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610章 国产光刻机的研发进程,至少缩短了十年(2/2)

胡锐晖反问道。

汪象朝可是沪城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的中流砥柱,主要的研究方向都在EUV光源领域,前后申请了170余项专利,妥妥的行业大牛。

“老胡啊,星源科技连自研的收集镜系统都弄出来了,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再往下走,光源系统就能彻底打通,一旦完成双工件台的研发工作,第一台国产EUV光刻机就有了技术根基,你明白吗?”

汪象朝拿着电话,接连问道。

“老汪,你都一把年纪了…”

胡锐晖幽幽说道。

“放屁!

六十岁,正是拼搏的年纪!

算了,我还是找林南吧,不管怎么说,我也是他的老领导。”

汪象朝见胡锐晖推三阻四的样子,瞬间气不打一处来。

按理说,他找林南更方便,却有点抹不开面子。

“这套系统的影响力有这么大吗?”

胡锐晖是芯片设计工程师,对EUV光刻技术自然了解,但仅限于表面。

比如一个人吃过蛋糕,也知道这玩意是用哪些材料制作的,但制作步骤和细节是什么,他就不清楚了。

“国产光刻机的研发进程,至少缩短了十年!”

汪象朝语气笃定地给出评价。

胡锐晖深知汪象朝性格严谨,绝不会信口开河,他深吸一口气,终于意识到星源科技的变态之处。

消息层层上报,一份详尽的调查文件,迅速递到了李青松的办公桌上。

“保密管控,再把光学、双工件台和调平调焦领域的科研人员,抽调一部分送去星源科技。”

研讨会是上午开的,决议是当天生效的。

国产EUV光刻机的诱惑力太大了!

只要参与其中,便能从中捞取一份足以载入史册的功绩,这种机会,谁也不愿错过。

李青松的决议下达后,全国范围内的科研资源开始向星源科技汇聚。

三天后,来自沪城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华科协会沈阳自动化所、国防科大等协会的87名专家陆续抵达庐州。

既有汪象朝这样深耕EUV领域数十年的行业泰斗,也有在双工件台、调平调焦系统研发中崭露头角的青年骨干。

就连华卓精科所掌握的65纳米制程双工件台技术,都被送去了沪城。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