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552章 世纪级经典(1/2)

“江弦同志,既然有一个故事,为什么不写出来呢。”

此刻,李明烁即便不太相信江弦这个故事能超越《草房子》的质量,也只能死马当作活马医了。

有一篇文章来交作业,总比没有强。

“呃”

江弦犹豫几秒,答应下来,“好吧,不过你得等我一段时间,我想想这个故事怎么写。”

的确如朱琳所说。

前段时间他忙着《编辑部的故事》上映的事情,那现在他算是闲下来了,有了创作的时间,再者又说,不去北大听课北大还给他发毕业证,这已经是相当给面子了,毕业作品是当初答应好人家的事情,他总得说到做到,干脆就趁着这几天,把这个故事写出来,当成毕业作品交上去,这简直再合适不过。

“还请您尽快一点。”

催稿成功的李明烁大喜过望,别管写的怎么样,至少江弦现在答应写了,那他的任务这就算圆满完成。

“一个半月时间,您看够么?

再久我们也比较为难,还请您在这段时间里尽快写出来。”

“一个半月时间?”

李清泉听得皱眉。

这也太紧张了。

作家们创作动辄半年数年的,区区一个半月,这么短的时间,哪够写一篇好的?

“两个月吧。”

李清泉帮江弦争取。

他倒是相信,江弦肚子里可能真的有个好故事,但是比较担心因为赶时间,江弦没把这个故事写好,那就浪费了。

“两个月”

李明烁脸上浮现出一层为难之色,“这个、我们也有自己的规章制度”

“就两个月吧。”

李清泉的语气不容拒绝,“这可是江弦的,和其他人的能一样么,值得你们北大多等几天。”

“道理不是这么讲的.”

李明烁也很难办,毕业作品的事情是统一来办理的,一个半月可以说是李明烁能等待的最长时间了,也是毕业作品的deadline。

再者又说,毕业作品也是一次评比,作品质量决定着作家班学生们的最终排名。

如果其他人都是一个半月以后截稿,而江弦是两个月,那就是专门给江弦一个人搞特殊待遇,不仅浪费公共资源,而且有失公正。

李明烁把自己的苦衷给李清泉讲了一遍,“不是不想多给江弦同志一些时间,实在是这样对其他学员来说也不公平,就算是将整个写作班的截稿时间挪后,那对其他人也不公平,怎么能因为一个人让别人等那么久呢,您说是吧.”

“嗯。”

李清泉听完以后点点头,这个时间还真不是他想的那样,说加一点就多加一点的。

还有什么办法呢?

李清泉快速思考着,却听见江弦来了一句:“就这样吧,一个半月的时间已经足够了。”

咝。

李清泉看向江弦,对上的是江弦自信且沉稳的目光。

“以前我写《棋王》,也就是一个多星期的时间就写完了,既然故事已经想好了,剩下的工作就是写了,一个半月,绰绰有余。”

“再又说了,不管是为了我专门延后收稿的时间,还是专门在之后的时间为我审稿,这种事都不要做,我既然参加了北大的作家班,那就是北大的一名普通学生,就应该把我当一名普通学生来对待,上课的事情,那实属无奈,我抽不出那么多的时间,可到了考校的时候,我绝对不应该享受任何的特殊待遇,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不然对其他人太不公平”

一番话说完,李清泉看着江弦的目光满是欣赏。

这话里无与伦比的自信,在他看来,绝不是江弦口出狂言的狂妄。

合该如此!

一位如此优秀的作家,就应该对自己有这样的自信,他完全有那个资格坚信自己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自己对整部作品的创作。

事至如今,李清泉还记得当初他还任职《京城文艺》主要负责人职务的时候,章德宁告诉他,自己和江弦约了一篇创作谈,结果半夜她还睡着觉呢,江弦就给她把创作谈交过来了。

当时章德宁就问他,这位作家是不是配得上“才思敏捷”

四个字。

如果说当时的李清泉,还不好对此妄下定论,作出判断。

那现在,李清泉可以负责任的说,江弦在文坛绝对是才思敏捷的代表。

不然不会在步入文坛这么短的几年之内,井喷一样大量的发表著作,且都是有巨大影响力以及深刻思想的杰作。

“那我就等您的好消息。”

李明烁任务完成,松了一大口气。

话都说到这个地步了,他也没什么不放心的。

哪怕到时候江弦真的没有交出作品,那李明烁也能说自己和北大都仁至义尽,是江弦不守信用、不兑现自己的承诺。

而且他也偏向于相信,江弦是真的能够在一个半月的时间内完成这篇。

这么优秀的一名作家,如果铁了心想做到在一个半月的时间内完成一篇,那这件事并不难,难的是这篇是否能够让作者、让读者、让文学评论家们觉得满意。

嗯,和速度相比,质量才是最难把控的一环。

另一边,江弦也觉得很有趣,没想到还有了一个创作时间的限制,这对他并不难,毕竟就在他脑子里,而且这篇,其实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就是作者在3个月一气呵成的作品。

而这部,却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火遍全世界,成了销量仅次于《圣经》的读物。

江弦轻翻脑海中这篇的页张,文字入目: 六岁那年读过的一本书,让我记忆深刻。

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是一本描写原始森林的书,它的名字是《丛林故事》。

让年幼的我十分惊讶的是书里的一幅图画:一头蟒蛇正张大巨口吞吃一只猛兽。

书上用这样的文字解说道:“蟒蛇进食时,总是一口吞下去,然后一动不动地躺上半天,直到肚子里的猎物完全消化。”

我于是对丛林有了许多神奇美妙的想象,我甚至用彩笔把它画在纸上,并给它起名一号作品。

当我把我的第一幅作品拿给大人们看时,我期待着他们会尖声惊叫。

但他们总说:“哦,一顶帽子而已,谁会怕?”

我可不是想画一顶帽子,而是一条正消化大象的巨蟒。

为了让那些看不懂的大人们看明白,我又画出了我的二号作品,一张把蟒蛇肚里的大象画出来的剖面图。

就是下面这幅图的模样: 但大人们却劝我别再费心去画什么蟒蛇,把心思放在地理、历史、算术和语法上为好。

就这样,我当画家的梦想早在六岁那年就破灭了。

我的一号作品和二号作品的失败,也使我对大人们失去了信心:老是要小孩子去给他们解释,真烦啊!

我只好另选职业。

后来我学会了开飞机,也差不多飞遍了世界各地。

事实证明,地理真的很有用,如果夜间飞机迷航,我能马上分辨出是在中国还是亚利桑那地界。

一生中,我交往过许多严肃沉稳的人,也在他们中间生活了许久。

我曾经用心地去观察了解他们,但对他们的看法始终没什么改观。

当我自以为遇到一个通达的大人时,我就会拿出一直保存在身边的一号作品,想试试他们能不能看懂。

但总会听到这样的答案:“一顶帽子啊。”

我也就不再说什么蟒蛇啊大象之类的了,只和他们聊些桥牌、领带、高尔夫球以及他们关注的政治话题。

他们也就高兴起来,认为我是一个很时尚风趣的人。

【飞行员】

+【历险】

= 短篇,《小王子》!

没错,江弦所合成的,正是这部被翻译成超过300种语言,堪称世界上最多翻译的书籍: 《小王子》 如果要评选20世纪最佳图书的话,那毫无疑问,这部一定是这个席位的最有力竞争者。

为什么是【飞行员】

和【历险】

两条灵感呢。

因为这两条灵感贯穿始终: 飞行员是的叙述者,他在故事一开始告诉读者,他在大人世界找不到一个说话投机的人,因为大人都太讲实际了。

接着,飞行员讲了六年前他因飞机故障迫降在撒哈拉沙漠遇见小王子的故事。

神秘的小王子来自另一个星球。

然后飞行员讲了小王子和他的玫瑰的故事。

小王子为什么离开自己的星球?

在抵达地球之前,他又访问过哪些星球?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