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442章 陈延森这条生产线的年头,怕是不比我年轻吧?(1/2)

7月4日,云絮懒洋洋地趴在天上,阳光洒在老旧的运河里,碎银般的光泽随着水波轻轻摇晃。

一辆熊猫配色的古思特驶进了尝州洛阳镇。

夏日繁花似锦,给这座苏江的偏远小镇平添了几分喜色。

“苏江不愧是华东地区最有钱的省份之一,连这样的小镇都开了两百多家工厂。”

高伟林望着车窗外,不由地感慨道。

“在制造业的牌桌上,没有永远的风口,只有永恒的技术,组装厂是没有前途的。”

陈延森笑笑,意有所指地说道。

“所以老板才想方设法地挖人,组建天工科技,即便冒着被打压的风险,也要自研芯片?”

老高说话很有水平,那些看似反问的话语背后,其实是在称赞陈延森有战略眼光。

“老子是不想受气,凭什么一台两千元的手机,大头都被欧美的供应商赚走了?”

陈延森冷哼一声道。

“大部分手机厂商都这样。”

老高嘿嘿一笑说。

“都这样就对了?

这钱,就得让我来赚!”

陈延森立刻暴露了自己的真实目的。

“没错!”

高伟林点头称是,完成了一次圆润的捧哏。

“对了,我记得你去年的体检结果不太好,我帮你约了燕京协和的专家号,处理完新科的收购工作,给我先休息一周。”

陈延森不紧不慢地叮嘱道。

老高上辈子是得肝癌走的,死在了斐鱼科技上市那一年。

这辈子,陈延森可不想让高伟林走得太早。

老高要是没了,谁来帮他管钱袋子?

周受志能力虽强,但终究是个“外人”



至少在2013年的陈延森看来,还不算自己人。

“老板,小问题而已,谢谢关心,等年后再说吧。”

高伟林摇头拒绝,趁机表忠心。

“我不想说第二遍。”

陈延森加重了语气。

“好的老板,我知道了。”

高伟林心头一暖,笑着应了下来。

陈延森使唤他的时候,没把他当人,可给起钱来是真大方,偶尔也会流露出几分亲近之意。

高伟林心里清楚,别看周受志、廖伟、黄征这些人个个执掌着估值超百亿美币的公司,但若论陈老板的心腹,还得是他老高!

无论大会小会,有陈总的地方,就有他高伟林的身影。

遇到重大投资项目,基本都会交给他来处理。

这就叫信任!

不一会儿,前面的奔驰MPV便停了下来,一面白墙上印着通红的品牌标识——Shinco新科。

墙皮斑驳老旧,看上去有二十多年历史。

新科,即新科状元,寓意着创始人‘事事争第一’的庞大野心。

起初依靠收音机赚到第一桶金,接着又赶上了VCD风口,从而彻底改变了命运。

在1997年,新科VCD的市场份额提升至30,全年销售额高达20亿元。

对当时的普通人来说,拥有一台新科VCD,不亚于现在买到一部苹果或橙子手机。

各地经销商把洛阳镇的招待所都挤爆了!

可这种盛况只维持了三年,DVD横空出世,把新科逼入了绝境。

创始人秦尚志无奈之下,又把目光放在了液晶电视,可新科既无独家技术又无成本优势,导致竞争力弱、利润低。

随后几年,新科不断追逐市场热点,什么东西好卖,秦尚志就造什么。

空调、导航仪、蓝光DVD…新科在这些领域屡战屡败,始终困在“进口元件加组装”

的商业迷宫里打转,偌大的家业也被折腾得奄奄一息。

此时的新科就像个空壳子,连车间里拧螺丝的工序都要靠外部协助。

当然,这只是夸张的嘲讽,但也反映出了新科的惨淡景象。

“世界看华国、华国有新科”

的广告语不再响亮。

曾经的配套企业,有的成了上市公司,有的成功转型,唯独新科成了洛阳镇的“守村人”

,浑身上下透着一股行将就木的气息。

陈延森在橙子E1上线后,便动了进军空调行业的心思,于是就让高伟林在国内,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研。

若是走收购模式,新科会是最好的选择。

毕竟在空调品牌里,能把生意做到一年只卖50万台销量的公司,可不多见。

要知道,2013年正值经济腾飞时期,乡镇市场对空调的需求量极大,即便是志高、康佳、TCL这类二线品牌,也没落到新科这般境地。

尝州中枢司的戚思阳,一看到不远处的劳斯劳斯和豹子号车牌,便连忙带着秘书迎了上去。

今年65岁的秦尚志反应要慢半拍,微微一叹,也追了上去。

他和新科都曾经辉煌过,但此一时彼一时,新科早已不复当年盛况。

目前员工只剩5000多人,空调生产线占70以上,影音设备占20,研发、行政和管理占了10。

勉强维持着一口气,哪天会倒闭,谁也说不准。

尝州不想让新科倒下,前后追加了不少资金,却犹如泥牛入海,有去无回。

当戚思阳得知森联资本有意进军大家电行业,尤其看好空调产品后,不等高伟林注意到新科,他就主动联系了森联资本。

“陈先生,一路辛苦,欢迎欢迎!”

戚思阳态度格外热情,姿态也放得很低,终究是有求于人。

更何况,陈延森并非无根之萍,他手握橙子科技、拼呗商城和深蓝电池,无论走到哪里,都是当地的座上宾。

他比商界其他人更清楚,陈延森在上层心里的地位。

一言蔽之,此刻正当红。

妥妥的华国青年企业家名片!

他称呼陈延森为‘陈先生’,既表达了尊重,也不会显得太过谄媚。

“戚先生,您好。”

陈延森握住戚思阳的右手,笑着寒暄道。

身后两辆车里,陆续走下来十几名随行人员,既有行业分析师,也有财务、审计和法务人员。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这时,秦尚志也凑了过来,刚想开口,便见陈延森主动上前一步,面带微笑着问候道:“秦总,久仰大名。”

像秦尚志这样的老牌企业家,虽说有踩中时代风口的运气成分,但风口来临时,也就那么几个乘势而起的人。

如今虽然落败了,但对方都快七十岁了,陈延森自然不会太倨傲,等着对方上来打招呼。

“陈总过奖了,您的名字,这两年才叫如雷贯耳。”

秦尚志笑呵呵地回应道。

眼中闪过一抹不易觉察的羡慕之情。

他为了给新科找出路,尝试过各种产品,包括电风扇、空气净化器都没放过。

可新科就像跟不上时代的垂垂老者,干一行,败一行。

如果陈延森看不上新科,他就打算搞贴牌、做代工了,丢人总比倒闭强。

几千号人靠着他吃饭,他能有什么办法?

“若是秦总不介意的话,我想先参观工厂。”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