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638章 院士名额?HFOB结构李绪武抠个吧唧的老板(1/2)

初夏的午后,一缕金黄色的阳光渗入落地窗里,如同为其镀上了一层金箔。

光线透过窗面,最后撞碎在地板上,金灿灿一片,宛如散落一地的金子。

办公室内,陈延森斜靠在松软的真皮沙发旁,左手拿着一部曜橙X2Plus,屏幕停留在今日头条界面,隐约能看见一条标题“阿狸12.

2亿美币入股优酷”



“看来老马的野心不小,O2O要做,大文娱也不想放过。”

陈延森暗暗思忖道。

阿狸和云锋基金将以12.

2亿美币的价格,购买优酷7.

2亿股A类普通股。

交易完成后,阿狸持股比例为16.

5,云锋基金持股比例为2。

而云锋基金背后的大股东,便是马立云!

至此,国内三大视频网站的市场格局已定,企鹅背后有陈延森和马文腾,优酷背靠马立云,爱奇艺则由李彦宏控股。

在陈延森下场之前,优酷实力最强,稳居行业第一,爱奇艺和企鹅紧随其后,乐视具备冲击第一梯队的实力,搜狐视频和PPTV算是第二梯队里佼佼者。

但拼呗的Prime超级会员一经推出,就为企鹅视频带去了1000万付费用户,使其一跃成为了行业大哥大。

加上橙子互娱成立,旗下产品从IP孵化到漫改、短剧和影视制作,再到播放平台,基本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古永锵眼见局势不对,立马就想给优酷找个金主爸爸,只不过陈延森压价太狠,他才会投向马立云的怀抱。

就在这时,手机猛然震动了起来。

陈延森回过神,拿起电话一看,是梁劲松打来的电话。

他想了想,按下了接听键。

“老板,搞定了!

多亏了您给出的混合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结构方案。”

梁劲松开门见山地汇报道,语气中透着一股欣喜和激动。

他当初加入星源科技时,曾向陈延森承诺,最快18个月实现28纳米芯片的量产工艺,而最终仅用6个月就达成了目标。

一方面得益于他从湾积电、山星挖来的团队班底,以及自己前三十年的技术积累和工艺管理经验;另一方面则依托森联资本雄厚的资金支持,先收购了一座现成的芯片制造工厂,又借助华科协会的研发力量,大幅缩短了试错周期。

当然,陈延森提供的混合鳍式晶体管结构(HybridFinFETonBulk,即HFOB),将平面和FinFET结构相融合,有效兼顾了芯片的性能、功耗、成本与良品率的平衡性。

“良品率有多少?”

陈延森问道。

“最新一个批次的天工A100芯片,良品率为96.

4,若是大规模生产,继续调整工序、工艺,我有信心在三个月时间之内,把良品率提升到98以上。”

梁劲松信心满满地说道。

“老梁,辛苦了!

从7月份起,你的年薪先涨20,团队里其他研发工程师,你根据他们的表现和产出贡献列个表发给我,上半年先给他们调一次底薪。

要是能进一步突破到20纳米、16纳米工艺,今年还能再涨一次工资。”

陈延森不紧不慢地宣布道。

在他看来,作为老板,下属立了功,直接砸钱就行了。

另外,他比梁劲松更清楚,在2014年攻克28纳米工艺制程,有着怎样重要的战略价值。

对星源科技来说,首先是名誉提升,单是这一技术成果,换两个院士名额不成问题吧?

其次,大基金难道敢熟视无睹?

奖金、无偿政策补贴和建厂补助,总金额若低于30亿,好意思开口吗?

梁劲松微微一怔,心中暗道:不愧是国内出手最阔绰的老板,既没问产能,也没问工艺优化的细节,一上来就提涨工资。

这和那些只会画大饼的企业家,简直是天差地别!

他原来的年薪是500万美币,再涨20就是600万美币。

这个薪资水平放在欧美半导体公司里,也能算中上,如果年底能再涨一次,就能达到行业顶尖水准了。

没人会嫌钱多,梁劲松自然也不例外!

他脸上的褶子在笑容的挤压下,沟壑变得更深了,咽了咽口水,连忙道谢:“谢谢老板!

我代团队所有人向您表示感谢!”

“湾积电刚和苹果签订了A8处理器的代工协议,目前星源科技与湾积电、山星之间,还存在两代的技术代差,你帮我追平,年底我会拿出10的净利润,当作星源科技的分红。”

陈延森缓缓说道。

10的净利润分红!

梁劲松握着手机的手猛地一紧,呼吸都顿了半拍。

尽管沪城分公司的产能有限,但一年也能生产5000万颗芯片,净利润起码也有2亿美币,10相当于2000万美币。

“老板放心!

我这就把团队分成三个攻坚组,一组盯着量产良率稳定,一组拆解A8处理器的工艺参数,最后一组负责专攻20纳米的蚀刻技术!

年底之前,我保证让星源科技的工艺追上他们!”

梁劲松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颤抖,立即回应道。

陈延森听后,嘴角勾起一抹淡笑,轻飘飘地说道:“不用这么激进,技术研发讲究稳扎稳打。

设备商和材料商,公司会出面解决,你只管专心搞技术突破。”

“好的老板。”

梁劲松回道。

随后,两人聊了十几分钟工艺流程的改良细节,这才挂断电话。

陈延森放下手机,走到水吧前,从冰柜里取出一瓶芒果汁,轻轻抿了一口。

“陈延森,你果然是个变态!

谁家好人会把芒果汁往这儿倒呀?

别咬,疼!”

脑海中不禁闪过一幅画面。

可是王子嫣嘴上虽然骂得凶,却还是满足了他的小癖好。

陈延森笑着摇了摇头,将这些翻涌的记忆重新压回内心深处。

与此同时。

华芯国际仍在攻关从高通手中获得的PolySion技术,但受限于工艺瓶颈,良品率始终难以突破50。

要知道,良品率过低意味着根本无法量产;无法量产,就谈不上商业化;而没有商业化利润作为支撑,华芯国际便很难拥有强劲的研发动力。

毕竟,谁会愿意做不赚钱的事呢?

更何况,良品率过低还会导致生产成本上涨,这样的产品在市场上注定没有竞争力。

比如一颗28纳米工艺的天工A100芯片,湾积电的制造成本是8美币,华芯国际却要16美币,谁愿意掏钱买单?

欧美半导体协会在得知星源科技掌握非球面反射镜的抛光与镀膜工艺后,立刻委托联发科的张维力担任中间人,提出要将此前禁售的NXT1980i光刻机卖给陈延森。

说白了,他们无非是想让星源科技滋生“研发不如购买”

的想法。

从成本角度看,这种选择确实有诱惑力,换成华芯国际,大概率会欣然接受。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陈延森根本不在意研发成本的投入。

反而,参与研发的人员越多、研发经费投入越高,他能获得的收益就越大。

“李总,批次报告出来了,良品率53.

7!”

助理推门而入,将一份文件放在华芯国际技术研发副总裁李绪武的桌子前。

“哎,我们被高通坑了,PolySion技术方案的栅泄漏情况太严重了,在性能和功耗方面,都不如HKMG的高k值、后栅极工艺。

哪怕实现了28纳米制程的量产化,生产出来的芯片,都不如山星和湾积电。”

李绪武瞥了一眼报告,忧心忡忡地说道。

这帮老外阴得很!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