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六十七章 牛家之死(2/2)

此事一定会被内阁宣扬出去,用以展示新朝气象!

“念台先生,不必自责。”

朱常淓宽解道。

“多谢监国,老朽识人不明,险些酿成大祸,唉!”

刘宗周只感觉心口拔凉拔凉的。

朱常淓环视满院的书生,一个个手中拿着四书五经,满口吟诵着仁义道德,不知为何,总感觉有些不舒服。

门外进来一个神色匆匆的小太监,对着李宝附耳几句便转身离开。

李宝急忙向朱常淓悄声禀报,说是兵部尚书朱大典向内阁主动交待了自己受贿事宜,自去冠带请朝廷惩处。

内阁拿不准意见,派人来请示。

“他倒是自觉,正好,让他去布政使衙门吧,帮卢闲之开展后方土地清丈事宜!”

朱常淓本来想将朱大典直接革职查办的,但想了想,朱大典还是有点能力的,贪这个毛病,也有用得着的地方。

比如让他的那只贪手,往那些地方豪绅的口袋里伸,岂不美哉?

李宝迅速派人去内阁转达潞王意思。

见诸事已毕,朱常淓向刘宗周辞行。

临走,刘宗周亲自相送至门外。

“蕺山先生,本王心中有一疑惑,不知先生是否可以解答?”

“监国请讲!”

“《周礼》说猛药去疴,重典治乱,而儒家主张仁政德治,先生您更是认为当超然远览,以尧舜之学,行尧舜之道,以仁义为本。”

“然也!”

朱常淓站在象辂前,回身看着刘宗周。

当时崇祯朝风雨飘摇,国事危如累卵,刘宗周坚持认为崇祯皇帝应当修德治心,亲近儒臣,崇儒重道,这样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

可那时,清人的铁蹄已经屡破边墙,李自成张献忠更是羽翼已丰。

始皇帝一直在思考,如果真的按照刘宗周所说,真的能挽救那时的大明吗?

于是便有了接下来的一句疑问。

“先生以为,当今天下,本王当遵从哪一种呢?”

刘宗周恍惚,上次潞王来,也问了一个问题。

如今,崇祯皇帝已经吊死在煤山之上,刘宗周一时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潞王的困惑。

沉默了许久。

“唯心而已。”

朱常淓笑了,按着腰间佩剑,登上了象辂,往校场前去,他要去检阅京营操训。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