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四百三十五章 排除嫌疑(1/2)

第四百三十五章 这钱老爷也不是什么好人。

他说完这话,好整以暇的理了理衣襟,同时招手示意府内差役给他倒杯热茶来,摆出了一副看好戏的神情。

钱老爷参与了这一场官司,对常家的情况也很清楚,以他的精明,常家人不惜卖田卖地、卖女儿打这场官司,无非为的就是常二的遗产。

而常金水虽说与周铁树勾结,私下也攒了不少银子,但据他调查,这些钱几乎填进了他的外室中,他一死后,明面上是没有钱的。

常家人盯住的是杨开泰的财产。

杨开泰身家颇丰。

杏林苑是上阳郡知名的大户,其东家的生意涉及了药材、医疗,几乎垄断了上阳郡的药材进出口生意。

这位大东家背靠上阳郡镇魔司,每年为镇魔司捐大笔银子,其生意遍布了上阳郡每一处县镇。

杨开泰是这位东家的大掌柜。

他精通医术,有妙手回春的美称,在东家面前很是被看重,独自掌管上阳郡杏林苑的生意。

说起这位杏林苑出了名的大掌柜,许多人提起时不得不赞他一声。

他出身穷苦,为人却很是奋进,早年也与常金水一样,有幸拜在当初杏林苑另一个老掌柜手中为徒。

因秉性纯良,老掌柜将其视如己如,悉心教养他,将他当成自己的儿子。

待他成年后,作主将自己的女儿嫁他为妻。

杨开泰也不负师父所托,他后来接替师父的衣钵,为他养老送终,为人也很正直,纵使妻子没有生下儿子,只为他留了三个女儿便撒手人寰,但在妻子去世后,他并没有再娶、纳妾,只独自抚养大了三个女儿。

兴许是他一生太过顺遂,遇上的人都不错,这使得杨开泰很是照顾徒弟。

在教导之余从不留私心,待常金水成年后,问过其意愿,也将自己的长女嫁他为妻。

双方约定好,若杨女将来生两子,便留一子继承杨家衣钵便行。

哪知事与愿违,杨妻并没有生育儿子,同样也与其母一样只生了女儿。

可当年杨开泰能知恩图报,侍奉师父,他选的徒弟却未必能与他一样秉性。

常金水为人重义气,好交朋友,对家人极尽照顾、孝顺,这些都是杨开泰看重的脾气性格,但偏偏他对于传宗接代的执念是超过了杨开泰的。

师徒在此时有了分歧。

杨开泰在杏林苑做了一辈子大掌柜,手里也有一些银钱、土地及房产,他对常金水格外爱护,曾经明言说过自己将来要靠这个大女婿养老送终,而他名下所有的财产也会由常金水继承。

常金水在世时,其他人不敢有二心。

可偏偏常金水想要儿子,背着师父在外置了外室,哪知这一天与周铁树去外室家归来的途中,摔进了水里淹死。

事情到了这里,就很有意思了。

常家人之所以哭天抢地要与杨开泰打官司,除了伤心常二之死外,再往深了想,人性贪婪、幽深,未必不是害怕杨开泰的身家落入了其他人手里。

常家如今为了这一场官司卖田卖地卖女儿,艰难凑钱,可这些举常家全家之力才凑上的钱也不及杨开泰身家的百分之一。

常二死后,常母是个上了年纪的老太婆,她自己又能花费几许?

她之所以这样争,不过是为了后头的几个儿子。

可这场官司之后,常二却偏偏留了个外室的私养子。

有这样一个儿子在,常家的如意算盘未必能打响呢。

常家人当初稀里糊涂,只知道要打官司,却没将这些前因后果问清楚,如今知道了这个事,不知会作何感想呢。

不止是钱老爷想到了这一点,赵福生等人也意识到了。

她转头看向了常三、常四。

常三脸上还陪着讨好的笑意,眼神却有些茫然,看向常四。

钱老爷不怀好意的笑,常四也跟着「嘿嘿」陪笑,但笑了一阵,莫名有些不安,又看向刘三爷,接着小心翼翼的问: “三爷,钱老爷这话是什么意思?”

刘三爷怔怔道:钱老爷说,老二有后了—— 他这话比钱老爷讲得粗暴直接,常三、常四一下听懂了。

在短暂的怔忡后,两兄弟先是一喜——都在为兄弟有后而感到开心,但这嘴角刚一咧开,随即又想到了什么,立即变了脸色:什么?

有、有后了?

哪来的后?

六旺胡同,养的外室。

钱老爷好心提醒。

常三的脸顿时涨得如猪肝一般。

这、这——如果常二有了后代,这桩官司还有常家什么事?

这钱老爷真的毒辣。

他既然早知道此事,却在与常家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从未提及,反倒享受着常家人的敬畏、供奉,看着常家卖田卖地卖女儿凑银子打官司。

但凡他早早提过一嘴,情况兴许就截然不同了。

常三两兄弟的脸色由红转青,怒火与恐慌在眼里翻涌,他们恨恨的盯着钱老爷看,此时恨不得将这奸诈狡猾的老头一顿好打。

可钱老爷是郡中来人,身份自不一般,此地是在县中府衙内,他们可不是赵福生一行外地人,哪敢造次。

钱老爷也不怕他们瞪,反倒冷笑着盯着他们看,摆明了要将他们吃干抹净。

这,这么大的事,钱老爷之前为何不提呀——常三毕竟懦弱,在初时的怒火后,他不敢招惹郡中差役,只好弱弱的苦笑着问了一声。

你们又没问,我怎么提?

钱老爷满不在乎的道:反正官司怎么打,流程就怎么走就是。

那不一样——常三忍气吞声:现在这样了,那这官司还怎么打呢?

那就是你们的事,与我何干呢?

钱老爷反问。

他事不关己的态度听得常三欲哭无泪,只好看向刘三爷。

刘三爷也感到事情棘手了。

他比常三、常四年长,更知道其中弯道,也明白常家这一下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田地已经卖了,两个女儿也送入了吴家之中,如果常二留了有后,到时常家的亏空谁来补?

“这个常老二啊——怎么办事这么不靠谱。”

他叹了一声,心念一转,看向常三:“这个儿子——”

刘三爷人老成精,说话的功夫间一个毒辣的想法涌上心头。

不过这念头刚一起,又随即被他死死压制住。

他与常五嫂虽说是同乡,可毕竟不同姓,又何必卷进这桩事里,损了阴德?

话到即止,只盼常三能懂他话中之意。

他这样一想,常三果然眼睛一亮:“钱老爷,这六旺胡同的外室所生之子,确定是我二哥亲生么?

是不是那周铁树做局,引我二哥入钩,到时张冠李戴,岂不笑死人了?”

“…”

钱老爷愣了一愣,接着笑出了声音:“你这样一说也不清楚,既然提了,回头便将周铁树也一并抓拿,拷问便知了。”

周铁树时常以刑讯方式摄取不正当的收入,却没料到终有一天自己也会遭受之官司、牢狱之苦。

常三听他这话,脸上露出痛快之色:“那是自然的,周铁树真是可恨!”

赵福生在短短一会儿功夫便看了一场好戏。

钱老爷说完,慢条斯理的道:“既然是这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话没有?”

他说道:“你们给的茶水费不多——”

他提醒着:“要问就问,过了这个村,可没这个店了。”

“没了、没了——”

常三忙不迭的摆手。

赵福生才问了两句,便捅出了这么大一个惊天秘密,常家人已经感到份外头痛了,这会儿哪里还敢继续往下问。

钱老爷正欲说话,赵福生却道:“他没有,我有。”

她说完,皱了皱眉头:“给我搬张椅子来。”

丁大同露出懊恼之色。

他先前见赵福生办案,有意学习,倒忘了这一茬。

闻言,他连忙拉了一张太师椅,摆到赵福生身后。

那椅子可是上好的木头,一张椅子份量不轻,此时被他拖在手中却轻飘飘的。

钱老爷看到这一幕,表情微微一怔,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你还想问什么?”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