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353章 今天有三十九个小时(2/3)

李景峰没好气的来了一句。

“别这么说嘛,我是你们人文社的作者,拿几沓人文社的稿纸怎么了?”

江弦正义凌然。

侃了几句,李景峰问: “听说你要去趟美国?”

“嗯,我和茹志鹃同志都收到了聂华苓同志的邀请。”

“那祝你一路顺利。”

李景峰笑道。

“回来的时候给你带礼物,这次稿费的事儿麻烦你了。”

江弦说。

李景峰心中一暖,“没事儿,还带啥礼物,客气啥啊。”

“不客气不行啊。”

江弦说,“我不好好感谢感谢你,下次可不好意思再找你涨稿费了。”

“丫的。”

李景峰愤愤骂了一句。

没过两天,江弦又被王扶林请了过去。

原因很简单呐。

《红楼梦》要开始制作了,他这个《红楼梦》的顾问不得出出力?

《红楼梦》的筹备过程大概如下: 1979年,王扶林去BBC电视台参观,看到别人把莎士比亚、莫里哀的作品改编成了电视剧在全国发行,销路很可观,他就萌生了改编四大名著的想法。

王扶林一琢磨,四大名著里《红楼梦》肯定省钱啊,就拍《红楼梦》。

结果一立项,傻眼了,《红楼梦》文学性太深,不仅人物庞杂,而且每个配角各有性格。

于是闭关研究一年,这才终于准备开机,开始写剧本、海选演员。

今年2月份,筹备组正式成立,核心成员一共仨人,导演王扶林,编剧周岭,副导演潘欣欣,潘欣欣主要负责选角。

王扶林给他们仨起了个威武霸气的名字: “红办”



江弦既然挂了名,就得给人家负责,一早来到华侨大厦。

这边儿看着就比较高大上,是京城这会儿为数不多的高档建筑里其中一座,进进出出的都是港澳同胞、海外华侨,衣着光鲜,带着一丝优雅和矜持的优越感。

江弦上到7楼714,门上挂有“《红楼梦》筹备小组办公室”

的牌子,这儿就是“红办”

办公室了。

推门进去,里面除了王扶林,额外还有几人,王扶林给江弦介绍是“红学”

学会成员。

其中一人引起了江弦注意。

他本是操着几分过来看陈晓旭的心思,却没想到意外撞着了这位。

“俺叫凌解放。”

一个个子不高,长相敦实的中年男人,笑呵呵和江弦握手。

“解放同志是研究‘红学’的一把好手。”

王扶林说,“去年上海有个‘红学’年会,解放同志是最年轻的‘红学’代表。”

“哦。”

江弦点点头,“解放同志今年贵庚?”

“三十八。”

凌解放操着一口浓重的河南口音。

这还是最年轻的?

江弦暗自吐槽,但心底对这个凌解放还是很有兴趣的。

凌解放这个名字名声不显,但他的笔名却是威名赫赫—— 二月河!

代表作《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

他以历史成名,不过在以历史成名之前,他更多的活跃在“红学”

的研究上。

“今天请诸位过来,主要是讨论剧本。”

王扶林开口道。

“关于剧本,我有个想法,我想把《红楼梦》前几部分去掉,直接从黛玉进贾府拍起”

“万万不可!”

凌解放着急道:“王导,前面可是《红楼梦》整部书的灵魂,你把前面去掉,这、这、这怎么行呢?”

“不行么?”

王扶林迟疑的看向江弦。

“我同意解放同志的说法。”

江弦也开口道:“女娲补天、木石前盟,这几个神话故事都是的核心,更是为塑造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你把它去掉,这怎么可以呢?”

“.”

凌解放感激的看向江弦,顿时心生好感,觉得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也对、也对。”

王扶林尴尬的点点头。

接下来又商讨了剧本里的一些内容,江弦和凌解放不时出声发表想法,一场商讨到最后,凌解放对江弦已是佩服不已。

“想不到江弦同志年纪虽小,对《红楼》的研究却这么深,好些个观点真是让我茅塞顿开。”

“哈哈。”

江弦尴尬一笑。

他从小爱看百家讲坛,听了太多什么马瑞芳、周思源的分析,算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

这时候已经到了中午,聊得太投入,几人这才发现窗户外面下雨。

“咚咚咚!”

门被敲三下,王扶林喊一声“请进。”

门开,一个个子中等的女生走了进来,很年轻,又白又瘦,脸上还带着几分娇怯,头发被雨浸湿了,带着些湿气,末梢还往下滴水,衣裤也沾有水渍.

不算漂亮。

但我见犹怜。

“导演你好,我叫陈晓旭。”

女生娇滴滴喊了一句。

“哦,你是来面试的演员?”

王扶林道。

“对,我之前来过一次,有个同志让我今天再过来。”

“好好,请坐。”

王扶林给她拎一把椅子,开始面试。

江弦双手抱胸,在旁边儿盯着人家看。

嗯,东北第一深情。

王扶林给《红楼梦》选角儿基本只用新人,在全国海选,陈晓旭就大胆的寄来信件,有自己的照片,还有自己写的小诗《我是一朵柳絮》,就这么的,被“红办”

看中,邀请过来面试。

“好了,我们就聊到这儿吧,你先回去等通知。”

王扶林笑着说。

“导演再见,老师们再见。”

陈晓旭站起身,娇滴滴的打个招呼。

等她出去,王扶林转过头问江弦。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