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五章 亲赴援北海(1/2)

 第255章 亲赴援北海

兖州。

泰山郡。

奉高。

心急火燎的颜良将北海急报递到惴惴不安的陶应手中,一脸焦虑地望着陶应。

“主公,要不要将尹子卢召回来?”

陈登不在身边,颜良自觉不是出主意的料,在眼下的泰山郡,也就只有尹礼勉强可以与陶应对话。

“好,让子卢、邓展速来书房议事!”

眉头深蹙的陶应一把扯过颜良手中的急报,一边匆匆浏览,一边挥手让颜良去喊人。

“对了,让送文报的传讯兵也来!”

低头看急报的陶应头也没抬,给已转身出门的颜良补充了一句,他还想亲自询问一番北海之事。

“嘶!”

看到急报内容,倒吸一口冷气的陶应神情霎时变得凝重。

“徐文向身受重伤,危在旦夕?”

急报是北海军团军师步骘发来的,内容很简洁,主帅徐盛被管亥重创,生命垂危;大将吕岱负伤,无力再战;步骘已退兵寒亭,急需陶应救援。

“管亥,你倒是个人物,是我陶应小觑了你!”

面色极其难看的陶应,心中暗暗自责起来。

“这便是得意忘形的代价!”

济南轻取徐和,齐国轻胜张饶,乐安国司马俱望风而逃,这便给陶应一个错觉。

“青州的黄巾软弱如灯草,只要一宣扬武力,一画大饼,管亥也会不战而降!”

偏偏管亥没遂陶应的愿,陶应百试百灵的劝降招数居然失灵了。

“这就有点打脸了啊!”

陶应感觉脸上一阵火辣辣的疼。

管亥用实际行动,教陶应莫心存侥幸,踏实做人。

“徐盛生命垂危、吕岱受伤、北海军团溃退,责任在我陶应啊!”

除了深深的愧疚,陶应又为徐盛的生死、步骘的安危忧心起来。

“管亥,你最好消停些,莫要得寸进尺,否则,定让尔等十万大好人头为北海军团陪葬!”

这一刻,陶应深深体会到历史上曹操怒屠徐州数城时的心情。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来到大汉,陶应对这句话有了全新的体悟。

“主公……”

脸色阴晴不定的陶应正在为步骘、徐盛、吕岱担心,尹礼、邓展、颜良、典韦及一名玄甲军通讯兵匆匆走了进来,望着陶应,神情也变得有些凝重。

“子卢,你们先看看文报!”

陶应扫视众人一眼,将手中的急报默默递给迫切欲知详情的尹礼。

心里同样惴惴不安的尹礼也没有矫情,接过急报,不敢怠慢,展开与众人匆匆浏览起来。

“嘶……”

“这……”

“不对啊!”

与颜良、邓展的惊讶不同,对北海比较熟悉的尹礼在短暂的惊诧之后,立即提出了自己的质疑。

“主公,步子山为何不就近退入都昌城,反而屯兵无险可守的寒亭小镇?”

虽然与步骘不太熟,但徐盛是尹礼初到牟县时发掘的人才,听其重伤有性命之忧,心瞬间悬了起来。

“北海军团有近二万人马,全部涌入都昌,恐引起城内恐慌,也许这便是步子山屯兵寒亭的原因……”

“不是!”

心中同样有些犹疑的陶应话尚未说完,一旁的玄甲军通信兵语带愤慨地打断了他的话。

“噗通!”

悲愤交加的通信兵跪倒在陶应面前,道出步骘退兵寒亭的真正缘由。

“禀主公,皆因都昌城内担心黄巾贼寇趁虚而入,紧闭城门,步军师不得不退兵无险可守的寒亭!”

得知真相,陶应惊讶的同时,一股怒火从心底喷薄而出,随着陶应情绪的变化,众人皆有种如坠冰窟之感。

“找死!”

莫说陶应,即便是尹礼、颜良以及刚刚执掌玄甲军情报系统的邓展,也清楚这其中使坏的是何许人。

“这是活得不耐烦了啊!”

陶应身上瞬息爆发出的杀意,似乎让烧着三眼炉的房间温度骤降数度,即便是屋子里杀人无算的颜良、典韦也没来由打了个寒颤。

“这回,不知又有多少人会人头落地!”

虽然没有跟随陶应征战过,但对陶应在青州所使的手段,邓展已了解地一清二楚。

“主公,俺请为先锋,杀奔北海,定将与黄巾贼寇勾连的大姓、豪强斩尽杀绝!”

对查抄豪强已驾轻就熟的颜良,满脸怒容地朝陶应抱拳,第一时间请缨出击。

一想到又将会有一大批的地方士族、豪强人头落地,无论出身寒门的颜良、典韦,还是邓展、尹礼,心中没来由一阵畅快。

他们并不仇富,而是对为富不仁者深恶痛绝。

“主公,援兵从何处调动?”

与满脑子肌肉、只想着打打杀杀的颜良不同,尹礼头脑此时显得更为清晰。

冲锋陷阵猛将固然重要,但战争毕竟不是靠单兵作战就能胜利的。

“是啊,从何处调兵呢!”

眉头紧锁的陶应,心中快速盘算起可调遣支援步骘的兵马来。

“临朐有五万新兵驻扎,但训练时日太短,也无兵甲装备,拉上战场,除了凑人数、送人头,起不到太大作用!”

突然,陶应生出一丝无力感,发觉自己不是无兵可调,就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论理,陶应这个“军阀”

是不缺兵的。

除去十万青州新兵不算,陶应在泰山郡时便招纳了六万泰山兵。

其中糜芳领一万人马进入高唐,纪灵领一万进入济南,徐盛率一万进入齐国,吴敦率领五千进入临朐。

后来又接收了袁术的五千汉兵,吸纳了公孙瓒的三千人马。

如此一来,当初进入青州的兵马就有四万三千多。

可如今,这些人马,除了徐盛统率的近两万人马外,留在青州各郡的兵马不到一万,其他人马都散布在了冀州三郡。

“兵到用时方恨少啊!”

陶应默默发出一声感叹。

若陶应这话传入灵帝耳中,灵帝一定会搂着陶应的脖子,发出同样的感慨。

不过,灵帝一定会打死陶应。

莫看整个天下都是灵帝的,但他真正能够掌握的兵马,似乎就只有刚刚成立不久的西园军,还不到两万人马。

“管亥手下至少有十万可战的黄巾精壮,步兵少了奈何不了他,只有借助骑兵的突击优势,一举打垮他!”

在眼下的青州,可以调动的骑兵只有郝帅的三千乌桓兵,陶应心中立即做出决断。

“子卢,立即让郝帅、马钧前来书房!”

望了望门外隐隐绰绰的人影,陶应一边往外走,一边交代尹礼。

“文恒你们且待片刻!”

陶应又对颜良、邓展、典韦打了一声招呼,疾步走出书房。

……

“常仪来了!”

匆匆瞥了一眼卞氏身后眉眼上扬、肌肤白皙、嫣红嘴唇轻启的二八佳人,已无心花月的陶应,很自然地拾起卞氏有些发凉的柔荑,双手满握,满含温情的眸子里现出一抹歉意。

“常仪,这个新年恐怕我不能陪你过了,北海战事吃紧,我得亲自前往督战!”

一双冰凉的手被陶应握着,卞氏顿感一股温暖袭遍全身,一双水汪汪的眸子望着近在咫尺的陶应,仿佛润地能滴出水来。

“国事为重,夫君且去,羲在家静候夫君凯旋佳音!”

琼鼻长眉的卞氏红唇微启,痴痴地注视着陶应,轻轻地喘息着,慵懒半张的眸子轻眯着,雾蒙蒙的,偏又有淡淡的流光在荡漾,婀娜丰腴的体态在日光的照耀下显得越发光彩迷人。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