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不花钱,还要把事给办了(1/2)
陈延森吃完午饭,让小李先把老陈送回家。
他则乘坐电梯,走进八楼的一间小型宴会厅。
此时,屋里坐着四个人。
为首之人,是个须发半白的中年男人,四十多岁、临近五十的样子,穿着一件黑色夹克,手里端着茶杯。
在他身旁,还有一个三十出头的眼镜男,一身靛青西装,只有半个屁股坐在椅子上,正陪着中年人闲谈。
最后两个都是年轻人,腰板笔挺,站在两人身后,一看到陈延森走进来,立马提高了警惕。
“能量不大,谱倒不小。”
陈延森的目光在几人身上匆匆掠过,忍不住在心里吐槽了一句。
“陈先生,为您介绍下,这位是唐立新唐先生,咱们县中枢司的负责人。”
眼镜男连忙起身,站在陈延森和唐立新中间,面带微笑地介绍道。
陈延森微微点头,定在原地,伸出了右手。
唐立新见状,稍一琢磨,便跟着起身,上前两步,一把握住陈延森的手,笑着说道:“陈先生,冒然打扰,还望见谅。”
在陈延森进门之前,他跟秘书已经等了一个多小时。
要是心里不生气,绝无可能。
平时县里的企业家,他要见谁,还不得屁颠屁颠地主动上门。
换作陈延森倒好,直接说,要陪父亲吃饭。
唐立新当时憋着火,本以为顶多等个十几分钟,没想到对方居然让他等了近两个小时。
但他又不敢发作!
随着陈延森在商界的名气愈发响亮后,唐立新自然就盯上了他。
像陈延森这种百亿富豪,从指缝里随便扣点资金,在春申投几个项目,都能成为他的重要升迁资本。
两周前,对方更是搭上了孟远志的关系,从国资手里抢股权,一举成为京东方的第三大股东。
唐立新原本还在想,哪怕陈延森再天才,无非不过是个二十岁的小年轻,自己只需三言两语,就能让他乖乖掏钱。
可让唐立新诧异的是,陈延森刚才就站在门口,主动伸手,等着他过去问好,一副上位者姿态。
光从这一点,他就明白了:陈延森这人绝对不好拿捏!
“唐先生请坐,不管什么事,坐下慢慢聊。”
陈延森反客为主,轻描淡写道,显然没把唐立新的身份放在心上。
毕竟只是一个小县城的负责人,这样的人,徽安省还有几十个。
他可以给面子,也可以不给面子。
以他此时的身家地位,不理会唐立新都行。
“听说陈先生打算在庐州,建一座十万平米的手机生产基地?”
唐立新想了想,挑起话题问道。
“对了一半,橙子科技确实要在庐州建手机分工厂,不过这厂房是现成的,原本是合钢三厂的旧址…”
陈延森眉梢一挑,故意说出了其中缘由,并刻意强调,这厂房是孟远志亲自审批通过的。
言外之意,不言而喻。
唐立新仔细观察陈延森的表情和神态,再结合自身对此类招商工作的理解,便知道陈延森没撒谎。
同时暗自庆幸,自己刚才没发火,选择了忍气吞声。
他心里清楚,像陈延森这样拥有上百亿身家,又愿意投身实体制造业的企业家,对孟远志这种人,具备多大的吸引力。
“陈先生,您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应该也了解春申当地的情况,除了服务行业外,能提供缴纳社保岗位的工厂寥寥无几…”
唐立新缓缓开口,说得十分委婉。
“春申周边的配套设施太差,不符合建厂条件。”
陈延森摆摆手,直接打断了唐立新。
两世为人,他深知水浅王八多的道理,为什么大多数的创业者,都喜欢去燕京、沪城和深城?
因为这些地方讲规矩。
尽管他的手机里,存着孟远志的私人电话,可陈延森心里清楚,大家只是利益互换罢了,他每找孟远志一次,就要付出一次代价。
这天下就没有免费的午餐。
一旦他答应唐立新在春申投资建厂,日后指不定闹出什么幺蛾子。
类似的案例比比皆是,陈延森虽然不怕,但他觉得麻烦,何况也没必要把精力、人脉浪费在这上面。
唐立新听到陈延森的回复,不由地顿感失望,对方比他想象的更加难对付。
陈延森看了一眼唐立新,心道:这家伙倒也沉得住气。
他既然肯见唐立新,当然不是为了拒绝他。
“可以换一种合作方式,咱们春申是农业大县,农副商品丰富、产量高,最不缺的就是粮油食品工厂,此外还有酥梨、豆腐、银鱼、咸鸡咸鸭之类的特产。
唐先生如果能牵头引导这些公司开拓线上渠道,我可以在拼呗商城,向春申本地的产品倾斜一部分流量资源。”
陈延森淡淡一笑,说出了他的想法。
如此一来,就得化被动为主动,通过控制春申当地的企业,进而提升他的影响力。
唐立新眉头紧皱,他知道拼呗,也明白大致的运作模式,但在2012年,多数工厂老板还是线下经销思维,根本没有‘上网’‘搞电商’的概念。
更何况,与投资建厂比起来,这种模式见效慢,也不容易出成绩,更捞不到什么资源。
“唐先生知道西粤的水果,每个月在拼呗能卖多少销售额吗?”
陈延森摇了摇头,一眼就看穿了唐立新的想法,于是又问道。
“水果这种产品,运输困难、损耗大,顶多几十万一天。”
唐立新思索片刻,根据以往的经验回答道。
“一天2000万起步!”
陈延森看向唐立新,语气平淡地说道。
2000万?
那一个月岂不是有6个亿?
唐立新一脸惊讶,有些不敢相信。
“春申的八公山酥梨和安农水蜜桃未尝不能复制这种成功模式,就拿酥梨来说,水果贩子每斤的收购价只有0.
60.
8元,如果放到线上渠道售卖,价格轻松就能翻一倍。”
陈延森给唐立新画着大饼,接着又聊到了麻鸭和大白鹅,并说云速快递在年后,将增加冷链配送。
当地的养殖户,借助拼呗和云速快递,就能把产品卖到全国各地。
唐立新的态度,也从一开始的不以为然,变得愈发重视。
“唐先生,你觉得如何?”
陈延森笑着问道。
唐立新觉得陈延森说得十分在理,对方的每一句话,都让他产生了强烈的信任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要代表春申的所有人,向陈先生道一声谢。”
唐立新神色激动,说到这里,竟真的起身鞠了一躬。
“唐先生客气了。”
陈延森拉着唐立新坐下。
心里暗自咋舌:这14.
78的精神数值的确好用,连唐立新这种世故老练的人精,都栽到了他手里。
通常来说,哪怕陈延森的口才再好,叙述能力再强,也很难改变唐立新固有的想法。
但在精神力的作用下,他却做到了。
唐立新重新坐下后,马上冲着一旁的秘书说:“思远,你回头立刻梳理符合要求的公司信息,像鸡鸭鱼鹅和水果之类的初级产品,尽快找到拥有线上运营能力的工厂,到时候把名单交给陈先生。”
“好的,老板。”
赵思远作为唐立新的助理,深知自家老板的脾性,既然能在陈延森面前说出这句话,就表明了他对这个项目的认可,以及接下来的支持力度。
“陈先生,听说您父亲,在春申二中门口开了一家书店?”
唐立新在拿到满意的收获后,又聊到了陈延森的私事。
陈延森微微点头,读懂了唐立新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