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2303章 陈阳,你给我教了个好徒孙!(1/2)

“林主任,这个……恐怕我难以胜任啊!”

宋青云的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他深吸一口气,努力保持着平静,目光直视着林主任的眼睛,双手不自觉地搓动着。

“中心里人才济济,像李教授、张研究员他们都是资深专家,经验丰富,德高望重,随便哪一位都比我更适合领导这个小组。”

“我资历尚浅,经验不足,能力也有限……”

宋青云的声音越来越小,几乎快要听不见了,“说句心里话,我感觉自己坐在这个位置上,就像个小学生站在大学讲台上讲课一样,力不从心啊!”

他顿了顿,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林主任,您看是不是可以考虑换个人?

我真怕自己搞砸了,辜负了领导的期望。”

“当然,如果只是让我作为小组成员参与其中,我一定竭尽所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宋青云语气坚定地说道,“为国家找回流失海外的文物,责无旁贷,我义不容辞!”

林主任听完宋青云的话,脸上露出了复杂的表情。

他缓缓摇了摇头,似乎对宋青云的回答既意外又不意外。

“青云啊,你这孩子。”

林主任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你总是这样谦虚,但谦虚过了头就是妄自菲薄了。”

赵处长和王研究员对视了一眼,两人眼中都闪过了一丝赞许。

显然,宋青云的坦诚和谦逊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宋处,您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很难得。”

赵处长开口道,“但有时候,能力不仅仅体现在理论知识上,更重要的是实践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王研究员也点了点头:“是啊,您在阿波丸号项目中展现出的敏锐洞察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而且,组长并不意味着要独自承担所有工作。”

王研究员继续说道,“我们会配置专业的团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领域。”

宋青云听着几位领导的话,心中的不安感并没有减少。

他知道,这个位置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和责任。

林主任叹了口气,轻轻摆摆手,宋青云坐在黑色真皮沙发上,感觉如坐针毡。

办公室里的气氛变得有些沉重,宋青云能感受到三位领导的目光都聚焦在自己身上。

他不禁想起了二大爷曾经说过的话:有些责任,不是你想承担就能承担的,但当历史选择了你,逃避也是没有用的。

“青云,我理解你的顾虑。”

林主任的声音温和但坚定,“但李教授正在负责敦煌文物的修复项目,那可是涉及到一千多件珍贵文物的大工程,他根本抽不出身来。”

“张研究员上个月刚带队去进行学术交流。”

林主任继续解释,“那边的项目至少还要持续三个月,而我们的海外追索项目等不了那么久。”

“实话告诉你,中心现在人手非常紧张,这个项目又是几个部门联合行动,不是你一个人在战斗。”

林主任的话语中透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决。

王研究员推了推眼镜,镜片在办公室的灯光下闪了一下,他看着宋青云,语气变得更加认真:“宋处,这次任务确实重要,但我们看重的是你的专业能力和国际视野。”

“你知道吗,流失海外的文物追索工作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还需要熟悉拍卖流程、拍卖市场行情,甚至要跟国外的拍卖行管理层打交道,这些都不是书本上能学到的。”

王研究员停顿了一下,眼神中带着一丝无奈:“说实话,我们这些搞学术的,对着文物能滔滔不绝讲上三天三夜,但一到了拍卖场,面对那些西装革履的拍卖师和收藏家,跟他们打交道,我们就像哑巴一样。”

说着,王研究员苦笑了一下,摇了摇头:“宋处,这些方面都是我们薄弱的环节,我们承认这一点毫不丢人。”

“就是呀,”

此时赵处在旁边,胳膊架在沙发扶手上,身体微微向前倾,笑呵呵看着宋青云,眼中满是期待:“宋处,您虽然说之前在体制外,但你有自己的古董店,那可是在商场上摸爬滚打出来的;现在您也是我们文物圈子里,最早进入拍卖行的人,这份经历金贵着呢!”

赵处兴奋地掰着手指头跟宋青云说了起来,声音越来越高:“你看,你名下的万隆拍卖行,那也是风生水起,在业内口碑极好;”

“而你多年在江湖上走动,见过的人、经历的事,说到打通关系、与人交流,可比这些成天埋头书堆里的学者强多了,这些都是我们迫切需要的啊!”

赵处话音一转,语气更加诚恳:“再说了,宋处,您在阿波丸号那件事上展现出来的能力,我们都看在眼里。

那种在关键时刻能够灵活应变、化腐朽为神奇的本事,正是这次任务最需要的。”

宋青云看了看两人,感受到他们眼中的期待和信任,心中五味杂陈,微微抿了抿嘴,神情有些复杂:“可是,想要从海外追回流失出去的文物,还需要熟悉国际法律和外交程序,这些我都不懂呀!”

他顿了顿,声音中带着一丝忧虑:“而且国外那些拍卖行,背后往往有着复杂的利益关系网,处理不好可能引发外交纠纷,这责任我也承担不起啊!”

宋青云无奈的耸了一下肩膀,脸上写满了为难:“不说别的,但就说语言这一关,要是人家和咱们说汉语,我那是绝对没有问题,古文、方言、行话我都能应付。”

“可人家都说英语,甚至还有法语、德语什么的,我语言上就沟通不了,这……这不是白费么?

到时候误会了人家的意思,或者被人家绕糊涂了,那可就坏了大事!”

听宋青云说完,两人纷纷笑了起来,林主任笑呵呵看着宋青云,“青云呀,你的顾虑,我们早想到了。”

“这些问题都有专业人士帮你解决,我们会派懂国际法、懂英语的人在你身边,你主要抓大方向就可以。”

林主任一边说一边拍拍宋青云的肩膀,“青云,我也是没有办法。”

“你看看中心里这些人,要么都是老学究,要么就是年轻没见过世面的。”

林主任无奈的叹了一口气,“能拿出手的,只有你了!”

“再说了,这种事情需要国内国外来回跑,你总不能让那些五六十岁的老头子,来回飞吧!”

“年轻,这是你的资本!”

王研究员抬头看看宋青云,“宋处,现在想要从海外追寻流失文物,以我们现在的国际地位,是很难做到的,反而拍卖行才是重点。”

宋青云看看林主任,一脸的苦瓜相,“林主任,我真的不行。

你想想看,以我的资历,我来当组长,谁服我呀?

你让当个组员行不行?

只要不当组长,什么都好说!”

林主任打断他,语气罕见地严厉起来,"青云,这不是在菜市场讨价还价,可以让你挑三拣四。

“组织上经过慎重考虑才决定由你负责,你一再推脱,是对自己的能力没信心,还是对组织的判断有疑问?”

这话说得极重,宋青云顿时觉得后背沁出一层冷汗。

他注意到王研究员不自然地调整了一下坐姿,而赵处长则若有所思地摩挲着茶杯边缘。

“我不是这个意思...”

宋青云急忙解释,声音却越来越小。

他突然意识到,这次任命可能牵扯到更高层的决策,远不是他以为的临时抓壮丁那么简单。

林主任见状,语气又软化下来:“青云,你还记得你入职时说过什么吗?

你说你想做的不是关在实验室里的鉴定专家,而是能真正让流失文物回家的实践者。”

他指了指墙上守正创新,为国寻宝的书法横幅,“青云,现在在机会来了,你却要退缩?”

这句话像一把小锤,精准敲在宋青云心上,做了古董这么多年,每次看到流失海外的那些文物,内心不由一阵阵疼痛。

王研究员适时递上一份文件:“这是洛克菲勒方面提供的初步资料。

他们声称这两件石刻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从 F 国合法购得,但我们的情报显示,很可能是联军时期被偷运出境的。

需要有人能从专业角度找出破绽。”

宋青云接过文件,手指微微发抖。

翻到第三页时,一张泛黄的老照片吸引了他的注意——模糊的影像中,两尊骏马石刻被粗鲁地捆扎在木箱里,背景赫然是颐和园的长廊。

“这是......”

宋青云瞳孔骤缩。

“1900 年 F 国士兵拍摄的私藏照片。”

赵处长压低声音,“去年才从巴黎旧货市场流出来。”

“之前我们已经向国际相关部门做出了解释,但他们说,作为法庭证据还不够充分,我们需要更专业的鉴定凭证、证据链条。

否则无法让人家归还给我们。”

赵处在旁边接过话,“就在我们准备继续寻找证据的时候,他们将这两件石刻,拍卖给了米国一个私人收藏家,完全忽视了我们的提议。”

宋青云的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沙发扶手,脑海中闪过无数推辞的理由,但看着三位领导期待的目光,他知道自己已经无路可退。

林主任最后放出了杀手锏:“部里已经同意,如果你接下这个任务,可以破格调用国家文物一级鉴定员,有随时调阅数据库的一级权限。”

办公室里的挂钟滴答作响,分针走了整整三格。

最终,宋青云的肩膀缓缓塌下来,他伸手揉了揉发酸的后颈:“我需要两名得力的助手,而且要完全的人事自主权。”

林主任脸上终于露出笑容,起身拍了拍他的肩:“早就给你准备好了。

人事处筛选了十二名院校的应届毕业生,你随便挑。”

说着。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