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7章 这只是一件赝品而已(1/2)
帕特西亚女士突然轻声问道:"陈博士,这种鱼鳔胶的配方..."
“传自我们康熙年间的造办处。”
耿老接过话题,并且从资料里找出一份资料放到了桌面上,“这次我们两国进行艺术交流,我们得知贵国在很多传统艺术作品修复上,多年来滞步不前。
“所以,我们带来了华夏关于修复书画方面的资料,并且带了样品。
不过.......”
他意味深长地看了眼哈特尼克尔,“有些秘方确实不便跨国分享。”
听耿老这么说完,安德森、汉斯、帕特西亚等人眼睛瞬间亮了起来,他们这些人都知道,华夏在字画艺术作品修复上,有这独特的手法,没想到,他们居然带来了。
可看现在的情况......
哈特尼克尔猛地站起身,餐巾飘落在地:“耿,你们这是在固步自封!
如果当初圆明园......”
“你说什么?”
陈阳瞬间拍案而起,怒目圆睁,“你TMD还好意思提圆明园!”
这一声,所有人都打了个激灵,纷纷看向陈阳。
陈阳双目瞪圆,一边嘴角翘起冷笑,将手里的餐巾轻轻扔到了桌面上,“哼!”
宴会厅的空气仿佛凝固,哈特尼克尔面部肌肉抽搐了几下,突然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大忌,最终缓缓点头:“那都是历史了,我相信今天的华夏,在国际上绝对是强国。”
他整理着袖口掩饰手指的颤抖,“但恕我直言,以华夏目前的发展阶段,财政对文物保护的投入恐怕......”
“20世纪90年代,我国单单一个京城市,每年文物保护经费约400万元。”
陈阳用餐巾擦着手,“当然,这跟贵国比起来,可能没有那么多。
但是华夏土地广阔,想要都照顾过来,确实很困难。”
“但对于重点项目,我们国家从来不吝啬,比如说,从1989年到1994年,我们华夏拨出5500万元和大量黄金、白银等物资,对布达拉宫进行了大规模维修,”
说着,陈阳微笑着看看德国代表团的一众人,“如果我没记错,我们在这一项投入的维修费用,应该跟贵国一年联邦文化基金差不多吧。”
说完,陈阳嘴角翘了起来,看着哈特一笑,“哈特先生,您该不会连自己国家的文化预算都记不清吧?”
哈特尼克尔脸色由红转白:“资金不是关键!
重要的是技术体系!
欧洲拍卖市场每年流通的华夏文物,有很多。”
“根据我们的统计表面,从80年代中期开始,也就是贵国改革开放时期,欧洲市场上,出现了不少从贵国流出来的物件。”
哈特说着,一脸惋惜的耸了一下肩膀。
“尤其是90年之后,欧洲市场上,每年都有不少,从贵国刚刚出土的物件,流到拍卖行、私人藏家手里......”
说着,哈特尼克尔突然对助手使了个眼色,片刻后,两名工作人员推着一辆覆着绒布的推车进入宴会厅。
随着深红色绒布揭开,一件泛着幽绿锈色的青铜方罍在射灯下显现,兽面纹的瞳孔处镶嵌的绿松石闪烁着冷光。
“各位,商晚期青铜兽面纹方罍,”
哈特尼克尔起身戴上白手套,指尖轻抚器身上的饕餮纹,“上个月在柏林私人拍卖会购得。
如此重要的礼器竟流落民间...”
一边说着,他一边摇头,意味深长地看向华夏代表团,“连这样的国宝你们都保护不了,贵国谈何文物自主权?”
陈阳眼睛眯了一下,老家伙,说来说去,在这等着自己呢!
想到这里,陈阳起身就要站起来。
就在陈阳准备站起来的时候,耿老率先站起来了,从公文内袋取出放大镜,缓步走向青铜器,当他俯身观察罍足内侧时,战车国代表团突然发出了一声轻笑,鉴定青铜器,他们居然想只凭眼睛,简直可笑。
“耿,这就是你们华夏所谓的眼学,那就请便吧。”
哈特尼克尔双手抱胸,嘴角挂着讥诮的弧度,“不过我要提醒各位,这件青铜器已经经过牛津大学的热释光测年,以及 X 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说完,他挑衅的摇摆着食指,“数据可不会骗人。”
耿老戴上白手套,从怀中取出放大镜,青铜方罍在灯光下泛着幽绿的锈色。
此件青铜兽面纹方罍体量重大,盖器合一,甚为壮观。
盖如庑殿式屋顶,平面长方,四棱隆而上聚。
顶端有钮,形如微缩之盖。
器盖下缘有插榫,与器身子母口套合。
器身颈部较高,有上阔下窄之势。
丰肩圆润,左右各有一鋬。
高深腹,向下内收,腹部前段下方另有一鋬,平底。
通高四十五厘米,挺拔矗立之态,足具震撼。
商晚期 青铜兽面纹方罍 方罍自上而下,可分五层装饰带,盖、颈、肩、腹部上端及下端。
盖部四面呈倒置的外卷角兽面纹,双目圆突,中有扉棱为鼻基线,兽面轮廓分明,两角盘转,辅以阴线点缀。
地纹满铺云雷纹,密不透风。
颈部四面,居中出扉棱,两侧对称布尖角鸟纹。
鸟纹刻画夸张,眼睛放大,几乎充满整个头部,长喙前伸,尖部下折,脑后角如尖耳。
这类鸟纹盛行于商末周初,身躯多作简化的外形。
此件细致入微,前胸、双翅、折尾皆分毫毕现,一丝不苟,属同时期精工之作。
盖子细节 罍的肩部层次最为丰富,采用圆雕、浅浮雕、阴刻结合,形成高低错落的节奏。
肩部两面正中为环鋬,上有外卷角的龙首,另外两面居中作外卷角牺首,精致小巧。
龙首、牺首两侧,各有一火纹及倒立龙纹,其余部分作云雷地纹。
火纹旧藏圆涡纹、涡纹或囧纹。
器物的主题是腹部的兽面纹。
腹部上方,四面皆有一段突起的扉棱,以此为鼻基,装饰虎耳兽面纹。
虎耳兽面纹与卷角兽面纹十分相似,区别在于虎耳两端都呈圆势,无首尾粗尖之别。
兽面两侧,有背向分布的一对尖角鸟纹,头上身下,与颈部同类纹饰相比更具图案化。
腹部下方,作倒置的三角纹,亦称蕉叶纹,内满布云雷纹,浮雕的内卷角兽面纹。
双眼不及腹部上方兽面醒目,营造出详略有序、层次鲜明的效果。
腹部上方的虎耳兽面纹不见面部轮廓,只有双耳、双目、口、身躯,采用近等宽的线条勾勒。
内部填充云雷纹,与地纹有高低区别,却也融为一体。
两旁的鸟纹、腹部下方的兽面纹亦是如此,属变形兽面纹的一种。
在商周时期,变形兽面纹可分三种,一是保留角、目、鼻、耳、爪等彼此不相连的线条,多数素面,不施地纹;有的虽有地纹,却无纹饰实象。
二是只表现一对兽目,其余部分皆以细密规则的云雷纹组成,构图退化。
三是只剩下象征性的大兽目,其余条纹依然精丽。
方罍腹身的纹饰便是第一种,多应用在商末周初器上。
耿老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看了两遍,仔细检查了器底的锈层,又用指尖轻叩器身,聆听金属的回响。
“铜锈层次分明,范线位置准确......”
耿老眉头微蹙,心里默默想着,确实是晚商特征,真可惜,这么一件好东西了,居然流到国外!
随后耿老回到位置上,示意代表团其他成员上前查看。
耿老皱着眉头,低头想了片刻,之后示意陈阳过来。
陈阳将座位换到耿老身边,小声问到,“耿老,怎么样?”
“器型符合晚商特征,范线位置准确......”
耿老低声喃喃,眉头却越皱越紧,随着代表团其他成员轮流查看后,纷纷点头表示认可。
文物局的王教授经过对方罍反复端详,初步判断:这铜锈的结晶状态,至少在地下埋藏了三千年。
随后,他痛心地一边摇头一边回到座位,“真是可惜,如此重器竟流落海外......
”
“王教授,”
陈阳在旁边小声向王教授问道,“你也确定是真品?”
王教授微微点点头,“可惜啊,国之重器......”
文物局青铜器专家王教授痛心地摇头,“陈阳,看这铜锈的层次,至少是民国前出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