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袁术的怒火(2/2)
听了孔融的话,十八岁的徐干眼前一亮,期待地望向蔡邕。
“伯喈师似乎这两日心情很不佳呀!”
阮瑀两次登门找蔡邕父女论琴,可都吃了闭门羹,心中很是奇怪。
“嘿嘿,伯喈先生现在哪有心思弹琴做学问,女婿都快要上门了,是在为嫁女而愁啊!”
打趣孔融不成,陈逸又将目标对准了蔡邕。
“咦,重光要来迎亲?
为何我这个老师没收到消息?”
孔融一怔,很是不满地瞪着自被陶应拉了壮丁之后,几乎天天泡在一起的蔡邕,发出疑问。
“也不对啊,重光连加冠礼都没行,怎能先娶亲!”
陶应当初在鲁国时,人前人后喊蔡邕为岳丈,蔡邕也听之任之,让孔融误以为蔡邕要将蔡琰嫁给陶应。
但孔融同样也清楚,陶应的加冠礼打算在年节时搞,甚至要与徐州大商贾糜氏结亲。
“呃,不是重光,是河东卫氏卫仲道!”
见孔融弄错了,陈逸立即纠正了一句。
“哦,不是重光啊,可惜了!”
既释然又惋惜的孔融,望着蔡邕摇摇头。
“卫氏又非河东三望,怎比得上我弟子重光……”
“哼,我蔡邕嫁女,跟陶老二有何干系?”
心情本来就不佳,孔融又在伤口上撒盐,年愈五十五六的蔡邕立即爆发了,扔下手中的酒樽,气呼呼地起身出了陈逸的相府,朝安置的新家行去。
“嘶!”
“陶老二?”
“看来伯喈先生心有不甘啊!”
等蔡邕一离去,面面相觑的众人立即明白了蔡邕的心思。
“嘿嘿,除非重光抢亲,蔡伯喈干不出悔婚之事来!”
听了陈逸的话,众人皆沉默不语。
不论是孔圣后人孔融,还是名声鹊起的阮瑀、徐干,以他们的身份,绝不会劝蔡邕悔婚另嫁,也不会纵容陶应去抢亲。
…… “叮叮咚咚……”
离开相府,蔡邕拖着沉重的腿脚还未到在鲁国安置的新家,远远就听见院子里传来的屡屡琴声,悠悠扬扬,一种哀怨情韵令人回肠荡气。
“陶老二,是你乱了昭姬的心啊!”
听着如泣如诉的清越琴声,心情凌乱的蔡邕迟迟迈不动腿脚。
其实,蔡邕很清楚,女儿蔡琰乱了心,他蔡邕何尝不是也乱了心。
“病恹恹的卫仲道自然比不上文治武功皆佳的陶老二啊!”
一想起蔡琰强颜欢笑的样子,琴曲中蕴含的伤感与不甘,蔡邕心一横,立即转身,再次朝陈逸的相府而去。
“陶老二,事情是你惹的,你必须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