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535章 不卖?那我用7.5亿美币跟你打初会克隆大王(1/2)

“老板,森联资本的陈先生到了!”

马克西米利安的助理,在敲开办公室的房门后,冲着奥利弗和马克西米利安说道。

“园区大门还是大厦楼下?”

奥利弗下意识地站起身,随口反问道。

“园区大门。”

助理连忙回答道。

“马克西米利安,走吧,带你见识一下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世界首富。”

奥利弗心情不错,开着玩笑道。

一个德国人,一个法国人,再加一个淡马锡人,三人乘坐电梯,快步走出一楼大厅。

只见一辆全黑的迈巴赫缓缓驶来,后面还跟着两辆奔驰商务车。

小李把车停稳,率先下车,为陈延森拉开车门。

高伟林、宋允澄、黄征和随行的财务、法务人员从车内鱼贯而出,个个衣着光鲜,举手投足间透着沉稳干练。

其中还有三名外籍员工,手里拿着文件袋,都是森联资本里最擅长处理国际事务的熟手。

八名身着黑西装的安保人员迅速呈扇形散开,紧紧护在四周,眼神锐利如鹰,举止间充满了力量感。

奥利弗和马克西米利安站在原地,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板。

刚才还带着几分随意的神情,此刻已收敛了不少。

饶是奥利弗在华国待过一段时间,也见识多超级富豪的出现阵仗,可与陈延森一比,都要逊色不少。

不过,他在联想到对方的身份后,又认为很合理。

陈延森踏出车门,脸上挂着从容的浅笑,他抬眼看向奥利弗二人。

国际山寨大王!

比马文腾还会抄的借鉴大师!

他还真想把对方收入麾下。

但他心里清楚,像奥利弗这种只想着赚快钱的人,根本沉不下心来给人打工。

“陈先生,久仰大名!

其实我在高朋的任职期间,就听郑云提过你的名字,没想到短短三年,陈先生的生意和财富,就像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

奥利弗满脸堆笑,面对‘金主爸爸’,他表现得极为热情。

要知道,尽管Lazada经历了数轮融资,可火箭互联网的持股比例依旧高达60。

这笔收购案一旦达成,他就能获利五亿美币。

郑云?

陈延森很快就想了起来,对方是高朋网的市场部总监,两人曾在狐狸淘超级返项目上有过合作。

他明白奥利弗的意思。

三年前,奥利弗在德国山寨了灯塔国的团购巨头高朋网,取名“城市交易”



后来这个项目被高朋的创始人看中,对方以高朋14的股权将其买下,奥利弗也借此加入了高朋。

之后高朋进军华国市场时,奥利弗与马文腾共同出资,成立了华国版高朋网。

但项目最终以失败告终。

奥利弗只好灰溜溜地离开华国,转战东南亚、非洲等地,继续着复制粘贴的操作。

陈延森知道他,却从未见过面。

“奥利弗,幸会!

你的名字,我也早就有所耳闻。”

陈延森笑吟吟地看着对方说道。

奥利弗干笑一声,厚着脸皮道:“确实,我在欧美和亚洲地区的名气一向很响亮。”

他对自己的借鉴行为毫不在意,反倒颇有几分“我抄袭我骄傲”

的架势,仿佛只要能赚到钱,其他都无关紧要。

德国的互联网基础原先极其薄弱,在火箭互联网的推动下,硬是焕发勃勃生机。

从火箭互联网离职的员工,后来创办的公司,几乎占据了德国互联网行业的半壁江山。

说火箭互联网是德国IT界的黄埔军校也不为过。

为欧洲的互联网圈输送了源源不断的克隆高手!

陈延森望着奥利弗,心中暗自腹诽,以对方的行事风格,恐怕前脚把Lazada卖了,后脚又会去非洲开辟新赛道。

毕竟奥利弗的商业准则是快速复制,而非深度运营。

“Lazada去年亏损了多少?”

陈延森冷不丁问道。

“5900万美币。”

奥利弗笑笑,如实回答道。

他的创业套路是,首先选择合适的模仿对象,然后高薪聘请年轻优质的经理人,接着制定快速扩张与成长目标,最后启动“融资→烧钱圈地→融资”

循环。

只要还有钱,项目就会持续推进,直到资金耗尽。

亏损?

他从不在乎!

反正烧得都是投资人的钱。

陈延森哑然失笑,眼前的德国佬,还真是又腹黑、又诚实。

两人边走边聊。

一开始奥利弗说英语,得知陈延森也懂德语后,立马切换成了母语。

一旁的马克西米利安愣了一下,尴尬地摸了摸指腹。

他是法国人,听不懂。

不光是他,在场的人大多都听不懂。

几分钟后,奥利弗才察觉到,说母语是痛快,可除了自己的秘书外,其他人全都一脸茫然。

他讪讪一笑,又换回英语。

他领着陈延森在Lazada总部逛了一圈。

由于办公区太小,满打满算才400多人,不到十分钟,一行人就结束了参观,然后走进了一间会议室内。

奥利弗给马克西米利安使了个眼色,很快就有人抱着一沓厚厚的资料走过来,给陈延森等人每人发了一份。

陈延森随手翻开,第一页介绍了Lazada在东南亚的业务覆盖区域,以及日订单、销售额、客单价、转化率等核心数据。

这是一份涵盖过往数年财务和业务信息的品宣资料。

奥利弗在出售公司上,的确拥有相当丰富的经验。

不等陈延森开口,就把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送了上来。

奥利弗摊开一份文件,详细解读Lazada的平台运营、供应链管理和营销推广模式。

马克西米利安则负责补充Lazada的用户数量、用户增长趋势、用户活跃度、用户留存率等数据。

陈延森听完,又索要了Lazada团队成员的教育背景、工作经验等信息。

“以Lazada的成交额、营收和毛利率,不管按市盈率还是按市销率,亦或是用户数估值法,Lazada的估值都没法达到8.

5亿美币。”

良久之后,陈延森放下文件,开启了正式谈判工作。

“陈先生,东南亚有6亿人口,电商渗透率不足10,Lazada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自然不能用常规的市盈率或市销率估值法,按D轮的融资计算,10亿美币才合理,我已经做了让步。”

奥利弗沉吟了几秒,缓缓说道。

“Lazada在拿到D轮融资的资金后,增长速度不及预期,在入驻商户数量、物流履约能力和售后处理能力上迟迟没有进展,既然没有成长,估值凭什么上涨到10亿美币?”

陈延森反问道。

奥利弗哑然,因为对方说的都是事实,于是沉默片刻后,开门见山地追问道:“陈先生的心理价位是多少?”

“7.

5亿美币。”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