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26章 情绪(1/2)

 周末两天,李旭尧沉浸在书里,看完利弗摩尔的两本书,又翻了翻一本用量价关系分析盘口的书。

这本书可以归到技术分析一类里。

李旭尧已经比较少看技术分析一类的书,更多时候已经把精力放在理论或者说“心法”

一类的学习了。

在李旭尧看来,技术分析是比较基本的方法。

说它基本,不是说“等级”

或者“格调”

不够,只是想说技术分析是绝大多数股民要经历过的一个基本阶段。

A股的股民,很多都是从接触技术分析开始的。

什么K线,均价线,5日,10日线,MACD,KDJ,金叉,死叉,趋势线等等,这些都是技术分析的范畴。

只不过很多人的脚步在这里停滞了,没有去接触其他的基本面分析,行业分析,宏观经济这些。

或许也是因为这些涉及到专业的领域,不像技术分析那么通俗易懂,学起来也是相当吃力。

其实无论哪种方法,不用做到极致,只需要做到很高的水平,也是可以在股市里赚钱的。

当然要是想在股市里长久生存下去,只会一种方法是不够的。

李旭尧自己也是在经历了几次波折之后,才形成了自己现在的一套模式。

几种方法不能说融会贯通,但至少也能懂点皮毛。

股市里也流传着几种流派的说法,什么信息流,资金流,打板流,技术流,价值流,成长流,宏观流等等。

李旭尧也不好给自己下定义是什么流派,或许是“意识流”

“情绪流”



从自己下意识开始去学习的时候,先后经历过技术流,信息流,资金流。

最早的时候是纯技术分析,什么宏观,基本面的,看起来费脑子,所以懒得看,还是看图效率更高。

后面有段时间,股市里只要涉及“高送转”

和“重组”

这两个词的股票,都是飙涨。

那时候李旭尧开始学习信息流,或者说“事件驱动”



自己也还是被折腾的遍体鳞伤,亏的不要不要的。

后面某一天突然意识到,股票的背后无论买卖,都是体现在资金上,于是又琢磨了一段时间的“资金流”

,那段时间就整天盯着龙虎榜研究,也就是那个时候,自己才接触到游资这个概念。

当然,学习资金流似乎没什么成效,节奏总是跟不上。

买早了,没等到拉升就出货了。

买迟了,错过了主要行情,最多喝口汤。

卖早了也叫卖飞了,与后面大涨失之交臂。

卖迟了,就是“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



李旭尧后面也逐渐放弃了这个“资金流”

,毕竟,自己的资金少得可怜。

后面某一天一拍大腿,哪有什么事件驱动,什么资金驱动,背后不都是人在操作吗?

股市里的交易都是无数交易者经过思考后,采取的一系列行动。

这叫“以人为本”



在某本书里看到一句话,大概表达出来的意思是:研究人性获得的益处,要远大于对股市本身的研究。

人性很复杂,李旭尧研究不明白。

股市很复杂,李旭尧大多数时候一头雾水。

人性在股市里被演绎得淋漓尽致,尤其是人性的弱点。

在股市里,不管是投资者还是投机者,他们的心理活动表现为各种情绪。

被提及最多的两种情绪是“恐惧”

和“贪婪”



人都是很贪心的,或者说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

坐在地上想上天,做了皇帝想登仙。

贪婪驱使着投资者去追求每一分利润,有时候为了多赚一个点,不愿意见好就收,最终空欢喜一场。

有些放杠杆,想着多赚点,结果只是让自己“死”

得更快。

恐惧就是另一个可以让人身不由己的情绪。

因为感到恐惧,他们会毫不犹豫将手里的股票抛出,似乎迟一刻,手就会被烫伤。

然后恨不得离股市远远的。

拉高出货可能是利用人性贪婪最多的方法,而洗盘,或许就是利用人心恐惧最多的方法。

巴菲特还有一句名言:“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或许这就是逆向投资的精髓。

市场情绪达到沸点时,所有人都开始因为贪婪而狂欢起来,经历过08年和15年两波牛市的股民或许还有印象,那个时候券商开户要排队,从来只关心菜价肉价的阿姨都开始关心股价了。

那么,狂欢即将戛然而止。

这两波牛市也是在市场情绪达到冰点之后,开始悄悄启动的。

那时候如果你去劝一个人开户炒股,或者买基金,他那想“刀”

人的眼神是藏不住的。

当然也有一句话流传甚广“在别人贪婪时更贪婪,在别人恐惧时更恐惧”



最初的来源,李旭尧没有去考证,只是第一次看到的时候,被冠名为“炒股养家”

,A股市场的一路传奇游资大佬。

很多论坛上流传着各种“心法”

,李旭尧也曾一一去学习,揣摩,也算是有所收获。

也有人将“情绪”

归结为炒股的最高境界。

首先是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战胜自己的恐惧和贪婪,不以涨喜,不以跌悲。

然后感受个股的情绪,去感受多空双方的强弱,感受博弈过程中个股的势的强弱。

最后感受整个市场的情绪,所有参与者集合到一起的情绪,看这个情绪是常温,还是“冰点”

或者“沸点”



但把握情绪的难度恐怕比预测股市二天的走势还要难。

人本身就是有感情的动物,有了感情自然就会有情绪。

而情绪必然是会波动的,怎么去控制?

哪怕一个长期心如止水的人,在特定时刻遇到特定的事情,心里也会变得惊涛骇浪。

什么人能够没有情绪?

机器人。

或者说人制造出来的机器,设定好的程序,他们没有情感诉求,也不需要情绪,它们只需要执行程序的指令。

这就是为什么说“量化”

是未来的趋势,

2021年被称为大A故事量化基金的元年。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