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2084章 争论(2/2)

“反倒是晚清民国那会儿,什么'养和殿制'、'体和殿制'这类堂名款,被那些个匠人翻来覆去地模仿,伪作横行,鱼目混珠。”

“咳咳——”

马老轻咳一声,手指捏着茶盏盖轻轻刮了刮杯沿,沉吟片刻后缓缓开口,“年轻人,你这话未免有些武断了。”

“乾隆初期,高宗曾下令大规模重刻先帝款识,不少雍正原款器物因此遭到磨改,以符合新朝口径。”

他抬手示意陈阳看向瓷盘底部,眼神里闪过一丝自信,“你看看这盘底的款识,'养和殿制'四字,笔画虽显生涩,却绝无后世磨改的痕迹。”

“这种生涩感,恰恰证明了它的年代久远,未被后人修饰过,如此一来,反倒更添了几分真实性和可信度。”

他边说边用手指点了点瓷盘,语气笃定:“这盘子我上手多年,每日把玩,对其每一寸每一毫都了如指掌。

它若是民国时期的仿品,历经百年,款识必然会有所磨损,或是留下人为做旧的痕迹。

可如今你看它,依旧这般原生原貌,岂非正说明了它的可靠性?”

陈阳闻言,将手中的瓷盘轻轻放回桌上,发出一声轻微的脆响。

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马老,您说得也有道理,不过咱们还得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事。”

“养和殿在雍正朝虽非主殿,却是皇帝批阅奏折、召见心腹的重要场所。

按清制,御窑厂专司官窑生产,而养和殿瓷器则多由宫廷委托民窑代烧,走的是一条'官民结合'的路子。

这类瓷器,胎土、釉色、画工,皆不如御窑厂那般精细规整,但胜在数量稀少,故而价值不菲。”

他顿了顿,目光锐利地扫向马老,语气也变得严肃起来,“《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白纸黑字记载着,雍正珐琅彩真品,多署'大清雍正年制'官窑年款。”

“而像'养和殿制'这类堂名款,在光绪年间至民国,被仿造得汗牛充栋,甚至形成了专门的'寄托款'体系。

依我看,这件瓷盘,更像是晚清时期,景德镇的工匠们,对着雍正时期的真品,精心仿制的产物。”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