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金国灭(1/2)
绍兴九年,岳飞大峡谷全歼十万金军,完颜昌兵败自杀。
岳飞随后趁势追击,攻入上京。
金国灭亡,天下震惊。
“你说什么?
金国被灭了?”
韩士忠抓住前来给他汇报消息的乔虎,激动地问道。
“是的,岳将军攻入了上京,金国的皇帝已经被我们俘虏了。”
“那个灭了辽国,攻陷汴梁的金国真的被灭了?”
乔虎感觉自己的肩膀被捏得生疼,不过还是强忍着说道:“是的,整个临安都知道了,各个街道上都是庆祝的百姓呢。”
“金国真的···”
“将军,是真的,您出去就知道了。
还有您能不能先将我放开,我感觉胳膊都快肿了。”
“噢噢。”
韩士忠这才松开了手,不过脸上还是不可置信的神色。
任谁听到这个消息,都会有些怀疑人生。
那可是金国啊,有着三十万精锐的金国啊。
之前不是还一直在欺负宋朝嘛,怎么还不到三年就被宋朝给灭了呢?
这很不合理啊,这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要立刻面见陛下。
快,给我准备马车。”
“将军,现在不只是您,所有大臣,还有百姓都聚集在皇宫门前,等着求见陛下一面呢。”
“那我还不得赶快过去。”
“哦,对对。”
韩士忠如今已经没有官职在身了,但毕竟还是军校的总教官,位置行同于汉朝的太尉。
遇到灭亡金国这样的大事,他自然是不能缺席。
街道上的人太多了,韩士忠第一次发现原来坐马车可以这么慢啊,原来临安有这么多人。
“停车,我要步行去皇宫。”
“可是将军,还有很远呢!”
当初刘禅设立军校时考虑到保密性的原因,特意将军校放置到了很偏僻的地方。
韩士忠本来也觉得这样做有道理,可现在,他在心里骂道。
为什么要把军校设在那么偏的地方啊!
他得步行多久啊!
韩士忠也不知走了多久,终于是走不动了。
不是身体疲惫,而是前面的人真的太多了。
他四下看了看,发现距离自己走到宫门前居然还有半个时辰的路程!
这到底是来了得有多少人啊。
他要进去啊,他要让陛下看见他一眼啊。
好在负责保护皇宫安全的侍卫发现了他,急忙把他拉到一边,“韩大人,您也是来面见陛下的。”
韩士忠从人群中挤了出来,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是啊,怎么这么多人。”
“大家都是来见陛下的,听说后面还有源源不断的百姓呢。”
“陛下呢?
再这样下去万一发生暴动可就坏了。”
“听宫里的人说,陛下正在跟太子,宰相们议事呢。”
“出来了,出来了,陛下出来了。”
人群中突然爆发出强烈的欢呼,那个侍卫跟韩士忠告罪一声,连忙稳定人群的秩序。
韩士忠放眼望去,只见刘禅站在城墙之上,旁边跟着的应该是太子和赵相。
距离太远了,韩士忠也很难看清全貌,只能凭着想象猜测。
“也不知秦桧会不会抱怨错过了眼前这一幕,嘿嘿。”
韩士忠虽然明面上对秦桧是尊重有加,但实际在心里早不知道骂成什么样了。
也就这几年秦桧做得还行,跟之前那几年,那是一点人事都不干啊。
刘禅在城头高呼着什么,韩士忠也没有听见。
听一旁的百姓说,好像是什么全国大宴三天,不设宵禁什么的。
总之,开心就完事了。
过了许久,百姓才在侍卫的引领下去其他地方庆祝了。
韩士忠这才能够接近宫门,只见许多大臣早已经在那里等候了。
“见过韩大人。”
韩士忠的官职虽然没有了,但所有人还是如此尊称他。
擎天白玉柱,驾海紫金梁可不是吹的。
赵构登基之后,宋金之间之所以能够实现部分和平与韩士忠可谓是密不可分。
甚至韩士忠的功劳用功标青史来说也不为过。
再加上如今的朝堂多为主战派的臣子,且或多或少跟韩士忠有些关系,所以韩士忠的地位不减反增。
这时,宫门打开,赵浩从里面走出来说道:“各位大人,陛下说了,有什么事情都等到明日早朝再说。
今日,就暂时不见了。”
接着赵浩又看向韩士忠:“韩大人,陛下让你进去,说有关军校的事情要跟你商量一下。”
“请公公带路。”
韩士忠跟随赵浩来到乾宁宫,只见刘禅坐在那里闭目养神,完全没有一丝激动的样子。
刘禅听见声响,道:“良辰,你来了。
不用多礼了,快走吧。”
“谢陛下。”
韩士忠抱拳,找了张靠近刘禅的椅子坐下。
“陛下怎么愁眉苦盏的,难道是高兴嘛?”
“朕当然高兴了,鹏举灭了金国,除去了我朝第一大患,朕当然开心。
只是,北方的情况太复杂了。”
韩士忠不解,疑惑地看着刘禅。
刘禅解释道:“北方不仅仅只有一个金国,还有着许许多多的小部落。
一旦放任他们起来,几十年后,恐怕又是一个金国。”
“回禀陛下,历朝历代,北方的蛮族始终是我中原第一大患,可始终没有那个朝代能够解决啊。
汉朝的匈奴,唐朝的契丹,我朝的金国。
他们就像是野草一般,灭之不尽。”
“朕不是不清楚,可你也知道我朝终究很难像汉唐一样尚武,朕担心的是百年之后,没有人可以压制住那些蛮族。”
“这毕竟是千古难题。”
韩士忠也是长叹,想不出任何的办法。
你要说让宋朝也像汉唐一样尚武,这根本不可能。
一百多年的历史文化,早就磨平了宋朝百姓心中的血性。
哪怕是现在皇帝,大臣都支持主战,哪怕是百姓也支持主战,可再过十年,宋朝还是宋朝,议和还是议和。
除非是灭掉了宋朝,除非是一个新兴的朝代,否则宋朝文人的风气是根本不会改变的。
汴梁被攻陷,靖康之耻,也只使得宋朝百姓拥有不到二十年的主战热血。
“所以,朕打算一举消灭整个北方祸端,让我朝能够真正实现百年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