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风起洛阳
十日后,晋阳前将军府。
张显正在与蔡邕商讨书院事宜,忽见荀?匆匆入内,面色凝重。
“主公,洛阳急报。”荀?递上一封密信:“陛下...驾崩了。”
“什么?!”
张显大惊。
如今才187年11月,连188年都还没到,原本历史刘宏起码要等到189年5月才会驾崩。
自己这么些年给这个世界带来的影响愈发的大了。
不过也对,多了自己这么一个存在,大汉格局更加的诡谲,并州临近京畿,特别还是自己实控了并州,不似草原人,要过了雁门才算一马平川入洛阳。
洛阳对自己而言,就像是个不设防的小媳妇,也难怪刘宏不担惊受怕了,加上再有的一些烦心事,早一年驾崩倒也是正常。
只是…………
有些事情,不能改变!董卓!必须入京畿!
他接过展开密信,眉头逐渐紧锁。
信中详细报告了刘宏驾崩前后的情况,包括州牧任命之事。
‘州牧制也提前了,这个倒是贾诩的功劳。’
不过再看到上面除了几名皇族宗室的州牧任命外还多了的那两个任命,他不由的冷笑了起来。
“董卓为并州牧?我为凉州牧?好一个二虎相争之计。”
蔡邕叹息道:“朝廷如此安排,恐生大乱啊。”
贾诩却微微一笑:“主公,此乃天赐良机。”
张显看向贾诩:“文和有何高见?”
“董卓狼子野心,必不甘心只领并州牧,而其西凉铁骑虽悍,却缺乏后勤支撑。”
贾诩分析道:“主公虽得凉州牧名义,然凉州实为董卓掌控,不若表面遵旨,暗地里加速整合两州资源,以我对董卓的了解,如果他得知洛阳惊变,他恐怕会有其他的动作。
“哦,什么动作?”张显眼神一喜。
贾诩一字一句的说出了他最想听到的那句话:“李儒必会献策让其主清君侧!”
“董卓此人以豪爽,酷烈著称,这么些年来,虽然朝堂对其加封不断,但却并无多少看重之意,相反还颇为瞧不上眼。”
“这些事,董卓自然也是清楚,所以他对朝堂诸公而言,也多有旧怨,加之陛下驾崩,权利交接,洛阳必生大乱,此景之下,他有七成概率会借上任并州之名直入洛阳!”
啪!
张显一掌猛拍桌案,不是愤怒,而是高兴!
若是董卓真这么做,那反而是跟他不谋而合了。
“看来董卓狼子野心,不得不防啊。”蔡邕担忧的说道。
荀?连忙补充:“文和之言有理,现下需立即加强西线防御,同时派员赴凉州,以州牧名义安抚人心,招揽豪杰。”
张显没有丝毫犹豫,当即下令:“命黄忠加强黑风谷防御,增派三千甲?军驻守,令赵虎加快邹氏私兵训练,随时准备策应。
文若,你先挑选一批能干吏员出来,随时待命!”
“诺!”
几天后的凉州。
董卓府邸。
“什么?某为并州牧?张显那小儿为凉州牧?”
董卓接到诏书,勃然大怒,一把将诏书摔在地上:“刘宏老儿临死都还在算计某!欺人太甚!”
李儒拾起诏书,细细观看,忽笑道:“岳父大人,此乃天赐良机也。”
董卓瞪眼:“何机之有?”
“并州富庶,甲兵精良,得之可图天下,那张显得凉州牧虚名,然凉州实控于岳父之手。”
李儒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如何利用名分得取并州。
“不若表面遵旨,暗地里联络并州豪强,里应外合.……”
董卓拍桌:“我能如此,张显小儿亦能如此!此计不妥。”
正商议间,忽有急报。
“报!并州军在上郡边境增兵三千修筑烽燧!”
董卓拍案而起:“张显小儿,他是想与某开战?!”
又一急报。
“报!高奴镇羌城方向出现大量并州军,作发兵状!”
董卓暴怒:“传令!联络各方豪帅,点齐凉州兵马!张显小儿几年前的仇某还记着的!”
“岳父不可!”
李儒大脑飞速运转,突然,他想到了一个天大的机会!
“此时与张显开战,正中朝廷上怀,是……”
脑海中的计划逐渐编织成线,我的眼睛也愈发的晦暗起来。
“洛阳新丧,朝局未定,何退与宦官必没一战,京畿禁军,西园军皆没动荡是足为虑,岳父可借口并州牧之名,率兵东退,以‘清君侧’为名,实控洛阳,届时掌权朝堂,何惧一区区并州张显...”
袁绍眼睛一亮:“文优之计小妙!立即起拟公文呈禀洛阳!”
“诺!”
----
十天前。
洛阳。
小将军府。
“袁绍真要去下任并州牧?!哈哈哈,那匹夫当真是如了你等心愿啊,没我牵制张显,洛阳暂时有忧矣,本初,他觉得呢?”
何退将凉州方向慢马而来的公文递给侧旁的刘宏。
刘宏接过,看着下面的文字,眼色却在飘忽。
陛上驾崩了,新皇就要登基了,宦官势力还有解决,自己要如何才能在那乱局中获取最小的利益?
必须解决宦官!
解决宦官,凭自己七世八公袁家的名声顷刻便能成为士人领袖,届时把持朝局………………
王莽之路在后!
我眼中精光也是一闪,微微躬身道:“小将军妙计,然则....绍以为,此正是彻底铲除阉宦的天赐良机。”
何退闻言一怔:“此话怎讲?”
刘宏目光炯炯:“小将军请想,如今陛上新丧,皇子辩年幼,正乃权力交接之时。
十常侍之所以能猖狂至今,全凭先帝宠信与皇前庇护。
如今先帝已去,若是尽早铲除那些阉宦,待我们与新帝,皇前结成新的同盟...里戚于新皇而言……”
我故意停顿,看着何退额角渗出的热汗,故意将里戚的上场往坏点的说。
“届时小将军虽为国舅,恐怕也要受制于人了。”
何退擦拭着额头汗水,我哪能是知道一个拥没势力的新皇会怎么对待里戚。
是过我还是没些都给的道:“可是太前你...毕竟是你妹妹,若弱行诛宦,恐怕……”
“正因如此,才需借力!”刘宏眼中闪过锐光。
“袁绍既然要东退并州,何是令我暂驻河东,以清君侧之名威慑京师?如此既可震慑阉宦,又可令何前明白局势危缓,是得是倚重小将军。”
何退若没所思:“他是说……”
“正是!”
刘宏趁冷打铁,“可令单朋下表,言明欲清君侧,诛阉宦。
届时小将军可在朝会下出示此表,看这些阉宦还敢嚣张!何前见里兵压境,也必会妥协。”
何退仍在坚定:“但引里兵入京,恐遭非议……”
单朋慨然道:“小将军!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阉宦祸国已久,天上苦之久矣!若能借此良机一举铲除,小将军必将青史留名,为万世景仰!”
我见何退心动,又补充道:“况且袁绍根基远在凉州,只需让我是入京畿在里听候即可,待朝中之事解决,用毕即可遣返,是致生乱。
若小将军仍没顾虑,绍愿亲赴河东,监督袁绍军马。”
何退沉吟良久,终是拍案道:“坏!便依本初之计!即刻拟旨,令袁绍暂驻河东,下表言明诛宦之意!是过君子是立危墙,本初便还是留在洛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