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336章 独属于国人的浪漫(2/2)

像是很多民歌和陕北的传说,外地人是不明白的,哪怕看到也不会有多在意。

而像路遥这种从小就接触陕北本土地域风情的陕北人,绝对是能看懂的。

这就像是《百年孤独》,当读者对其中一些结合了拉美当地文化的魔幻情节感到不解,开始解读的时候,无形中对拉美当地的文化开始解读,这样就进一步的了解了当地的文化。

还有《黑神话》,“天命人”

到了隐秘山洞,开了宝箱,看到菩提老祖的壁画,如果这会儿没血没蓝的话还会在山洞里自动回复,这时候中国玩家已经热泪盈眶,但外国玩家就不懂。

这也正是这一类作品魅力所在。

就像《黑神话》,它会给玩家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

但与此同时,又吸引着大批不懂它的外国人试着接触、了解。

路遥又和江弦交代了发行的事情,他代表《延河》向江弦做出了三点承诺: 第一:全文一期发完; 第二,头版头条; 第三,大号字体。

以江弦的分量,文章能刊发在《延河》上,那这些待遇其实是应该给予的。

来信的最后,路遥询问起江弦《最后一个匈奴》下卷的消息。

好多作家的写作,都喜欢分卷来写,尤其是长篇。

就拿路遥他自己来说。

众所周知的《平凡的世界》,其实一共分了三部来写,而且是分开发表的,中间相间隔了好几年的时间。

而且这种分开发表,非常不稳定,好多作者因为上卷遭受冷遇,就不会再创作下卷。

还说《平凡的世界》。

路遥写完第一部《平凡的世界》以后,投稿给《当代》,结果被杂志编辑一顿挑剔: “能写出《人生》的作家,怎么会江郎才尽到这种低劣的程度?”

没错,《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直接被《当代》拒稿。

第二部更没有被任何文学刊物接受。

也就是路遥,凭借巨大的毅力,顶着身体的疼痛,咬着牙用命写完了第三部。

结果这唯一被公开发表的第三部,也只是在最边缘的文学杂志上刊发。

最后是上天垂帘,登上广播电台,才使得这部饱受冷遇的作品,以电台定时广播的形式,在一百天里,征服了足足3亿听众。

顺带一提。

《当代》拒稿《平凡的世界》的那位小编辑叫周昌义,他后来还拒稿过一篇。

叫《白鹿原》。

关键哥们人走了嘴还是硬的,后来问起他这事儿,他还说呢: “还会拒稿,《平凡的世界》和《白鹿原》我都看不下去。”

“只有《废都》能一口气看完!”

江弦也没办法给路遥一个确切的创作完成时间。

《最后一个匈奴》这篇的下卷,在江弦看来,是有诟病之处的。

它的上卷,一件事又一件事,一代又一代,展现如史诗般开阔壮丽,有种苍茫之感。

但是下卷,时间流动较慢,一天又一天,而且大段的篇幅讨论人生哲理或是治理政事之道,抑或是艺术欣赏。

不得不说,原作者高建群同志的知识面确实广阔。

但是写的就要比上卷潦草太多,江弦觉得就只有这种水平的话,除非他能把下卷改成上卷的那个质量,不然也没必要再发表,发表了反而有狗尾续貂之嫌,降低的评价和质量。

所以在回信之中,他没有给路遥一个马上就会写下卷的承诺,就连会写下卷的承诺都没给。

这也是文学界很正常的事情,有些作家常常隔了几十年,才会动笔写的后面几部。

这天,江弦收到京城作协那边儿的通知,他去《人民文学》的调事成功,调令已下。

他收到通知不久,王濛就找上了他家的门,手里还拎了一瓶酒,葡萄酒。

“去年我应邀带团去法国访问,听说法国的葡萄酒不错,临近回国的时候,我就用攒下来的外汇买了几瓶当地的红酒,一直舍不得喝。”

“那怎么舍得带来我这儿?”

“哼,现在都说你是三多先生,酒多、文章多、朋友多,我来你这儿带酒当然要带一瓶好酒,免得被你看不起。”

“三多不是房子、文章、朋友么?

什么时候又改酒多了?”

江弦哭笑不得。

其实也正常,他和王濛喝酒比较多,在王濛这一圈朋友里,说三多自然是这三多。

至于在另一圈常常参观他家大院子的朋友那儿,就是说他房子多。

他这三多先生,怎么叫都可以。

就是后世万一真有人要琢磨他这个雅号,万一一人一个说法,意见不同的话,恐怕要撸起袖子争论上好半天才行。

“我这次过来,还有两个好消息要带给你。”

王濛把酒给江弦倒上,满脸喜色。

江弦家里就有高脚玻璃杯,是花了外汇券买来的,正适宜喝红酒。

他醒着杯里的酒液,看向王濛。

“两个好消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