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3章 以石墨抵账(1/2)
“什么?
江城市自己解决?”
有人忍不住惊呼出声,“方书记,这可不是小数目,三亿多啊!
你是在开玩笑吧?”
“老方,你没发烧吧?”
姜副书记难以置信地盯着方振国,手指在桌面上敲击着,发出笃笃笃的声响,“江城的财政状况我们都清楚,怎么可能拿出这么多钱?”
“是啊,老方,这可不是儿戏!”
另一位领导也跟着附和,“三亿多,就算砸锅卖铁也凑不齐啊!
你要是真有办法,就赶紧说出来,别在这儿故弄玄虚,耽误大家时间。”
“方书记,”
宋敏也忍不住开口问道,“你不会真的以为陈阳能拿出这么多钱吧?
就算他能,这笔钱的来路也值得商榷。”
“老方,”
李书记也带着疑惑的目光看着方振国,“你到底有什么妙计?
赶紧说出来听听。”
“对啊,老方,别卖关子了!”
其他人也纷纷催促。
方振国微微一笑,显得十分从容,他拿起桌上的合同,轻轻地拍了拍,眼神中闪过一丝狡黠:“各位领导,你们对江城的财政状况确实了如指掌,如果要我们一下子拿出三亿多现金,确实无能为力。
但是,钱虽然拿不出来,东西却可以!”
“东西?”
众人更加疑惑不解,纷纷猜测方振国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老方,你说的东西是什么?”
李书记追问道。
方振国神秘一笑,指着合同说道:“我的意思是,我们可以用石墨矿抵债!”
“用石墨抵债?”
众人异口同声地问道,脸上都写满了疑惑。
“没错,”
方振国肯定地点了点头,“我们可以等石墨矿开采出来之后,用开采出来的石墨来抵消这笔赔偿款。”
“这……”
众人面面相觑,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方书记,你的意思是……”
宋敏试探性地问道,“用石墨矿的收益来支付赔偿款?”
“不是,”
方振国摇了摇头,“我的意思是,直接用石墨矿本身来抵债。”
用石墨抵账?
会场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空气都凝固了。
所有人,包括一直胸有成竹的宋敏,都愣住了,目光呆滞地聚焦在方振国身上。
他们的大脑嗡嗡作响,像一台超负荷运转的机器,拼命地处理着这个突如其来的信息。
用石墨抵账?
这简直闻所未闻!
他们之前设想过无数种可能性,从省里拨款到市里集资,甚至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接受处分。
却从未想过,方振国竟然会提出如此奇葩的解决方案。
有人觉得这像小孩子过家家,用玩具交换糖果;有人觉得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如同要用空气抵债务;还有人觉得这是奇耻大辱,堂堂一个大省,竟然沦落到要用资源抵债的地步。
一时间,各种想法在他们脑海中翻涌,交织成一团乱麻。
宋敏的两位秘书也抬起头,难以置信地望着方振国。
他们曾在国际事务中见过类似的操作,一些贫穷国家因为无力偿还债务,只能用本国的矿产资源抵债。
但那是贫穷国家啊!
华夏,一个泱泱大国,经济实力雄厚,怎么会沦落到这种地步?
这种方式,怎么说呢,这种办法一般都是特别贫穷国家对外采用的办法,像华夏这么大的国家,用这办法......
“这个办法……恐怕不行吧!”
姜副书记听完方振国的想法,连连摆手,手中的茶杯都险些倾倒,洒出几滴茶水。
“老方啊老方,你也不想想,那石墨开采出来,猴年马月了?
黄花菜都凉了!
人家科美集团那么大的跨国企业,能等得起吗?
指定不干啊!”
“对呀对呀,方振国同志,这石墨可不是你说开采出来就能开采出来的!
这可不是挖个坑就能解决的事儿啊!”
一位戴着金丝眼镜的领导附和道,他扶了扶眼镜,镜片反射出一道寒光:“这涉及到勘探、挖掘、提纯等等一系列复杂工序,哪一步不得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这时间成本,人力成本,你算过吗?”
“就是就是!”
另一位领导也急忙插嘴,“退一万步说,就算我们能开采出来,人家科美集团凭什么要答应?
他们要的是现成的钱,可不是一堆黑乎乎的石头!
到时候人家要是不答应,我们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还不是一样废废么?”
“而且,”
一位头发花白的领导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这石墨的品质如何?
储量有多少?
这些都还是未知数啊!
万一开采出来品质不好,或者储量不够,那我们拿什么去抵账?
岂不是要赔了夫人又折兵?”
另一位领导则担忧道:“万一开采过程中出现什么意外,比如塌方、渗水等等,那损失可就更大了!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一位年轻的领导则提出了一个更尖锐的问题:“就算一切顺利,石墨也开采出来了,那运输也是个大问题!
这么大量的石墨,这运输成本,谁来承担?”
…… 七嘴八舌的质疑声此起彼伏,会议室里像炸开了锅一样。
方振国却只是静静地听着,脸上依旧保持着淡淡的微笑。
等大家的声音渐渐平息下来,他才缓缓开口,用手指着合同上的内容,语气坚定地说道:“他们不同意?
他们不同意能行么?
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这合同上只写了赔偿多少,又没说多长时间赔偿完,也没说不可以用以物抵账!
他们按合同办事,我们也是按合同办事,这有什么不行的!”
方振国话音落下,各位领导这才想起来去看合同。
说白了,这就不是这些领导经手的事,这合同从第一天到自己手里之后,这些人就没认真看过,甚至有人连翻都没翻过。
现在被方振国这么一提醒,他们才意识到自己似乎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细节。
于是,大家纷纷拿起合同,仔细地翻看起来。
有的戴上了老花镜,一字一句地研读;有的则直接用手指着条款,小声地念叨着;还有的则干脆拿着笔一道道画着,认真比对着。
看到合同上确实只注明了赔偿金额,却没有说赔偿啥时间,也没有说不能以物抵账,几位领导的脸色都变得有些难看起来。
他们互相交换着眼神,似乎都在问:难道真让方振国抓到空子了?
“那恐怕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