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475章 眼睛都是红的(1/2)

 杜小平有些失望。



这次飞刀,报酬只有2万,而不是梦想中的10万,100万。



怎么可以这样小气!



你一个千亿资产的大企业家,家里的钱这么多,怎么可能这么抠门,仅仅给两万的飞刀费。



2万,对于武宣医院来说,这个数字已经不低了,国内其他的专家手术费才给1万,本市之内才给6千。



加上来往的机票和住宿费用,3万。



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这是一笔不菲的开支。



但是,对于付俊这样的大老板来说,3万是少了一点,应该私下给个红包,10万,8万,才够体面。



不过,这不能怪付俊家属,一切都是谢主任和付总护士长做的主。



他们是公事公办。



正儿八经的飞刀费就是这个价。



过去滕策他们做飞刀,从医院拿走的费用也是这个价,但是,滕策他们会事先和家属沟通,另外一笔费用是预先打在账号上的。



滕策那一笔费用,在中东收得比较高,10万美金,20万美金都收过,但在一些比较穷的国家,就少很多了,譬如在国内,他收取的费用是10万人民币。



当然,有的大户人家给予的报酬可能很大,但那是不公开的。



杜小平嘟哝着“小气鬼”几个字好多次了。



当刘牧樵分给他1万块钱时,他又不好意思了。



“我怎么能够收这么多?我仅仅是助手,并且,你还可以不带我出来。”杜小平有自知之明。



“这是我的规矩。”刘牧樵说,“平分。”



“这不公平!”



“都兄弟,什么公平不公平。”



“过去,赵一霖他们也是这样拿的?太不要脸了!”



“他们,有时候是平分,有时候不是。你就拿着吧,1万块钱,在我眼里也不是什么大钱。”



杜小平这才勉强收下了。



这次出来,刘牧樵看重的不是金钱,而是机会。



飞刀,被“联盟”封杀之后,他是多么的盼望有飞刀的机会。即便是倒贴钱,他也愿意。



这次,是正儿八经的一次飞刀。



他在暗中祈祷,希望这是一个新的起点,今后,源源不断的有飞刀可做,慢慢,从国内扩展到国外。



当然,他非常担心这是昙花一现,可以肯定,“联盟”不会坐视不管的。



很巧,今天飞清江的飞机还是昨晚那一班,羽西空姐高兴地把刘牧樵引导坐进了位置。



“羽西,又见面了。”话痨的杜小平瞬间把飞刀钱少的事忘记了。



“是的,你们昨晚手术做得很晚吧?”羽西的脸还是朝着刘牧樵的。



杜小平这样的油腻大叔,多看一眼都影响心情,还是刘牧樵这样的人比较赏心悦目,有时候躺在床上想想,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



“羽西啊,你一个星期飞几趟?”杜小平不存在没话讲,他找话题,张口就来。



“飞15趟左右。”



“不怕吗?”



“怕什么?”



“你不怕飞机出事?”



“不会的,出事的几率是中大奖的几率,我们根本就不担心。”羽西白了他一眼。



飞机上说这种禁忌话,多不好啊。



可是,话痨的杜小平根本没在意,他继续说:“啧啧,你真的厉害。我每次坐飞机都胆战心惊的。”



刘牧樵也听不下去了,说:“老杜,换个话题行吗?你已经影响别人了。”



杜小平一看,果然,有好几个人朝他看。



他赶紧闭嘴。



一直等到飞机进入平流层之后,他才开口问羽西。



“你们工资很高吧。一个月有几万对不对?”



“哪有这么多。我们都是打工妹,一个月也就是赚点养家的钱。”



“羽西你这就是不老实,不说实话。我听人说,你们一个月的奖金都有一两万,加上年终奖,起码有30万。”



羽西烦死了。



杜小平絮絮叨叨没玩没了,答完一个话题,他又会有新的话题,她想和刘牧樵说话,可他却是一副平静的脸,看着手里的杂志。



飞机就要降落了,杜小平有些紧张,才没有再说话。



今天来接机的还是赵一霖,他说,“刘牧樵,我们顺便去一下公司吧,华佗再生丸又出了新产品,用新工艺生产的。”



来到刘牧樵的药厂,杜小平眼睛都是红的,瞪着眼珠子,满脸的羡慕。



工厂在司马月的团队打理之下,厂区现代化气息相当浓郁,厂房清一色的蓝色墙面,特别是宽旷的广场,没有被绿化占领,而是一个漂亮的广场,可以站一万人。



厂区扩大了10倍,有1000多亩。



上次来这里,还是一个月前。



没有去办公室,而是直接去了车间。



进车间很麻烦,要穿戴防护服,要穿鞋套,戴口罩。



车间是层流车间,10万级。



大型机械在轻轻的轰鸣声中运转。



车间主任见老板来了,赶紧通知了叶厂长,又带着刘牧樵三个人参观。



一边走,一边介绍。



“这台设备,花了1200万,效率很高,每天能够产生10吨超微粉末,是从德进口的。全自动化。”



“这条生产线花了3200万,只需要10个工人,每天能够生产10万盒成品。”



“这个高温加工设备,也花了700万。温度误差不超过0.3度,控制能力相当厉害。”



……



车间主任一一介绍。



他是司马月团队的人,非常专业。



等他们看完这个新车间之后,叶厂长也到了。



“司马月投入3亿元之后,厂区扩大了10倍,你们看看新产品吧。”



车间主任拿了一包粉碎后的药材给刘牧樵。



用手捏了捏。



“噢,这么细腻!”



这种手感超级好。



有种捏液体的感觉。



“什么级别?”赵一霖来过几次,懂得了一些专业术语。



“300纳米。”车间主任说。



刘牧樵说,“你更形象一点。”



“比细菌稍微大点。或者说,颗粒,比面粉还小了50倍。”车间主任说。



赵一霖又问:“现在的产值上来了吗?”



叶厂长赶紧说:“克瘤一号现在只需要满足医院,谈不上产值。‘华佗再生丸’这个月有6200万。”



刘牧樵微微笑了笑。



这里只是一部分的产值。一年算下来,今年实现10亿销售应该不会有大问题。



华佗再生丸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司马月在花城的法蓝西制药厂也加足马力在生产,一年的产值比这边还高。



只算这边。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