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三百一十二章 村里的人和事(2/2)

如果说大院里的贾张氏骂架是一把好手,可要是放在村里,放在这俩人面前,估计只有挨骂的份儿。



下午天色擦黑后,徐庆坐在院里和爷爷奶奶把城里家中的事情再说了一些。



爷爷抽着旱烟,吐出青色烟雾道:“小庆,你现在结婚了,爱国和丰铭的婚事,伱当大哥的,就看的多上上心,我跟你奶奶是帮不上什么了,要是再早几年还行。



但现在,老的一把骨头在地里都待不了一天,只能靠你了。”



徐庆点点头道:“爷爷您和我奶奶放心,爱国和丰铭还有小丫头的事情,我肯定会操心的。”



爷爷颔首不语,抽了一口烟,便没再说什么,让奶奶去赶紧把明儿徐庆回去时,带的东西都收拾好。



徐庆摆手拒绝道:“爷爷,奶奶,我啥都不拿,你们自己留着吃吧,城里什么都有,我跟爱国还有晓雅都上班,我们自己能挣钱养活自己。”



只是两位老人可不听他说的那些。



转过天一早,徐庆从村里返回城里时,身上带的东西比回来时拿的都多。



爷爷和奶奶给徐庆装了半袋子白面,半袋子小米,也不知道他们积攒了多久才攒下这些。



另外又给徐庆装了五斤花生以及三斤绿豆和红小豆。



除此之外,奶奶给小鸿志还做了一身衣服,也让徐庆拿回去。



徐庆背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回到四九城,已是晚上九点多钟了。



在回大院前,他用能力把东西都分了一次。



这些东西加起来本就不少,一分之后,徐庆背在身上就变得更加重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好在进了城,也就没几步路,徐庆便直接背进大院。



.......



徐庆回城没几个月,国家就把工农兵上大学的事情,全国进行了通知。



徐爱国和徐晓雅高兴不已。



当然,还有下乡插队的的徐丰铭。



而徐庆提前让他们复习,这时便就显示出了作用。



国家这次招生,可没说要考试,而是让各单位,各工厂,各公社,推荐人上大学。



直白来讲,就是哪怕是小学、初中文化,只要拿到了推荐名额,就可以进入大学深造。



进大学是容易了,可问题是能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进度,那就不好说了。



而不管是徐爱国还是徐丰铭,徐晓雅,都高中毕业,这对他们来说,听了大哥徐庆的话,复习之后,进去大学,就不存在跟不上学习进度。



徐爱国在厂里上班,有徐庆在这个当乾部的大哥,厂里推荐入学的名额,自然是手到擒来。



只不过李主任还是在中间使绊子了,徐庆就跟他聊了聊,省的这位厂里“G委会”一把手,真拿自个当土皇帝。



局势已经在变动了,李主任要是还跟以前那样,没事找茬,徐庆可不会答应。



许大茂早都惦记上了李主任的位置,徐庆之前懒得跟李主任较劲,但是李主任要是故意不放人,不给爱国厂里的推荐名额,那他就跟许大茂一块把李主任搬倒。



反正在这变天期间,什么事都可能发生,当官的可没一个人能高枕无忧。



尤其是官越高,越难。



然而,当徐庆跟李主任聊过之后,没几天时间,爱国就顺利拿到了厂里的推荐名额以及厂里开的推荐信。



至于小丫头那边,徐庆跟国营商店的刘主任打了声招呼,自然也就给了推荐名额,写了推荐信。



麻烦一点的是徐丰铭,但徐庆之前下乡可不是白回去的,再说了,还有李国华在,公社书记王明胜犹豫一番后,想到李国华之前来视察,确实跟徐丰铭认识,真的是徐庆的高中同学,所以还是给了徐丰铭推荐。



这就省去了徐庆找‘工人报刊’的主编李峰宏。



不过徐庆跟这位主编,这些年里,一直保持着联系,对方每次来四九城公干,徐庆都会与之见面。



九月份中旬,下乡插队的徐丰铭,获得进入大学的推荐名额后,回到了城里。



徐庆兄妹四人,便团聚在了一起。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