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赵子龙出兵
第202章 赵子龙出兵 五味杂陈的王朗,瞅着神色反复变幻的陶应,忍不住心中好奇,出声询问“兵出幽州”
的意思,他也不知道赵云是谁。
“就是字面意思!”
神情舒缓的陶应,抖了抖手中的文书,瞄了一眼神情复杂的王朗,眸子里闪过一抹狡黠。
“文安令赵云赵子龙,谨遵天子令,率兵驱逐冀州境内的乌桓叛军,进入了幽州!”
陶应轻描淡写地向王朗解释了一句。
“就这么简单?”
王朗感觉陶应越来越飘了,变坏了,现在对陶应所说,他不敢轻易相信。
“就这么简单!”
陶应诧异地打量了王朗一眼,又肯定地回了他一句,心中也是一片通透。
“对了,王相,应准备今明两日就离开济南,前往洛阳陛见天子,在元龙回来之前,这济南就拜托王相了!”
不待王朗回过神,若有所思的陶应转身出了相府议事厅,带着“金刚”
护卫典韦,匆匆离开了济南相府。
…… “这陶重光,比他爹陶恭祖更难琢磨与掌控!”
望着陶应远去的背影,一脸迷茫的王朗,心思起伏不定。
“一匹脱缰的野马!”
“不,一头出笼的猛虎!”
脸上布满忧色的王朗有种感觉,大汉朝堂对羽翼丰满的陶应,掌控已越来越乏力。
当然,大汉的朝堂,其实就是外戚、宦官、士族的朝堂。
朝廷对陶应失去了掌控,也就是以王朗这样的大姓士族对陶应失去了掌控。
“一个不受掌控的陶应,能走多远?”
这一刻,眼神迷离的王朗,对上陶应的船有些踌躇不决了。
大汉的朝廷已开始向士族天下过渡,投资游离于士族之外的陶应,王朗感觉太过冒险。
———— 幽州。
渔阳郡。
一身银色盔甲、白袍的赵云,端坐在白色战马上,一手抄枪,一手挽缰,古井无波的目光,望着光滑如镜的巨马水,原本澎湃的心情,亦变得平静。
“子龙,我们就这般进入幽州,能战胜乌桓人吗?”
骑一匹枣红色战马,同样持一支钢枪,驻足在赵云身侧的夏侯兰,目光从冰面上缓慢移动的骑兵身上转到赵云身上,脸上布满担忧之色。
其实,夏侯兰更想问赵云:“就这点人马,跑到乌桓人的地盘上闹腾,我们能活着回冀州吗?”
“当然能!”
侧首瞄了一眼夏侯兰,赵云冷峻的眸子里闪过一抹自信,异常坚定地回了他一句。
今年刚刚满十八岁的夏侯兰,既是赵云的常山同乡,又是他的儿时玩伴,还是他的半个同窗, 赵云到了文安县的第二天,夏侯兰就来投奔他了。
以赵云对夏侯兰的了解,夏侯兰担心什么,赵云自然一清二楚。
“你放心,不但你不会死,我不会死,就是眼下这一千玄甲军骑兵,我也会让他们好好活着回到冀州,回到青州去!”
语气铿锵的赵云,坚毅的目光从夏侯兰脸上掠过,既给夏侯兰吃了一颗定心丸,同时又在暗暗提醒自己。
“云,绝不能让自己带出的袍泽,埋骨他乡,让主公失望!”
一想到陶应,赵云的目光又变得温顺,低头瞅了瞅身上的盔甲,心头泛起一股浓浓的暖意。
“我早说过,此番轻装进入幽州,直奔右北平,不是为了与乌桓叛军决战,而是为了掠夺乌桓人的战马与牛羊!”
似是为了进一步打消夏侯兰的忧虑,赵云又解释了一遍此番出兵幽州的意图。
“即便乌桓人想与我决战,我也不会与之战!”
望着巨马水冰面上逶迤过河的本部玄甲军骑兵,从他们身上发出的雄赳赳气势,赵云的眸子里闪过一道精芒。
“主公胸有韬略,不输《孙子》、《吴子》!”
对陶应提出的以战养战的“游击”
战术,赵云佩服地五体投地。
“既练了兵,又打击了乌桓人,还践行了天子的使命,尤其是还得到了冀州、青州亟需的耕牛,简直是‘四全其美’!”
当然,赵云更看重的是练兵,他可没有忘记陶应在冀州时所说过的话。
“明年春季,冀州三郡大比武,我定拿下‘玄甲狼骑’的称号,让主公亲自授旗!”
一想到离春季只有短短的两个多月时间,赵云心中既紧迫又期待。
…… “子龙,好不容易将乌桓叛军赶出了冀州,陶将军为何还要让你出兵幽州,去招惹乌桓人呢?”
“而且,现在是冬季,连草原上的乌桓人、鲜卑人都不会轻易出动!”
吃了赵云的“定心丸”
,稍稍安心的夏侯兰,立即又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
“陶将军的决策,会不会有问题?”
“主公的决策是正确的!”
脸上骤然一冷的赵云,不容置疑地回了夏侯兰一句,语气中带着丝丝冷厉。
“主公的决策也是英明的!”
赵云对夏侯兰知根知底,知道他从小就有点胆小、谨慎;加之没有见过陶应,没有见识过玄甲军的真正战力,因而赵云此次没有计较夏侯兰对陶应的质疑。
若是换了别人,这样在赵云面前质疑陶应,赵云虽说不至于与他翻脸,至少不会再给对方好脸色看。
“战后,主公第一时间安抚冀州三郡百姓,努力让他们安居复业,这是为未来向他们征调赋税、劳役和兵役的关键!”
“但要让三郡百姓快速恢复生产,就需要大量的耕牛;要保家卫国,就需要大量的战马。”
“而这些,都要从乌桓人、鲜卑人手中去夺!”
除了小心谨慎,赵云具有很强的大局意识和清醒的头脑,他的一番耐心解释,让夏侯兰如拨云见日般,心中的疑惑瞬息迎刃而解。
“兰明白了,多谢子龙解惑!”
端坐在战马上,神色肃然的夏侯兰真挚地向自己最好的儿时玩伴、朋友赵云拱手行礼,以示感谢。
“子龙与兰,犹云泥之别!”
夏侯兰清醒地意识到,他与赵云的差距,已在不知不觉中拉大。
再看向临大事而岿然不动,睿智而英姿勃发的赵云时,夏侯兰的目光里不时闪现出羡慕的神色。
“你我二人从小玩到大,不是亲兄弟,却胜似亲兄弟,莫要客套!”
已是一脸温煦的赵云,异常和蔼地回应了夏侯兰一句,提醒他莫要生分。
“人马已全部过了巨马水,我们要趁乌桓人不备,先抢下今晚的口粮与帐篷,不然,就要在寒冷的夜晚,在右北平冻饿而死!”
提醒夏侯兰一句,赵云狠狠一挟马腹,催马疾进。
“驾!”
“唏律律……”
随着赵云的率先出击,一千多骑兵陆续加速疾驰。
霎时间,漫天烟尘滚滚卷起,遮蔽了那轮凄艳的夕阳,脚下的荒原如潮水般倒退。
“乌桓人,我赵云来了!”
对异族,赵云心中充满了憎恨,而能让他解恨的,唯有手中的钢枪。
虽然尚未与乌桓人厮杀,但经过漳水一战,那曾经惨烈的杀伐气息,虽时隔已久,亦能清晰地感受到。
“杀!”
赵云的眼神顷刻间变得灼热起来,有幽幽的火焰在眸子深处燃起。
“唏律律……”
胯下雄健的坐骑,似乎也感受到了赵云身上燃起的烈烈杀意,昂首长嘶一声,猛然加速,如风驰电掣般漫卷过冰冷的荒原,冲向那未知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