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347章 “【老虎】+【大海】=?”(2/3)

江弦跟侯宝林打一招呼,自我介绍一番。

侯宝林琢磨了一阵儿,抬起下颚打听道: “敢问,是不是写《五官争功》的那位?”

“是他写的。”

马季搁旁边儿毕恭毕敬道。

说起来,“马季”

这个艺名都是侯宝林取的。

来源于当时京城正在放映的匈牙利喜剧电影《牧鹅少年马季》,侯宝林觉得这个名字更加朗朗上口,容易被观众记住。

“真是那位?”

侯宝林眼前一亮。

“这相声写的好,特别好,了不起。”

“您见笑了。”

江弦抱个拳,“在您面前,我是班门弄斧呐。”

这是心里话,侯宝林绝对算相声大师了,说学逗唱,样样精通,尤其以柳活见长。

江湖传闻,那位老人家喜欢听相声和京剧嘛。

侯宝林就常去海子里演出,一来二去,就和梅兰芳那些个京剧名家认识。

后来和梅兰芳、周信芳、马连良、程砚秋在全聚德吃饭,侯宝林为了助兴,就把他们几个的绝活儿全给学了一遍。

唱的全聚德都没人吃饭了,全堵在包间外面听,还以为是几大名旦在里头唱上了。

麒派的周信芳还做了点评:“您把我的缺点都唱出来了。”

这自然是开个玩笑。

但这位的柳活功夫那绝对是够深厚的。

寒暄一阵,江弦和侯宝林坐下来,导演黄一鹤把一沓台本翻出来拿给他俩,马季这四个主持人又站在旁边儿,像是预演一样念了一遍。

“您二位觉着怎么样?”

黄一鹤扶着腰,心情忐忑的问。

“我觉着挺好。”

侯宝林说,“挺不错的,就是有点太长了,一定要将时间控制在12点钟以内,或者在12点的时候,在钟楼打钟,把新年的钟声传播到人民群众的耳中。”

见侯宝林没什么异议,黄一鹤心中大定,又看向江弦。

“您觉着呢?”

“我跟侯宝林先生的意见一样,也觉得挺好的,但是吧”

江弦话音一转,“怎么觉着有个地方,都抛出去了,后面又没接住。”

“哪儿?”

“我给你翻翻。”

江弦接过台本,翻到一处,要引出王景愚的《吃鸡》,结果后面又语焉不详,节目也没出来。

“害,您说这个啊。”

黄一鹤笑了笑,看了一眼王景愚,“你说还是我说?”

“我自己说吧。”

王景愚脸上浮现出一抹尴尬。

早在62年,王景愚在广东吃罐焖鸡,因为鸡没有煮烂,所以很难咬动,在这个吃鸡的过程之中就产生了灵感,于是马上创作了这个哑剧小品《吃鸡》。

后来他多次表演过这个节目。

但是到了某个时期,这个作品就伤害了他 王景愚坦言,自己对这部作品的感情十分复杂,因为演出了这个节目,他长时间都生活在恐惧和心惊胆战之中。

所以黄一鹤想让他演,王景愚一开始战战兢兢的答应了,可是又很纠结。

“他啊。”

黄一鹤开口道:“他常常是晚上睡前就答应我了,可以上,睡了一觉起来,又反悔了,跟我说要不别上了,到了夜里又同意,起来又反悔,所以到现在,台本这一块儿一直是改来改去的,没定下来。”

江弦恍然大悟。

他也没想到,一出经典的《吃鸡》表演后面还有这么一段。

“我知道王景愚同志的《吃鸡》,很好的一个节目,应该让全国观众看到,怎么能不上呢?

一定能出彩。”

“唉,可是.”

王景愚还是一脸纠结。

“这样的吧,我给你想个主意,保你这个节目稳妥。”

江弦这时候道。

此话一出,甭管马季姜昆,还是刘小庆黄一鹤,全都翘首看了过来。

“什么主意?”

江弦冷哼一声,淡淡道: “笔来!”

“笔?”

马季赶紧把笔给江弦递过去。

江弦拧开笔盖,捧着台本,找到几处地方,刷刷这么一写。

黄一鹤、王景愚几个就站在旁边儿看着,就连侯宝林都好奇,江弦在台本上添写了什么。

约莫五六分钟的功夫。

江弦笔一停,琢磨几秒,自觉完美,便把笔盖重新合住。

至于黄一鹤他们,早已双眸明亮的激动起来。

“妙啊!”

“太妙!”

“老王,这回这个节目没跑了吧?!”

王景愚笑了笑,没有说话,算是对黄一鹤的话基本认同。

“要是这样,我没意见。”

“真好,写的真好!”

刘小庆叽叽喳喳,不忘推搡下姜昆,“你看看人家写台本的水平,巧妙自然,言简意赅,看着了没?

比你写的强一百倍!

一千倍!”

“.”

姜昆只觉得腰疼。

又把江弦改过的台本演了几遍,几人是越演越觉得巧妙。

就连侯宝林都开了口,“确实好,改得好!

景愚,你就放开手脚施展吧!”

台本确定下来。

还是侯宝林说了没问题,江弦亲手改出来的台本,策划组成员们信心大增,再无异议。

此间事了,江弦便和侯宝林一齐告辞,不过临走之前又被黄一鹤叫住。

“侯宝林先生,江弦同志,还有一个事情。”

“你说。”

黄一鹤挠了挠头,不好意思道: “马上都要上台了,拜年的动画片头都画好了,可是说来尴尬,我们这个晚会该用什么名字还没定下来。”

过去的除夕偶尔也会有晚会,叫“迎新春文艺晚会”

,但1983年晚会,不管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都和此前大不相同,继续沿用显然不合时宜。

但是具体叫什么,组里意见并未统一。

黄一鹤怕自己镇不住,今天侯宝林和江弦都在,便想着请他俩给个名字。

“名字?”

侯宝林想了想,“这个晚会,不喊口号,那么名字也应该要欢庆一点儿”

“春节联欢晚会。”

江弦顺着侯宝林老先生的话说了出来。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