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463章 新紫禁城(1/2)

京师很大。

京师的紫禁城同样很大。

但紫禁城内,就能轻松容纳五十万人同时居住。

而且还能居住的很舒服。

至于紫禁城的所有屋舍,自然全属天家所有,来这里居住的只有使用权,而非是拥有权。

而使用权,相对年限也比较短,只有三十年。

京师重地,官员流动性不免就跟着大了,紫禁城内的房子已经算不上正常的房屋了,更像是官署。

主要分配的,基本上也都是官员,一些重要的技术官员,以及守卫紫禁城的禁军将士家眷等居住。

就这些人。

基本能将紫禁城给住满了。

若是不三十年一续使用权,那么京师早晚会像现在京都一样。

没钱的官员,只能居住到外城的外城,若是上早朝,都要费很大的劲儿。

虽说秦风统计了下名单,给这些官员们有了一些优待。

但整体上还是差挺多的。

但在京师这边,基本不存在这些问题。

靠近城墙的地方,都是一些工厂区。

“这些工匠,能满足城防所需,满足皇宫所需。”

“基本上皇宫内所需要的绝大多数物件儿,这些工厂都能生产配备。”

吴全指着那些工厂,坐在车的前面介绍着。

这座紫禁城。

基本可以说完全是为了服务皇帝一人而设的。

这么说也没问题,不过官员们也能在这里生活的相对不错。

紫禁城的治安,自然也要比外面更严苛许多。

法度齐全。

相比于紫禁城之外的京师各区,相对则就轻松些了。

工厂往内走,则就是居住区。

秦风先见一排排的三层楼房,有点类似于联排别墅。

能在占据最小的空间内,居住最多的人。

再往里面,则就是正常的二层小楼。

再往里,则就是一些四合院之类的。

最后来到了内城城墙。

内城城墙明显要比外城城墙厚了许多,也更加的坚固。

进了内城后,最多的则是各种库房。

这些库房,是用于堆放铁甲、兵器、粮食等等物产。

只要将内城内的库房全都装满了。

那么皇帝基本可以随意折腾个十年八年的。

可以说。

未来的国家根本,都会堆积在内城里面。

相反居住的区域,则就相对少了许多,都是一些兵营以及一些衙署配套的。

再往里面走,则是朱红色城墙的皇城了。

庆皇望着那高大厚重的皇城,忍不住感叹。

“就这皇城外的红漆,每年重涂一遍怕是都得花费不少钱,动用不少人力物力。”

京都的皇城已经够大了。

可京师的皇城,明显比京都的还要大,还要高。

那么光这些红漆的成本,每年就要比京都多出来许多。

一旦皇朝羸弱时。

恐怕是这红漆都刷不完整。

秦风倒是相当的平静。

“父皇无需多虑,反正修好了,哪怕掉漆了也是能用的。”

“而且这里的城墙,用的都是浇灌的技术,采用最高标准的水泥,就算一发炮弹打上去,也只能留下一道白印。”

辽地已经生产出了军用水泥。

浇筑后完全扛得住炮击。

京师这边皇宫修建,自然全用上了。

成本比古法浇筑的城墙,明显便宜了太多。

只不过为了降低成本,中间填充的,仍旧是夯土……

但坚固度是完全没有任何问题的。

庆皇望着朱红色的城墙,倒是有些感叹。

“炮弹都打不坏,那么未来有一条要拆了,该怎么拆?”

庆皇这话,瞬间给秦风聊沉默了。

是啊……

搞得这么坚固,万一有一天有拆的需求,比如成本扩建重修之类的……

怎么拆?

“应该不用拆吧……这样挺好的。”

秦风选择不想这个难题。

反正预留的城门洞是足够大的,火车都能钻进去。

应该不至于要拆城门。

至于真要有拆需要的,那就再说吧。

大庆的许多建筑,其实考虑的是便于拆卸维护的。

就比如传统的房子,都是能拆成零件,然后再重新组装起来的。

就跟小孩子玩的搭积木一样。

都是拼起来的。

可辽地的修建的工事,基本都是永久性的。

秦风甚至想象得到,真到了一两百年后,这座城墙到了使用寿命上限,真要到了拆的时候了……

究竟会怎么拆,怎么重新修建。

不过这些都不是秦风要考虑的问题了。

从奉天门进了皇城,便是各部衙署以及皇宫。

整体规制上,与京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让庆皇有种强烈的熟悉感。

“这就是完全放大版了。”

秦风点头。

“不同的是宫城内,三大殿跟后宫完全分割开了。”

“今后内阁执掌政务,都会在华盖殿完成,这样相对更方便些。”

秦风指着高大的京师皇宫,如今皇宫清理的干干净净的,就是没有人。

与京都皇宫最大的区别。

兴许就是皇宫内也修建了柏油路,可以更方便通车。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