两可吧。

不过这样也好,看陛下的态度,只要北伐能够胜利,陛下就会明确支持北伐。

这就不用他们乱猜了,只要保证结果就好。

这看似很容易的事情,却是整个宋朝朝堂都不敢想的事情。

在正史中,岳飞数年之后也是北伐大胜,但是赵构却对之一点都不关心。

居然还在一次北伐胜利之后,命令岳飞放弃收回来的城池。

赵构真的拉低了皇帝的底线!

“岳飞在战报中写道,他目前的兵力不足,你回去与其他人商议商议,明日早朝出个办法。”

刘禅坐回椅子上,示意赵鼎可以告退了,接着又仔细看起那封战报来。

看着看着,他发现了有些不对。

岳飞的战报里提及了另一支军队起义军的功劳,看样子是能打一些,但纪律太差,也不怎么服从管教。

一进城就直奔库房,真当岳飞不知道是什么情况。

刘禅若有所思,将桌子上的后汉书拿了过来,仔细的又翻阅了一遍。

他对于眼下朝堂之上的情况渐渐是弄明白了一些,这情况比汉朝外戚与宦官争权还要复杂许多。

首先说原身赵构,极度缺乏安全感,有能力但从不干人事。

有过主战的经历,居然还曾经是天下兵马大元帅吗,但态度上更多的却是议和。

本身的主张又可以三日一变,今天开战,明天就可能想要议和。

对内威望不够,对外威严不足。

而且还有过被自己大将挟持的经历,可谓是丢人至及。

再说秦桧王伦一派,坚定的主和派,且势力在朝中根深蒂固,不知道都有谁之有过交情。

遍布南方的学子,百姓都深受其影响。

即使是刘禅明确支持北伐,但也需要自己承受来自议和的压力。

这一伙人搞权谋是一流的,搞内政也是可以的,但真要涉及到外交战争方面,简直是废物中的废物。

王伦外交倒是还可以,正史中索回了河南等地,但代价是赵构向金主称臣。

赵构居然同意了,感觉更丢人了。

赵鼎呢,不算是坚定的主和派。

更像是汴梁被攻破之后,这些士大夫不服气,认为不过是猝死而已,想要重振旗鼓,再战上一场罢了。

至于岳飞韩世忠这些武将,就是坚定的主战派了。

汴梁被破,让百姓和军队都感觉到了亡国灭族的恐惧,而这种恐惧很容易被这些带兵的武将所知。

因此他们都明白,不管怎样,必须把金国打退,把北方收复回来。

最后就是刘禅了,在他看来,整个宋朝就是一个笑话。

放弃了大一统理念的国家根本不配称为一个国家,因此他虽然偶尔会有妥协,但在国土方面,却是要比任何人都要坚定的主战派。

现在,由于刘禅支持主战,议和势力缺乏顶级大佬,因此想要迎回太后跟刘禅打擂台。

刘禅要是反对,那就是不孝,就说明皇位来之不稳。

若是迎回太后,太后必然要分权,而且太后是坚定的主和势力!

若是刘禅再继续支持主战,他们也可联合太后一起对刘禅施加压力!

刘禅揉了揉额头,这都叫什么事情啊。

天下形势都已经这样了,内部还要争斗,不能团结起来嘛。

不过他也终于搞明白了一件事情,眼神一冷,唤过来自己的贴身太监。

在他耳边低语几声,那太监顿时睁大了眼睛,分明是被刘禅的话吓了一跳,身体都有些发抖。

“这件事情,你找几个信得过的人去,朕一会就将宁才人召到湖边赏花,所以要快一些,懂?”

“臣明白。”

刘禅叹了口气,心中觉得有些可惜。

他又拿起后汉书看了半个时辰左右,想要从中看看有没有什么可以应对当下的情况。

他伸了一个懒腰,看了看天色,吩咐道:“传宁才人到后花园来,与朕一起赏花。”

得到消息的宁才人高高兴兴的就来了,她还以为是皇上高兴,想要答应她之前的请求,给他弟弟安排什么差事呢。

等到她走到后花园的湖边,只见刘禅已经带人站在远处的凉亭了。

皇上居然在等她,宁才人突然感觉到一阵甜蜜,正要从另一条路过去直奔凉亭,突然感觉到后方有谁推了自己一下,顿时掉入了湖中。

她惊恐的睁大了双眼,急呼救命,可却没有一个人过来。

这不对,怎么可能没有人啊,还有陛下啊,陛下应该看见自己了啊。

远处的刘禅确实看见了,不过他没有理会。

旁边的太监倒是热心肠,赶忙道:“快,宁才人落水了,赶紧去救。”

刘禅冷哼哼的说道:“谁都不许去。

传旨,宁才人赏花时,失足落水,厚葬。”

不知是宁才人听到了刘禅的话,还是放弃了希望,终于不再挣扎,沉入水中。

等到太监们赶过去打捞宁才人时,刘禅才落了一滴眼泪:“卿本佳人,奈何作贼。”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