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125章 严重怀疑(1/2)

 雨终于是变小了。



苏雅娟的病人渐渐多了起来。



钱昊、钱家福也开始忙碌起来。



他们没有下班,门诊部的化验室、B超室、心电图室跟着不能下班。



放射科反正是24小时满负荷转,不存在下班不下班的问题。



门诊化验室、B超室、心电图分了住院部和门诊,他们习惯了,陪着钱昊他们上下班。



对于医院来说,中医门诊是一块大收入。



别看他们只有三个人,一年的营业额相当于普通三级医院一个大科的收入,3000万。



这个收入相当可观。



关键是纯利润高。



现在西药是零差率,10元进价,10元卖出,中间损耗还得医院负责,药事费用也是医院贴。



而中药不同。



中药不是零差率,有15%到30%的利润。



再说,钱昊他们看病,病种比较局限,重点是排除其他疾病,所以,他们要做比较多的辅助检查。



虽然检查阳性率低,大多数人并没有检查出器质性病变,但是,这不是滥检查,是合理的。



排除法是临床思维的一种逻辑方式,譬如心烦、心悸,可以是神经官能症,也可以是更年期综合征,但在诊断这两种疾病时,首先就应该排除心脏病吧。



要排除心脏病,你就得做心电图,就得做心脏彩色B超。



同样的道理,病人说心窝里烧,你就得排除一下溃疡病,至少查一查幽门螺旋杆菌对吧?



这些都是为了排除某些疾病所做的检查。



大部分检查都是正常的。



很正常。



钱昊他们看的病本来就是非器质性病变。



医保局没少约谈他们。



每次约谈,都不了了之,因为,钱昊、钱家福、苏雅娟有理啊。



如果医保局的人硬要罚他们,他们就会说:“要不,我们换一下工作试试。你说这个检查不应该,那个检查是滥用,那好,我做你这份工作,你明天来上坐诊,看病人这样把你打成肉泥。”



这不是猖狂。



“你真要我们两个指头搭脉,看看舌头,看看面色,听听声音,就给病人开药,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现在的中医,也必须借助现代科技,该做的检查,该做的化验都做了,才能开药,这才是现在的中医。”



当然,纯中医有没有呢?



有,不多,譬如刘牧樵,要么是纯西医,要么是纯中医,他脑子里有3万个智能处方,自己能够跳出来的处方。



纯中医,或者还有,那多半是山沟里的郎中,本来就没有检查设备,不纯中医,他也没有办法开诊所了。



人,越来越多。



有号子的本来就有100多个人,而很多人来看病,又都是有陪护人员,加起来,整个候诊大厅又热闹起来。



苏雅娟、钱昊、钱家福准备看到半夜去,饱肚子的面包都准备好了。



突然,候诊室里人声鼎沸,嘈杂、吆喝声。



“怎么回事?”苏雅娟抬头问。



“有人昏倒了。”门口有人回答。



本能,苏雅娟赶紧站起来冲出去,有人在地上抽搐。



钱家福,钱昊也到了。



“心跳呼吸没了。”



苏雅娟简单检查一下,接着开始做人工心外按摩。



“护士!”



“准备除颤器!”



“副肾2毫克!”



“通知麻醉科气管插管!”



“建立静脉通道!”



“来,帮一下忙,放到病床上去!”



……



苏雅娟一连串的口头医嘱。



这里不是病房,并没有专门配备的护士。



这里也没有除颤器。



医院里的除颤器一般都放在急诊科、心内科等病房。



麻醉科也很少与门诊发生关联。



但是,苏雅娟的医嘱执行的不错。



……



此时,在神经精神中心大楼病房和手术室外,气氛格外紧张。



很多在电视里才能见到的人物,都在焦急地等待手术室里的消息。



手术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他们被寄予了厚望。



过去,大员们就诊的医院都是军总医院,或者是协和、京大、中G医大附属医院。



现在,安泰医院担负起了这副重担。



“不仅要救活,还要尽可能的减少并发症。”这是上面下达的任务。



刘牧樵并没有对这条任务有太多的反应,他很平静,也很理解。



不留下后遗症是不可能的。



这不是脑溢血,这是外伤,脑组织被损伤了,需要挖去一块,这就必然留下后遗症。



“你能做到吗?”



“做不到。”



“这是给你们下达的任务。”



“我理解,我们只能尽可能。”



“你这态度。”



“我这不是态度问题,而是实事求是,我刘牧樵做手术,都是全力以赴的,不存在态度问题。至于技术,这个你们就放心好了,在神经科,我应该代表了最高水平。”



刘牧樵的技术,更多的是在行业内认可,而外行人有一部分人知道,但大多数的人还是老观念,301、协和等大医院才代表医学最高水平。



现在在一个并不太了解刘牧樵的人面前,他过去很少这样说话,但今天说了这句大话,使得这位领导很不舒服。



“你……”



强烈的怀疑。



强烈的有骂人的冲动。



这是谁的建议?



怎么建议在这个破医院治病,这么年轻的医生,口气如此之大。



按理,越是有本事的人越是谦虚。



“谁的建议?”这位领导问。



“专家。附属医院的专家都一致推荐由他主刀。还有厅里的干部,也这么说。”



“哦?我还是很怀疑。”



——这是半小时前的一个插曲。



手术在紧张地进行。



主刀的是刘牧樵。



朱亚光做一助。



宋百年做二助。



这是安泰医院的最佳组合。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