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七百八十章 人类不需要黄极(2/3)

这等大事,会在超星系团造成怎样的震动,又对本星系群造成怎样的影响,谁也无法舆论,大约百年之内就会有个结果。

不出所料,本星系群‘闭关锁国’的时代要过去了。

……

“要看就去地球看吧,他们肯定开始科技爆炸了。”黄极说着,带领墨云进入了虫洞。

众多观察者,面色古怪,也跟着进入。

在地球上空,很多文明之主欲言又止。

“你们想说什么?”黄极看都没看他们,便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黄极……你不知道吗……地球没有进入技术爆炸,他们的科技推动力只能算得上平庸。”妮菲塔心直口快,直接说道。

众人面面相觑,也都是这么想的,只是没人说出口而已。

黄极凝望着那颗美丽的蓝色星球,认真地说:“时机未到而已。”

“文明科技爆炸有三大条件,第一深厚的文化底蕴,第二文明的集体意志,第三迫切的进步需求。”

“此三者,直到前不久地球文明才堪堪拥有。”

不少文明之主陷入沉思,他们对此不敢苟同。

要说这三大条件,合理倒是合理,可是很多文明已经具备这些条件很久了,却没有科技爆炸啊。

单拿地球来说,文化底蕴有了,进步需求更不必说,大灾难就是,人类迫切的需要科技爆炸。

至于集体意志,地球之前的确欠缺,各个国家都不相信华国,直到前不久‘地球文明’正式建立,他们才真正的融合成一个集体。

可是在三者兼具后,地球依旧陷入在科技瓶颈中,豪赌换来的两个月,也没有一丁点进步。

总的来说,从核聚变飞船到昆仑镜工程,这一系列技术,都源于黄极当年的遗留。

无非是初代飞机和六代飞机的区别而已。

根本的生产力并无蜕变,属于人类自己的科技爆炸,根本连个苗头都没有。

姬恒提出这个疑问,并且说道:“不仅是地球,关于科技爆炸,所有文明都深入研究过,最后的结论就是,科技爆炸无法控制。”

“操控它的难度相当于掌控自然的混沌系统,这属于社会型奇异点。”

“没有达成条件是一定不会触发,而即便达成条件,也不一定会触发。”

林立挑了挑眉,掌控自然混沌系统,不正是黄极擅长吗?

科技爆炸无非是社会型混沌蝴蝶,恐怕没有人比黄极更懂了。

记得当初诺母族的科技爆炸,就是黄极一手主导。

果不其然,黄极说道:“你说的归根结底,是缺乏一个导火索。科技爆炸需要一个划时代的事件作为火星,点燃文明的科学奇异点,引发大爆炸。”

“正如宇宙奇异点,它具备成为宇宙的所有条件,不代表宇宙就得诞生。只有当‘第一事件’忽然出现,产生了原始的推动力,它才会爆炸。”

折翼金乌连忙追问:“第一事件的特征是什么?怎么触发?”

其他人也都热切地看向黄极,这可是关乎科技爆炸的知识啊,一直以来都以为是‘条件具备后加一点点运气’,原来连那个运气也可以掌控吗?

黄极淡淡地说道:“都说是划时代的事件,那它的特征当然是……未曾设想的事了。”

“它肯定是过去没有发生的事,继而在特定的时间点,成为那火星,引爆奇异点。”

“这种大家没有预料到,未曾设想过,却忽然发生的事,会激发科学家们的想象力,打开他们的暗逻辑面,结合已有的底蕴,继而在未来的时间里,把潜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进步。”

霎时间,所有人又都看向懵懂地玩弄草帽小人的墨云!

毫无疑问,她做了一件,地球九十亿人,没有一个想到的事。

且这件事,与此刻地球掌握核心科技的最尖端的一批科学家,产生了剧烈交互。

导火索,已经被点燃了!

“是那道电磁波!”折翼金乌惊呼:“墨云是地球文明的奇才,她发送的那些技术会帮助地球科学家们突破瓶颈,技术爆炸?”

“不是技术,是这件事本身。”黄极纠正道:“墨云的技术的确先进,但只是让这场科技爆炸进行的更为快速而已,她就算只打个招呼,也一样会成为导火索。”

观察员们茫然,目光洞穿层层云海,窥探着昆仑基地震惊、困惑,而又欢呼、激动的人们。

他们看不见,万千因果从四面八方汇聚于那里,某种大势已然升至顶峰。

墨云的那道划破四光年长河的电磁波,如一道惊雷,劈裂苍穹,点燃那煌煌大势。

就像是亘古之初,燧木相击,嗤出火苗时,那一缕文明之光。

2045年8月19日,下午13:14分。

昆仑基地数千名科学家,接收到了来自天外的有序电磁波。

其中蕴含着复杂的信息,且极其容易破译,因为它用的就是华国官方航天通讯语言。

解读之后就知道,这是墨云发的,她二十五年的旅途中,有很多发明,大部分技术都超越了地球本土。

可这些技术都对地球现有情况,没有实际帮助。毕竟墨云也不知道地球此刻的难题,她也不知道地球后来又开展了昆仑镜工程。

专门有工程师,开始实践墨云设计的机器,以及研究她发现的上千个数学等式。

但更多的科学家,则在困惑于墨云,是怎么把信息发回来的。

站在地球视角,这着实是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墨云远在比邻星b,电磁波发送过来需要至少四年,这时间就不对。

是她路上发的?不对,信息里写了,她已经到达比邻星b。用了虫洞?可她哪来的虫洞?

而且就算是某种方法把电磁波送过来了,在太阳系范围内,也会被大静默抹去。

为何如此完整地被他们接收了?难不成她借助了外星人的力量?这么说已经加入星盟了?可是信息里没提,而且外星人也丝毫没有来与地球人接洽的征兆。

莫亚族海盗说了,此刻地球天外就有观察员,如果成功通过考验,观察员现在就应该通知地球文明了才对。

总不可能是墨云在外星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偷偷用了人家的飞船发送的信息吧?这更扯淡!绝对不是。

于是问题来了,墨云到底是怎么把信息传回来的?

此时此刻,内容都不重要了,这个行为本身,激起了各路科学家的遐想,各种不同领域的科学家,都开始提出自己的假说。

毕竟现象发生了,科学家就必须解释它。

如果现有的知识无法解释,就必须引入新的概念。

未知催生探索,好奇引领进步。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黄极就给了他们这个‘必要’。

种种奇思妙想、种种打破常规的理论,开始萌芽。

毕竟墨云的这道电磁波,就是极其违背常规的。为了解释这种现象,他们必须设想一种虫洞之外的手段,必须设想一种能瞒过外星人的手段。

他们甚至,开始质疑黄极等紫微人留下的那些宇宙情报,什么银河星盟,什么星际文明标准,什么大静默结界,他们统统开始质疑。

那个被他们奉为真相的星际考核,也许它存在,但或许并不是黄极所说的那样。

黄极凭什么那么厉害?也许他进入星空后成为了其他文明的成员,开始协助外星人编织了一套自圆其说的星际图景,更甚至他可能本来就不是地球人。

可能从一开始,人类就陷入到一个由地外文明构建的虚假框架中,或许是善意,也可能是恶意。

也许黄极、小灰人、光明会、紫微、烛龙……这整套故事本身,就是演给他们看的一个‘故事’,这本身,也许才是真正的星盟考核中的一环!

到底怎么回事,不知道。但这些最精英的人们,开始独立思考星际世界,质疑已经被他们当做权威几十年的那些所谓‘情报’。

“你们在说什么!黄极怎么可能骗我们?墨云的这条信息,也许是黄极帮助发来的。你们不要想太多了。”余沫朔十分震惊于大家的思潮,他没想到连黄极的情报都有人质疑。

一名年轻的科学家严肃道:“黄极如果帮助墨云发送这样的信息,就有悖于他所说的‘让人类自己成长’这句话。现在我有理由相信,人类始终在某种桎梏中,这种桎梏不仅仅是物理上的,也有心理上的!而瓢泼到遥远星空的墨云,打破了这种桎梏,继而在她向我们传递消息时,才会出现这种无法理解的现象。”

“到底是为什么,我不知道,但我们可以试图解释。”

那名年轻人,举起黄极当年留下的知识典籍,说道:“我从小,就在学习这套东西,它就像是我们的科学圣经。”

“我必须承认,黄极留下的这套圣经,所蕴含的知识极为伟大。但我现在怀疑,其对真理的表述有问题,我打算用上面所提到的那些实验例子以外的方式,重新验证一遍!”

不少科学家,尤其是年轻人,纷纷点头。

而行政工作人员,包括余沫朔,都傻眼了。

这可是黄极留下的,直通原子时代的道路,几十年来的生产力进步都依赖于它,各种纳米材料以及航天技术,都从中实现。

可以说,它已经被无数次的证明过,天外那宏伟的昆仑镜工程,就是实证,这些年轻人竟然不相信了?

“你们怎么能不相信黄极?难道那昆仑镜是假的吗?”余沫朔怒了。

然而年轻的科学家还是坚定道:“我不是不相信,而是认为这本书……不完备!”

“它说星际之中跨越时空距离的,只有虫洞。这是真的吗?为什么只能是虫洞?不可以有其他模型?”

“黄极对量子世界的描述,我认为有一定的局限,也不过是一些相对的知识而已。”

“难道他说的,就一定是真理了?”

余沫朔难以接受道:“没有黄极,我们就没有现在的昆仑镜,没有跨星际飞船,没有现在的一切。他的情报我们不需要质疑。”

“总参!”那名年轻的科学家凝重道:“情报是情报,真理是真理!”

“他人所说的永远只是情报,只有我们自己基于现象所得到的答案,才会是真理!”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