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27章 诡异的折射(1/3)

 通过眼前的这座玄武岩石碑。



吕帅认出了他登录的这座小岛——



这是棒子国的马罗岛!



是棒子国最南端的岛屿。



他们参加这次歌诗达邮轮游,第二天就有停靠在济州岛旅游的行程。



但当时因为天气恶劣,邮轮改变了行程,没有在济州岛停泊。



邮轮上的旅游公司,提前向游客分发了各种半日游的旅游项目。



这其中就有到济州岛最南端的马罗岛跟团游。



旅游宣传页有介绍这座号称是“大韩民国最南端”的小岛。



上面有刊登吕帅面前这座玄武岩石碑的照片。



当时包括吕帅在内的很多华夏游客都很好奇,不明白棒子国的地理界碑为什么会用汉字书写。



和导游一咨询才知道,原来汉字是棒子国的官方语言之一。



棒子国的很多正式文书,都是用汉字书写的。



包括棒子国的《独立宣言》和《宪法》就都是用汉字书写的。



他们国人的身份证上的名字,也有汉字标注。



可见咱们华夏文化对棒子国的影响有多么源远流长。



导游用一句话总结就是,韩文只是拼音,汉字才是真的文字。



吕帅当时听得莫名舒适。



他觉得那导游很对他胃口,便想跟那导游去棒子国最南端的马罗岛溜一圈。



亲自感受一下在别国领土上的纪念碑用汉字书写的自豪。



正因为如此。



他还特意向导游多了解了一些马罗岛的事。



据那导游说,这马罗岛其实没什么可看的。



就是一小破岛。



一个小时就能把岛上的所有景点都逛完。



马罗岛全岛都提倡绿色环保,禁车禁电。



这里所谓的“禁电”,不是完全不用电。



而是岛上只使用太阳能发电,不用传统有污染的电力。



听起来好像很环保。



但实际上,这岛的自然环境早就被他们自己给破坏殆尽了。



据说最早的时候,这座小岛绿树成荫,枝繁叶茂。



是一座植被特别丰富的海上小岛。



完全不是现在这种光秃秃的只剩一些草坪的样子。



自从棒子国人来到这座岛屿后,就把岛上的树全砍了。



一把大火,烧光了岛上的绿树植被,号称要退林还耕。



那把大火烧死了岛上的绝大部分动物。



直到今天,一般海岛上常见的青蛙和蛇,在马罗岛上都寻不到它们的踪迹。



岛上今天还呈现着曾经生灵涂炭的后遗症。



正是因为当年造孽太深。



岛上的居民后来在岛上最显赫的位置竖起了一尊菩萨像,修了一座寺庙,来超度当年被大火烧死的众多亡灵。



现在岛上只有五六十个固定居民。



其中大部分人都是佛教徒。



还有一小部分是天主教徒。



棒子国是西方教派渗透的特别深入的国家。



几乎所有地方都有教堂和教会。



马罗岛也不例外。



在这座袖珍的小岛上,有一座很小的天主教堂,看照片造型很独特,就像一只鲍鱼。



这也是岛上最着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吕帅当时看了岛上各处景点的照片,觉得很一般,对这岛的兴致大减。



后来导游给他抛出了杀手锏——



按那导游的话说,马罗岛上有全棒子国最好吃的海鲜炸酱面。



岛上只有二十几户人家。



但开了整整十家炸酱面馆,几乎家家都做炸酱面。



可想而知这地方的炸酱面有多么的独树一帜。



导游当时拍着胸脯和吕帅他们保证,如果马罗岛上的炸酱面不好吃,那就不收他们团费了,免费请他们去玩。



吕帅当时贱贱的想,就算马罗岛上的炸酱面很好吃,他也要说不好吃,白蹭一次跟团游……



当然,他这只是开玩笑的想法。



他本人很喜欢吃炸酱面。



所以一听说马罗岛上有全棒子国最好吃的炸酱面。



他立刻就报了名,要来当地试吃。



可惜后来因为天气原因,济州岛的行程被取消了。



他心心念念的炸酱面,也没能吃到。



谁成想。



他现在竟然漂来了马罗岛!



看来他和这座小岛还真是有不解之缘啊!



想不来都不行!



他这时已经开始戴表了。



戴的是很扎眼的黑白条纹的尤文图斯运动手表。



上面有显示日期和时间。



这时的时间是8月6号的上午10点12分。



距离灾难爆发,已经过去了整整20天。



也不知道这小岛上是什么情况。



吕帅记得那导游说过,一般游客都不在这岛上留宿。



因为这岛上的生活条件并不是很好。



岛上没有淡水水源。



岛民都是靠接雨水储水使用的。



小岛每天下午都会有一个往返的航班,把游客送来,两个小时后,再把游客拉走。



游客两个小时能把小岛逛两圈,连吃带玩时间很充足。



所以一般的游客都不在岛上留宿。



岛上固定居民只有五六十人。



就算这些人全变成血尸了。



吕帅也不怕。



大不了就把他们全都砍了。



正好帮他补充大量的晶核。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