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不在海边的曼彻斯特(2/3)
到时候各种球队的名帅都是自家徒弟,潘毅还可以来一个桃李满天下,岂不美哉?
别的不说,买卖球员都好谈呢。
你看看2022年夏天瓜迪奥拉卖给阿尔特塔的那些高级货,啧啧……那是可以送阿森纳上榜首的啊!
哦,好像反了。
那是师傅给徒弟的。
但其实也一样,万一哪一天阿尔特塔发达了,他也是一样会报答瓜迪奥拉的,不是吗?
“佩来格里尼的足球哲学,跟很多现代顶级主帅的看法相比,的确有较大不同。”
纳格尔斯曼哪知道潘毅在一旁想那么多,他收到了老师的题目,就开始认真作答: “他的战术有两个重要出发点,一个是控球目的,在于创造得分机会;二是为了实现控球,进攻队员选位灵活自由。”
“在比赛中,这支曼城并不会一味痴迷于高控球率,他们倡导向前推进,打法更为直接。”
“他们在面对这类痴迷于控球的对手时,尽管控球率不及对方,但总能产生更高的预期进球数。”
“换句话说,他们乐于牺牲部分球权,以创造更多威胁,进攻手段变幻莫测。”
“从他们的阵型结构以及进攻跑动就可以看出曼城是如何在实战中落实上述原则的。
比如他们的初始站位是4411,但在进攻时往往会把两翼的边前卫提前,变成一个4231……”
纳格尔斯曼一边说,潘毅在一旁点头。
他的分析基本上都是正确的,也与潘毅系统教程中关于佩来格里尼相关部分很吻合。
佩来格里尼跟瓜迪奥拉这样的“天之骄子”
不同,他相当于是从低层一路打拼上来的。
佩公的球员生涯默默无言,而在退役转向教练之后,他也是慢慢地成长。
先是在国内和南美足坛打拼了数年之后,他执教了阿根廷劲旅河床队,并开始引起欧洲足坛的注意。
2004年,“工程师”
执教成为比利亚雷亚尔队的主教练,并成为少数进入欧洲执教的南美教练之一。
而在黄色潜水艇夺得联赛第二和欧冠八强的好成绩后,佩公被皇马挖走。
但他在这支重金打造的银河战舰二期中却四大皆空,最后出走马拉加。
然后他又取得了成功。
2011/12赛季,马拉加收获西甲第四,历史上第一次获得欧冠参赛权,并在下一个赛季杀入了欧冠八强。
于是,在曼城解雇意大利教头曼奇尼后,佩来格里尼正式进入了曼城高层的视野,也成功入主尹蒂哈德球场。
在这多年的攀爬过程中,他也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战术体系,或者说是战术思想。
虽然说他每次接手一支球队,都是有的放失,根据球队现状再做具体调整,但也是有迹可循。
在佩公这里,阵型是不太重要的。
重要的是整体组织严密,运转有序,他也希望球队打出流畅攻势,而手段变化多样。
因此,在他的队伍里,位置角色的变化较为频繁,只有后防线上中后卫和边后卫的角色变化是相对较少的。
当然,这不代表佩公麾下后卫的职责少。
曼城的边后卫会充分利用场地宽度,无论在中后场组织,抑或向前推进,都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
在中场控球时,两名边后卫也是频繁在高位活动,占据边线,提供宽度。
由于边卫这样的站位,中场和前锋在中路的选位便更加自由,也导致曼城向前推进时会更加高效。
“今天曼联打起了高位逼抢,一上来就抢得很凶啊。”
纳格尔斯曼突然停止了对佩公的战术分析,指着场上说道。
潘毅也看到,开场后曼联的三箭头就直接扑向了曼城的后防,企图利用开局大家身子还没热开,逼迫对方失误。
但潘毅也很快地摇了摇头,道:“佩来格里尼似乎有他一套化解高位逼抢的办法。
你看到没,克里希和萨巴来塔这两个边后卫都在拉扯对方的压迫队形,使对方难以封闭所有的传球线路。”
纳格尔斯曼则若有所思:“是啊。
而且这时候他们球员选位灵活自由、具有较大流动性的优点也体现出来了。
中间的两个中场亚亚·图雷和费尔南迪尼奥的选位紧密相连,占据两线空间,只要其中一人接球,另一人即可提供线路,这样也确实不容易被封堵。”
潘毅点头表示赞同纳格尔斯曼的话:“由于两侧边后卫拉开幅度很大,曼城中路就显得极其重要。
他们不仅要确保后腰两人在组织攻势时,紧密相连,不被孤立;更是以防万一,一旦球权丢失,二人能确保中路人数优势。”
纳格尔斯曼思考着:“那除了边后卫和后腰以外,其它的球员……”
潘毅说道: “无论是左前卫大卫·席尔瓦,还是右前卫纳瓦斯,他们都会经常内收中路,靠近费尔南迪尼奥。
另外,影锋阿奎罗也会回撤较深位置,接应亚亚图雷。”
“在佩来格里尼的这个曼城体系中,阿奎罗和两个边前卫选位灵活自由,而非受限于纸面初始站位。”
“后场组织阶段的任何时刻,阿奎罗、大卫·席尔瓦、纳瓦斯中的任意一人,皆可回撤接脚下。
这种办法带来的第一个好处就是:扰乱对方压迫队形。”
“值得留意的是,当他们回撤时,锋线队友哲科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他通常保持高位活动,与后面的队友相互间保持紧密联系。
这样分工明确,避免出现过多球员回撤接应,因为这样通常会导致将对方防守人吸引向持球人。”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曼城的球行进到前方,阿奎罗、大卫·席尔瓦或纳瓦斯可以获得迅速向中路危险区域传球的线路,而中路恰恰又是曼城占据人数优势的片区,就可以形成直塞的机会……”
这时,纳格尔斯曼突然大喊一声:“真的!
你看!”
这时的场上,曼城由大卫·席尔瓦持球过了中线,然后交给回撤拿球的阿奎罗。
阿奎罗接球转身后马上就送出了一记极具威胁的直塞,打对方后卫线身后。
而曼城中锋哲科则是以一个机敏的跑位闪开了对方的防守,半转身抽射,球直入死角!
开场不到五分钟,曼城就在客场领先了!
原本喧闹的老特拉福德球场突然就像是被关掉了电源的音箱,一下就安静了下来。
“厉害,厉害。”
纳格尔斯曼一会儿摇头,一会儿点头,也不知道他是在夸曼城的进攻打得犀利,还是夸潘毅分析的实在到位。
“确实厉害。”
潘毅也跟了一句,但夸的又是别的东西,“哲科这个中锋还是挺厉害的,身高体壮也不笨重,踢球也很聪明,挺难防的。”
“有种强化版的米特罗维奇的感觉。”
纳格尔斯曼笑道,“就是他比米特罗维奇高一点,但又比他轻一点。
不知道今天曼联为什么不上维迪奇,感觉琼斯防不住他。”
“听说有点小伤。”
潘毅说道,“但说实话,我觉得就算我们队派专人去防哲科,也不一定能防得住。”
“哦?”
纳格尔斯曼微微有点惊讶,“但他的进球并不算多啊,难道他比梅西还难防?”
“他这种类型的球员倒不是用进球来衡量的。”
潘毅答疑解惑,“你刚才也说了,他是强化版的米特罗维奇,现在又正值他的职业巅峰期,在球队中的支点作用还是很突出的。
再说了,当球队需要他进球的时候,他也会站出来。
刚才不就进了一个?”
纳格尔斯曼思考了一下,点头承认:“确实。
这种比较全面的球员,确实比较难防,因为弱点比较少。
那我们该怎么办?”
潘毅道:“很简单,就是让他与队友的联系变少,让佩公的这一套轮转体系运转不流畅。
我们先看比赛,你再琢磨琢磨。”
场上的比赛继续进行。
纳格尔斯曼也渐渐看出,曼城的进攻确实非常依赖他们的前场四人组,也就是哲科、阿奎罗和大卫·席尔瓦、纳瓦斯。
纸面上来说,这些球员有着中锋、影锋和边前卫至少三种不同的位置职责,今天的实战中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位置轮转,在同一场比赛中饰演不同的位置角色。
前场四人的联动与轮转、传接配合,是曼城流畅进攻的关键因素。
阿奎罗和大卫·席尔瓦会深度回撤,但同时,他们也会频繁穿插对方后卫线身后。
第25分钟,阿奎罗移到左路,与禁区前沿的大卫·席尔瓦打二过一,而纳瓦斯和哲科则负责向禁区冲抢包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