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五十二章 诸葛孔明

 酒楼二楼,诸葛亮看着几人脸上的惊诧之色,摇扇一笑,道:“家兄在金华县衙关了二十余年,这些年里名声比以前大出不少,平时虽有前往县牢探望之人,但都是本县的士子,而这位公子的口音却偏金陵一带。



“金陵城中还记着家兄的,也只有那满朝的朽木了。”



“毕竟二十年前那桩案子牵连到了当朝的兵部尚书,还是足够让不少人印象深刻的。”



“而朝廷中有权随意调查案卷的并没有几个人。”



“年轻一辈或许有听说过这件事的,但听后可能就忘记了,就算有对此好奇的,也绝对没有耐心去大理寺翻看二十年前的案卷。”



“如此,答案也就显而易见了。”



“年轻,有权,又有耐心,且能够随意翻开案卷的,整个大乾就只有一个人。”



“那便是曾经的太子,如今的皇上。”



“新皇登基,朝廷里必须要有自己的声音,自然需要扶持出新的势力来与旧臣抗衡。”



“国内有妖魔祸乱,已有十年没有进行科举,如此一来,就只能从案卷中去挑选新臣。”



“此法既能施恩于其,又可将其曾经的罪责掌握手中,使对方战战兢兢,唯有忠心报君一条路可走。”



楚昊沉默地听着这些内容,忍不住缓缓点头。



原来他自己竟是这么想的,并且为此付出了那么多。



一旁的诸葛卧龙亦是颔首抚须。



或许是人老了以后思维也会变懒的缘故,他没有想过这些。



此时听到诸葛亮的侃侃而言后,才恍然大悟,心中对于楚昊也更加认可。



而这种认可,便表现在了忠心值上。



正在看着诸葛亮笑谈这一切的楚昊,似有所觉得看了一眼诸葛卧龙。



就在刚刚,系统声突然在他耳畔响起。



“诸葛卧龙的忠心上涨10点,达到死忠!”



诸葛卧龙注意到楚昊的目光后,颔首点头,接着侧头看向诸葛亮,道:“孔明这一番言论,让为兄汗颜不已。但为兄还是想不明白,你为何知道为兄的心思?”



诸葛亮轻摇羽扇,笑着道:“堂兄与亮已有二十年未见,或许堂兄自己也没有注意过,亮如今三十有五,已到而立之年,再非昨日的翩翩少年。”



诸葛卧龙闻言一震,脸上露出恍惚之色。



“的确,孔明再也不是昨日的翩翩少年,毕竟……二十年过去了啊。”



他喃喃说着,给自己倒了一盏酒,而后一饮而尽。



在回头看向诸葛亮后,目中露出艳羡之色。



三十五岁……多么令人羡慕的年纪。



如此气宇轩昂,丰神如玉的诸葛亮,与曾经的自己何等相像!



亦在此刻,楚昊看着诸葛亮开口道:“既然你已经猜到,我也不再瞒你,朕的确是大乾新君。”



诸葛亮闻言起身,抱拳躬身行了一礼。



“草民诸葛亮,拜见皇上。”



楚昊摇摇头,道:“我提‘朕’字,只是为了表明态度,却不是为了表现身份。”



“此次来到金华,我不仅是为了你的堂兄,也是为了你。”



“你或许不知道,如今的大乾,已经到了生死攸关之时。”



诸葛亮轻摇羽扇,一言不发,只是静静看着楚昊。



楚昊轻声一叹,道:“普渡慈航已经将曾经的满朝文武杀掉,甚至连他们的家人,也大多落入不测。”



“前不久,我聚集了一切力量将普渡慈航惊走。”



“但得到的却是一个空壳子,现如今的金陵城宛如人间地狱,断壁残垣,尸横遍野,连一个活人都找不到了!”



“如今,内有妖魔祸乱天下,外有强敌虎视眈眈!”



“这些日子,我每晚都彻夜难眠,想着如何才能渡过难关,如何才能让大乾子民不受战乱,如何才能让他们免受妖魔之灾。”



看着面色确实泛白的楚昊,诸葛亮摇晃白羽扇的速度不知不觉慢了几分。



楚昊认真地看着诸葛亮,道:“都说国家,但没有国,又哪里来的家?”



“说句实话,现如今的局势,我自己都感觉绝望……可是我却必须坚持,毕竟如果连我都放弃了大乾,那么,这天下的子民就真的没有活路了!”



“届时,他们面对的不仅仅是贪官污吏和妖魔祸乱,还有其他诸国的入侵,历来打仗,受苦受难的永远都是百姓和冲在前线的兵卒。”



“而且,我相信,总有一天,普渡慈航会再度归来!”



“而这一天,已经不远。”



诸葛亮陷入沉默,羽扇也不在摇。



楚昊自知自己远远不如曾经历朝历代的明君枭雄,他只是个有几分运气的普通人。



面对年轻时的诸葛亮,连昔日的刘备都要三顾茅庐。



他何德何能,可以用几个时辰去征服这位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



为帝者,需要自信,需要强势,但也需要看清局势,面对现实。



汉皇威震八方,却也有白登之围。



唐皇何等威风,也曾签下渭水之盟。



所以,他选择了取巧的方式。



从高高在上的龙椅上走下来,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去与诸葛亮谈大势,谈危机。



将国家的概念告诉他。



让他知道,如今大乾所面对的事情,与他有关。



所以,听到这些事情的诸葛亮沉默了很久。



就连诸葛卧龙也都神情怔怔。



过了半晌,诸葛亮才开口道:“亮敢问皇上,可曾想出对策?”



楚昊当即将姚广孝提出的三策,以及他自己的想法告知了诸葛亮。



诸葛亮轻摇羽扇,思索许久后道:“这三策可谓是一针见血,亮思索许久,所考虑出来的答案与此大致相同,只是多出一条。而这一条,皇上也已经建立锦衣卫,并派左千户前去招募人手。”



“所谓襄外必先安内,如今既有内忧,也有外患,两手准备是对的,这样固然会使本就稀缺的人手更加稀缺,但却为日后定下了根基。”



“只要度过这段时间,未来便是一片坦途!”



楚昊站起身,神情诚恳的抱拳躬身道:“楚昊欲请先生担任户部尚书之职,还望先生看在大乾子民的份上,万万不要推辞!”



诸葛亮看着距离他只隔着一张桌子的楚昊,既不拒绝,也不答应,只是轻轻摇着羽扇。



大约过了十几息,他见楚昊依旧一动不动,神情没有不耐,只有诚恳后,平静的神情才终于有所动容。



便见他将羽扇放在桌上,深吸一口气站起身。



同样躬身抱拳。



“亮,敢不承命?!”



楚昊这才起身,与诸葛亮相识一笑后,转向诸葛卧龙,躬身抱拳道:“楚昊欲请先生担任兵部尚书之职,还望先生看在大乾子民的份上,万万不要推辞!”



诸葛卧龙听到这句话后,神情突然露出复杂之色。



昔日,他的父亲带着他与诸葛亮在兵部尚书卫齐门外守了三天三夜,才终于见到他。



时光荏苒,岁月变迁。



时隔二十年后,他自己也终于成为了兵部尚书。



回想昔日受冻受饿的三天三夜,诸葛卧龙颤颤巍巍起身,躬身抱拳道:“臣必不负皇上所托,以此残躯竭尽全力!”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