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8章 带你们去捡漏去!(1/2)
京城晨光的清冽气息裹挟着古槐的清香,透过层层叠叠的枝叶间隙,在琉璃厂青石板路上洒下斑驳的光影,如同打碎的墨水瓶泼在宣纸上,晕染出大小不一的光斑。
陈阳双手插在裤兜里,步伐闲适却的主导着节奏,领着冯·霍恩海姆夫人与帕特西亚走在熙攘的街市间。
夫人脖颈间的珍珠项链随着她轻快的脚步微微晃动,在晨光中折射出细碎的光。
谢明轩亦步亦趋地跟在几步之后,目光不时扫过四周涌动的人群,而那位翻译则身着整洁的西装,戴着金丝眼镜,镜片后的眼睛闪烁着专业而热情的光芒,不时用流利的德语为两位外国女士讲解着街边的景致,从雕梁画栋的老字号到街角热气腾腾的豆汁摊,巨细靡遗。
两天紧张谈判的弦绷得人喘不过气,此刻终于迎来了成果。
罗勒比庄园同意接手这批明清精品瓷器的海外拍卖,百分之十的手续费听起来有些过高,但陈阳暗地里那些安排,其实大赚特赚的人是自己。
更让人意外的是,陈阳很大方的让出了百分之十五的拍卖总价分成——罗勒比庄园获得如此利益,只为换取文物追回的承诺。
“文物追回”
四个字从罗勒比代表口中说出时,帕特西亚眼中闪过一丝好奇,而冯·霍恩海姆夫人则优雅地点了点头,显然对这种“合作”
形式颇为认可。
只有陈阳,站在晨光中与耿老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嘴角微微上扬。
表面上看,这协议对华夏方并不十分有利,甚至可以说是城下之盟。
陈阳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裤缝,心中却盘算得比算盘还精——那些所谓明清精品瓷器,十之八九是青山居士亲手烧制的赝品,釉色、胎质、款识,无一不仿得惟妙惟肖,足以以假乱真。
剩下的那些,也不过是市面上常见的普通货色,根本不值一提。
至于罗勒比承诺的文物追回,陈阳心中冷笑,这玩意儿比空洞支票还虚无缥缈。
他侧头瞥了一眼正在跟翻译讨论街边小吃的帕特西亚,又看了看始终保持着得体微笑的冯·霍恩海姆夫人,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
文物追回?
呵,就看你们能为华夏做多少,全看罗勒比庄园的心情,以及……自己后续愿意不愿意跟他们把这场游戏玩下去而已!
如果他们做不到,恐怕以后连青山居士烧制的赝品瓷器,他们都不会得到。
“这里就是京城最有名的古玩市场,”
陈阳微笑着介绍,手臂轻挥划过整条街道,“每天清晨,这里就会聚集来自全国各地的古玩商贩和收藏爱好者。”
“寻宝的过程我们称之为'捡漏',就是用远低于实际价值的价格淘到真品。”
帕特西亚兴奋地东张西望,金色的发辫在阳光下跳跃:“太神奇了!
就像在寻宝一样!
这些摊位上真的能找到珍贵的古董吗?”
“当然可以,”
陈阳笑道,“不过需要真正的眼力。
我就见过有人花三百块钱买了一个破瓷碗,结果是明代成化年间的斗彩,价值至少百万。”
“天哪!”
帕特西亚惊呼,“那个人一定欣喜若狂!”
“确实如此,”
陈阳点头,“不过也有人花重金买了假货。”
“这里最有名的故事是,去年有个收藏家花了五万买了一件'汝窑'瓷器,结果拿去鉴定,发现是上个月刚出窑的现代仿品。”
冯·霍恩海姆夫人则保持着贵族般的优雅,但眼中也闪烁着好奇的光芒。
她手持一柄精致的象牙折扇,偶尔轻点着某个感兴趣的摊位:“陈先生,这些地摊上的物件,与贵国博物馆中的藏品有何区别?”
“夫人你这问题......”
陈阳笑呵呵的摇摇头,“博物馆中的藏品大多经过专家鉴定,来源清晰。
而这里的物件鱼龙混杂,需要靠自己的眼力去分辨真伪。”
“有时候,一件看似普通的器物,可能就是价值连城的宝贝。”
“那如何分辨真假呢?”
帕特西亚好奇地问。
“这就是学问所在了,”
陈阳停下脚步,“首先要看胎质,真品的胎质通常更加细腻。
其次要看釉色,不同朝代的釉色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
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器型和纹饰的演变规律。”
“听起来非常复杂,”
冯·霍恩海姆夫人感叹,“需要多年的学习和实践吧?”
“确实如此,”
陈阳点头,“我们这里有句话叫'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很多资深藏家都是从年轻时就开始学习,经历过无数次的上当受骗,才练就了火眼金睛。”
他们沿着街道慢慢行走,陈阳不时停下脚步,为两位女士讲解一些有趣的物件。
在一个摊位前,他拿起一件青花小碗,看了一圈之后,又重新放回到了地上,起身一边向前走,一边跟两人说道,“比如刚才这件,摊主要价五百,但实际上是民国仿品,只值五十。”
“青花的发色,过于鲜艳,缺乏古代青花那种沉稳的韵味。”
“天啊,我完全看不出来,”
帕特西亚诚实地说,“在我眼里都差不多。”
“这就是经验的重要性,”
陈阳笑道,“古代的青料中含有天然的杂质,烧制后会呈现出自然的晕散效果,而现代的化学青料过于纯净,反而失去了那种天然的美感。”
在另一个摊位,陈阳又看上一块玉佩,拿在手里仔细看了一遍,随后又放下了,跟身边的帕特西亚说道,“那块玉佩看似普通,其实是清代中期的和田玉,价值在几十块左右。”
“玉佩上的包浆,经过数百年的把玩,已经形成了温润如脂的质感,非常不错。”
“太不可思议了!”
帕特西亚感叹,“您真的像是一个探宝专家!”
“那你为什么不买下来?”
帕特西亚最后还是发出了疑问。
陈阳耸了一下肩膀,“没什么意义,几十块买下来,也就能买个几百块,价值太少。
捡漏,就是以小博大!”
“换做刚出道的时候,我或许会买下来,以我现在的身份,”
说着,陈阳摇摇头,笑着打了个响指,“不符合我的身份!”
“哈哈哈!”
帕特西亚捂嘴笑了,随后点点头,“也是,陈你怎么说也是国家代表团艺术专家,用几十块换几百块,确实不符合你的身份!”
冯·霍恩海姆夫人若有所思地点头:“看来,古玩收藏不仅仅是商业投资,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夫人说得极是,”
陈阳深表赞同,“每一件古董背后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它们是我们了解过去、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如此重视文物保护的原因。”
“那么,”
帕特西亚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我们今天能不能成功'捡漏'呢?”
陈阳大笑:“当然可以!
不过我得提醒两位,如果你们想捡漏,最好从小件开始,而且要做好心理准备——十有八九会买到假货。”
“那样的话,岂不是很危险?”
冯·霍恩海姆夫人有些担心。
“危险确实存在,”
陈阳坦诚地说,“但这也是华夏古玩收藏的魅力所在。
正是这种不确定性,让每一次的发现都充满了惊喜。”
“而且,即使买到了假货,也能当作学费,增长见识。”
“真是一个充满哲学意味的爱好,”
冯·霍恩海姆夫人感慨,“风险与机遇并存,智慧与运气同样重要。”
“夫人总结得非常精准,”
陈阳赞赏地说,“这就是华夏古玩文化的精髓所在。”
然而转了几圈后,陈阳的眉头微微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