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六章 大梦无痕(2/3)

他闻言后立即挺直腰板,深吸口气,大声说道。

“一个字,揍!”

说完腰就软下去了。

众人大笑......

“俺家的孩子也经常揍,成绩也不好。”

“......”

众人又看向他,林余如法炮制。

“揍的轻了,您按照俺妈打我那个标准揍,准成!”

“哈哈.......”

顿时成为欢乐的海洋,树上的麻雀惊吓过度四散而逃!

接下来,林余开始听着别人的八卦新闻。

一定要融入群众,走群众路线。

伟人说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才能搞个好人缘。

“你们听没听说,南边老吕家,小娜去年在南方被抓了。”

“为啥呀?”

“听说扫黄!”

“哎呀,年轻轻的做点什么营生不好,做这个。”

“......”

这会儿七嘴八舌,就聊开了,花边新闻真多...

林余听的津津有味,这比上班有趣多了。

原汁原味的。

让林余想起了大型乡村系列喜剧—乡村爱情,处处透着生活乐趣。

媒体中心的几颗老槐树,年龄不详,遮阳是真到位。

只有星星点点的光线透过叶片与叶片之间的孔隙,射在平整的泥土地上。

媒体中心的对面是商店,村里又称小卖部。

现在还不叫超市。

涂着白色的油漆木板,两个红艳艳的大字,“商店”



商店进门是一个玻璃柜子。

里面摆放着香烟,低档的红梅、石林、红河、娇子,国宾、大乾门,力士......

中高档的不多,摆的有,玉溪、人民大会堂,苏烟,中华......

开商店的是两口子,男人也姓林,林正敏。

跟林正国一辈,也是出五伏的兄弟。

林余叫老叔,虽然辈分在,但是年纪仅比林余大六、七岁。

林正敏的老婆于芸枝。

几年前两人曾去滨城闯荡。

于芸枝学美发,林正敏做水果批发。

后来觉得城市压力大节奏快,内卷严重,于是毅然回村。

开小卖部的同时旁边开理发店,生意很好。

村头媒体中心和他们的小商店,相辅相成。

来商店的人,买完东西,还能听听新闻;

来听新闻的人,有时候偶然想起家里缺什么,顺道就买了回去。

于芸枝,属于村花系列。

去滨城学美发有几年的时间了,穿着时髦,打扮的花枝招展。

村里的老爷们都爱来这理发。

肉丝、白丝、黑丝、高跟鞋;

旗袍、短裙、连衣裙,一天一个扮相。

也许上午和下午都不尽相同,虽然只隔了一个中午。

一个人理发,后面排好几个爷们坐在后边椅子上点评理发师的技术......

林余觉得自己悟了,这绝对是生意经。

就是流量加引流产品才是王道,呵呵......

熟悉的人,熟悉的事,还是这么光鲜,这么真实,真好。

掏出手机看了下时间,乐呵的回家去了。

林余找来纸和笔,把要紧的事情写下来,计划一下。

录取通知书,还是前世的大学,奉城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这个专业基本将来都是进工厂,收入不高不低。

大学还是要上的,时间上相对自由。

而且,还有那么多学姐和学妹,嗯,想想就开心!

空闲的时间赚钱,再空闲,那就享乐,打了一辈子仗,还不能享受享受?

淘宝,是首选。

这是绝佳的机会,方向定好了,招聘几个漂亮的小姐姐打理,品类再说。

跟王洪磊大叔蹭个奖?

股市的疯狂,在零五年就得布局。

开学后就去,开个户,本金充裕的话,直接可以躺平了。

第一桶金哪来呢?

要不要做个包租公呢?

这个真不好决定,从商人的角度,必须进入房市。

从老百姓角度出发,属于哄抬物价,泡沫就是这么来的。

心软做不成富豪啊,好为难,日后再说吧...

汽车4S店,这个好。

装修公司,这个好。

房地产开发,算了吧。

那是沈嘉颐他们那个阶层才能玩的转的。

咱普通人赚点钱,快乐的生活才是真理。

一位大佬曾说过:“会享受生活的人才是最幸福的,无关乎贫穷与富贵。”

不知不觉,夜幕降临,天边仅余一条亮光。

村里邻居们的家里都是炊烟袅袅。

林正国已经从海边回来了。

今天从地笼里拿出好几个梭子蟹和赤甲红,晚上有口福啦!

二比少年真老男孩美美的想着。

“妈,飞蟹和赤甲红怎么做?”

林余开心地问道。

“成天啥也不干,怎么就有脸问呢?”

林余捂着脑袋,心想我这个嘴...

“明天中午来客人,早点起来!

去镇上买点菜。”

“谁要来咱家啊?”

“你董姨,董文华,你读初中来过咱们家,给你买过衣服和书的,记得吗?”

“嗯,有...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