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四百九十四章 一直开挂一直爽(2/4)

最后居然有这么多人回到了这儿。”

他抬头看向了挂在墙上的显示屏幕,只见上面显示着,参赛人数:187人。

秦沛怔了一下,随后挑了一下嘴角,露出一脸似笑非笑的表情。

但只是一瞬即逝,又变回了原本那个粗鲁的样子,道:“你懂咩啊,香港就是这样,好多人都过得比十八层地狱还惨。

你到底要不要跟我组队?

你不要我就去找那边那个靓女去了…”

说完高声叫道:“喂,靓女,你过来一下。

对,就是你啦,来一下,有事找你啦。”

随后,古丽娜扎面无表情的从镜头外走了过来,用普通话说道:“什么事?”

秦沛换成了港普,“靓女,你内地来的啊?”

“对。”

古丽娜扎点点头,上下打量着秦沛。

而后眼珠子一转,看向了旁边的陈诺,面无表情的说道:“流氓,又遇到你了。”

陈诺在拍这场戏的时候,久违的出戏,笑场了。

没办法,古丽娜扎的演技,真的只能用一言难尽来形容。

这也并不怪人家娜扎,人家确确实实就在只上了那么几天的演技课,要想在这么短短时间之内做到真听真看真感觉,那是白日做梦。

但《鱿鱼游戏》原版里的女主角,也只是一个脸瘫型的业余选手。

而换成《老鹰捉小鸡》里的配角们, 演技什么的,更是并不重要了。

剧情发展至此—— 男主角和一个似乎藏着秘密的绝症老人,一个相貌出众的傻白甜大小姐,就这样组成了一个在戏剧结构中颇为经典的“三人组合”



原版《鱿鱼游戏》里也是一个多人组合,分别是老实巴交的主角成奇勋,神秘寡言的脱北少女姜晓,暗藏心机的老人001号,高智商的成奇勋发小尚佑,还有个傻子印度阿三。

两者对比非常有趣。

原版的组合是属于很多美剧和日韩剧里经典的“傻瓜型男主高战力配角”

结构。

就像佐助和鸣人,一辉和星矢,艾玛·沃特森和哈利·波特,以及暮光之城里的爱德华·卡伦和女主角贝拉·斯旺。

主角就是一个愚蠢,软弱、情绪化的人,而真正推动剧情的、负责情绪平衡与关键反转的,是他身边的配角。

因为受到西方传统古典戏剧的影响,在很多西方编剧的创作里,主角往往会被设定成为一个“空杯”

,负责承担观众情绪投射,而真正的矛盾推动者和叙事动力来源,藏在配角身上。

但是,在港版的《老鹰捉小鸡》中,游乃海韦佳辉和彭浩翔剧作三人组,因为一些显而易见的原因,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走这个路数。

因此最终呈现出的是一个主角极强、配角服务于主角成长的结构。

主角谢家俊,其实是一个典型的爽文男主。

他虽然一开始愚蠢、冲动,但随着剧情的发展,他隐藏着的聪明、极具行动力,甚至还有不凡的心性,都在他身上体现了出来。

在剧情中,这人一步步的从原本的颠佬蜕变成大佬,更像是一本中国特色的反转打脸爽文,走的是“莫欺少年穷”

的路数。

甚至让不怎么爱看书,文化水平不高的陈诺,当初在读剧本的时候,都觉得欲罢不能,一口气看完。

在这种设定下,主角的魅力天然地高于一切配角。

就像《鹿鼎记》里的韦小宝,就是金庸老爷子写了一辈子的书,写到最后一部,终于大彻大悟之后,开始写爽文的结果。

正因这样,强有力的主角是一切情节的核心和关键,所以按照理论上讲,哪怕这一季的配角全死光了,下一季也能继续拍,而且收视率不会很受影响。

而这,其实才是让奈飞那边捏着鼻子接受的重要原因。

“罗芮,告诉你一个坏消息,泰德·萨兰多斯…那个白痴又开始在公司活跃起来了,到处造谣。”

“哦?

他说什么了?”

“说我们的剧本十分单薄,就像一本儿童读物。

男主角太过脱离现实,就像是童话故事里的主人公,顺风顺水,没有深度。

而配角又全都是一些生面孔…他居然敢说我们只可能吸引那些陈的粉丝来看,无法吸引成年观众,根本不可能成功!”



“那个白痴。”

“是的,他真的是。

亏得我以前还以为他很帅,我现在算是看清楚了他的真面目。

他就是一个只会在别人背后嘀嘀咕咕的小人。

我现在看到他我都想吐。

shit!”

“里德知道吗?

他怎么说?”

“里德肯定知道,因为泰德那个白痴逢人就讲,但是里德没有说什么,嗯,我觉得里德应该还是信任你的。”

“罗芮。”

“什么?”

“我没看过剧本,泰德·萨兰多斯那个白痴说的是真的么?”

“…哈哈,怎么可能?

好了,我得去片场了,丽莎,早点休息吧。”

“那好吧bye。”

这一个早上的电话,让罗芮·艾斯纳带着翻译和助理来到片场时,心情极为不好。

虽然她表面依旧维持着一贯的礼貌,微笑着与工作人员打招呼,但公司里的消息却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死死压在她心头。

泰德·萨兰多斯说的话,准确命中了她心里一直不愿面对的一个隐忧—— 像谢家俊这样的主角,在欧美当前的大热剧集中,的确是极其罕见的存在。

他没有道德困境,也不经历心理创伤,没有死个妈,也没有得什么绝症。

这样的人设,几乎与当下欧美流行的主角背道而驰。

比如去年的大热剧《权力的游戏》,又比如《绝命毒师》,还比如《行尸走肉》的主角瑞克、《广告狂人》的唐·德雷柏,哪怕是偏轻松向,同样的智力型主角的剧集——像《生活大爆炸》或《犯罪心理》。

其中每一个主角,都设定了明显的人格障碍、社交障碍、情感缺陷或者家庭困境。

反正就没有一个好人。

而欧美观众的共鸣,看似正是建立在他们的不完美之上,被唤起了同理心。

可谢家俊不一样。

他聪明英俊而且善良,虽然脑瘫带来的后遗症也算是有病,但是相对于他身上诸多的优点,实在是不值一提。

说到底,这样的主角设定,就是一个从戏剧角度上看的“完人”



这种主角,能引起观众的代入感和共鸣吗?

罗芮·艾斯纳其实并没有绝对的把握。

泰德·萨兰多斯说的,又何尝不是她心里深处,某个角落里的想法?

作为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高材生,她也是从小看莎士比亚长大,喜欢在书页之间体验那些复杂而深刻的人性挣扎的啊。

所以,她决定今天再次过来,亲眼再看一看。

“张导演,早上好。”

“早上好罗芮小姐。”

“今天准备拍什么?

我能在这看会儿么?”

“这两天我们已经在拍第三集的最后一部分了,总算…当然没问题,您随意。”

通过翻译和导演交流了两句之后,罗芮·艾斯纳就搬了个椅子在一旁坐了下来。

过了一会儿,就准备就绪正式开拍了。

罗芮·艾斯纳跟张一谋一起,观看着监视器上的画面,同时透过翻译,了解各个角色的台词和正在进行的情节。

很神奇的是,随着时间流逝,她不知不觉就忘记了心里装着的大石头。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