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你真的是个天才(1/5)
陈诺好久没被人怼过了,突然被人这么怼一下,其实并没有什么不舒服。
反而有种新鲜感。
不是犯贱,而是人真的需要这样。
否则一天天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赢了一次又一次,绝对会不知道自己姓啥。
话说回来, 陈诺看得出,这个叫哈勃还是哈铂的助理对罗芮应该是忠心耿耿。
但是,却并不清楚他们两个之间的关系。
从刚开始见面,罗芮就主动提出给他找女人开始,到把高媛媛送到他床上,再到现在,他和罗芮已经是在同一条战壕里战斗过的战友,说句老铁绝不为过。
除了还没有亲自通沟过,其他那都不算事好吗!
被罗芮这么一训斥,年轻人的一张帅脸先是肉眼可见的变红,之后像是被点了穴一样,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嘴里结结巴巴的道:““ISorryI”
I了半天,也没I出什么来。
紧跟着罗芮·艾斯纳说出那句“别让我说第二遍”
, 他才脸色惨白,撑着桌子站起来,神情恍惚的往外走,走到中途被咖啡厅的椅子绊了一下,险些摔了一跤。
陈诺一直在观察他的整套动作,觉得要是有一天有类似的戏,他只需照着这一套动作演,一定能让每个观众都体会到这个角色到底有多狼狈。
“这个世界上的蠢货太多了。”
罗芮·艾斯纳等哈珀走出了咖啡厅之后,耸耸肩对陈诺道:“不能怪我,我本来以为沃顿商学院毕业的至少会懂什么时候该闭嘴。
早知道,我应该让他回去酒店把片商给我们的报价抄上十遍。
不过现在也好,我本来就想把他炒了。
这个人我总感觉有点变态。”
“变态?
我觉得你是炒人上瘾。
要不要我给你介绍个节目,专门上去fire人的?”
“哈哈,得了吧你。
说起来,你知不知道你的这位朋友,前段时间在白宫记者会上被羞辱了…”
当哈珀走出咖啡厅的时候,他感觉自己的人生就像此刻的天气一样,阴沉得令人窒息。
想象着这个时候陈诺会如何在罗芮面前谈起他,嘲笑他,他的皮肤都仿佛感受到了一种刺痛。
整个人恍恍惚惚的,顺着街道往前走着,也不知道要去哪里。
可实际上呢?
咖啡厅里的众人,在他走出去的那一刹那,罗芮也好,陈诺也罢,仅仅一两句话之后,就仿佛把他这个人抛在了脑后。
闲聊了一会儿,又重新说起了关于电影的事。
“你是准备组建一个自己的全球发行网络,对么?”
罗芮好奇的问道。
陈可新和吴君茹也是专心的看了过来,感觉非常认真想听他怎么说的样子。
陈诺怔了一下,“我?
我没有啊。”
“没有?”
罗芮一脸不信,“我听说你建了一个联盟,把参加了你电影看片会的发行商都加入进去,你不是准备通过这个联盟整合资源,打造一个全球市场的发行体系吗?”
“我不…”
陈诺下意识就准备解释 可说了两个单词,他又闭上了嘴。
他发现,真不知道怎么解释。
他总不可能说,他只是为了赚点钱。
把卖电影当卖房子一样操作,按照国内销售期房的做法,给排号客户统统入个会,再发张VIP卡?
啥联盟,只不过当时他觉得叫VIP俱乐部不太合适,有点low。
所以,就随口说了一个SilkRoadAlliance,翻译成中文就是丝绸之路联盟,简称丝路联盟。
这一大堆弯弯绕绕说出来,感觉可信度不太高啊。
罗芮见他的样子,感觉像是明白了什么似的,微笑道:“中国电影市场虽然在快速增长,但你们国内票房还不足以支撑大制作,而海外市场,尤其是北美和欧洲的发行渠道,对你们来说目前还是空白。
你这是在利用你的影响力,建立一个发行网络。
不仅为你自己的公司,也为了中国电影,对吧?”
陈诺怔怔的看着她,就像在看什么神奇宝贝一样。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露出一脸无奈的笑容,摇头叹息道:“唉,这都被你看穿了,不愧是罗芮·艾斯纳啊。
对了,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来着?
看来我以后要多招几个你的校友,你这学校绝对比沃顿商学院强一百倍。”
“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
罗芮艾斯纳有点得意的笑了起来,“普利策奖就是我们学院颁发的。
肯定比宾夕法尼亚那些白痴厉害一百倍。”
陈诺比了一个大拇指:“好,我记住了。”
罗芮好奇道:“其实这是一件好事,为什么你刚才要否认?”
陈诺又叹了口气,“唉,我们中国人嘛,一向都比较谦虚。
只喜欢默默做事,不喜欢咋咋呼呼。”
“也包括你?”
“当然也包括我,你没发现我很谦虚嘛?”
“哈哈哈,没有。”
陈诺正要反击, 这时候,陈可新突然道:“诺仔,这个丝路联盟,如果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诺仔你尽管开口。
虽然我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是,我可以号召全香港的电影人,一起支持你。”
40多分钟之后,陈可新和吴君茹就告辞了。
上车之后,吴君茹稍稍有点埋怨的道:“早就该走啦,我们不走,人家有好多话不好讲。
我知你心情,但是换个时间再聊也不是不可以。”
陈可新叹了口气,道:“我知啦。”
吴君茹看了看他的表情,又道:“做什么事也不能急,你一直讲人家也会烦的,诺仔真想要做起来,不用你说他也会做,要是他不想,你说再多也没有用。”
陈可新有点不耐烦的说道:“好啦好啦,我知道了。”
吴君茹笑了笑,不再说话了。
女人有时候也会埋怨,但是她很明白什么时候该闭嘴,什么时候该给男人一点空间。
车辆行驶得不快不慢,陈可新看着窗外的戛纳街景怔怔发神。
脑中全是那个“联盟”
。
作为一个在香港电影圈摸爬滚打三十年的老兵,同样也是电影公司老板,陈可新太清楚有这么一个“联盟”
,对华语电影意味着什么。
像他,要不是有奈飞出面,有罗芮·艾斯纳家族的个人关系,这次想组织一个提前看片会都不定能凑齐几个人。
这不是他一个人的情况,而是所有中港澳台的绝大部分导演,走上国际舞台时,都会面临的窘境。
就像他听说,有个叫做李杨的内地导演,当初要不是遇到陈诺,差点因为卖不出电影,饿死在戛纳街头。
造成这种困难得因素,要只是因为东西方文化壁垒那也就算了。
但是,偏偏不是。
韩国人在这方面做得极好。
《海云台》《不可饶恕》《下女》《阳光姐妹淘》,一部接着一部,在全球市场上大放异彩。
《母亲》更别说了,一部文艺片电影全球票房卖了7000多万美元!
虽然有戛纳影帝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加成。
不过,要不是有全球发行的底气,一个2000多万人的市场,敢开出天价合同,到中国来请人?
为什么中韩电影这些年来,差距越来越大?
不是中国电影真的有多差,是因为韩国电影产业内部有它的一套文化输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