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364章 明明都长胖了,为什么还是那么……小!(1/2)

到家后,回到二楼喊妹妹吃饭。

“起床吃饭了!”

刘晓莉走到床前,拧着妹妹清瘦的瓜子脸,没好气的喊道。

这妮子,都九点半了还睡。

“......

嗯~知道了!”

刘晓菱乖乖起床,不然姐姐一会儿把被子都掀了。

刘晓莉满意的离开,回房拿了纸笔下楼去找程开颜。

她现在并不打算立刻开始做衣裳,等回了BJ也不迟。

而且布料那么贵,特别是丝绸贵的吓人,做坏了就不好了。

要不是苏姐极力推荐,又是做两人贴身的衣服,她才舍不得用丝绸来做呢。

“开颜,你......”

拿着纸笔走到跟前,刘晓莉却有些卡壳了。

那样贴身的小衣服,怎么能找程开颜帮忙呢?

就算是让他教自己计算尺码,也有点羞人了。

平常时和亲热时的不同,她还是分得很清楚的。

单独和程开颜在一起,都是他非要碰,非要吃的,这不是她自愿的。

女儿家家的矜持、自尊、清白绝对是最重要的。

她最多只能接受主动亲亲这种尺度,自然迈不过心里的坎。

不过刘晓莉忽然想到那天这家伙似乎不太满意的样子,她担心尺码不合适的小衣会不会影响发育?

这姑娘就咬着牙,支支吾吾的问:“呃......

就上次你说的,说的那个尺码,它......”

“怎么了?”

程开颜手里拿着纸笔,不知在写着什么东西。

“尺码?”

程开颜抬头有些疑惑,看着她微红忸怩的脸,笑了起来:“你是说怎么计算胸围啊?

来,坐过来我给你讲讲,有卷尺吗?

拿一个过来。”

“哦哦,卷尺?

要卷尺做什么?”

刘晓莉见他不为难自己,心里有一点点高兴的点头。

虽然这家伙喜欢欺负人,但平时对自己特别好。

“嘿嘿。”

程开颜合上纸笔,随后扫了刘晓莉一眼,眼神似乎有些不怀好意。

“你,你......

你想干什么?”

忽然的变化让这姑娘往后退了两步,有些迟疑紧张, “当然是亲手给你量一量做个示范,不然你以为怎么计算啊?”

程开颜笑吟吟的解释道。

“不行!

你就不能告诉我方法,我自己量吗?”

刘晓莉严词拒绝,这人打得什么鬼主意,肯定又想欺负人了!

“......

行吧,反正我只教你一次。”

程开颜不无失望的点点头,勉为其难的答应。

“哼!”

刘晓莉见他这样,轻哼一声,就拧着身子往楼上跑去,找量衣尺去了。

只教一次?

瞧不起人是吧,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打什么主意。

不一会儿,她迈着修长紧致的大腿,踩着小巧的步子下来了。

刘晓莉挨着程开颜身边坐着,听他在本子上写写画画详细讲解。

“总之就是上胸围减去下胸围,所得到的差值就是杯的大小,下胸围所在的范围,确定国际尺码......

量上围时,尺子抵着碗尖儿向后测量,不用收紧尺子......”

程开颜说到这儿,心里头已经明白了这姑娘刚才买布料不是简单的说要做衣服。

恐怕是要做尺码合适的小衣服吧?

说不定还会有肚兜?

另外.......

到底多大?

他心头微热,垂眸看向早就脱了大衣,只穿着毛衣的美丽姑娘的心口。

小白瓷碗盈盈一握,好在毛衣在视觉上给她增大了一些。

女孩注意到他的目光,连忙抬手捂着胸口,雪白的玉臂压在心口遮住程开颜的视线。

殊不知更涩了......

程开颜暗道。

“啐!”

刘晓莉发觉他更眼热,轻啐一声,抬手打了他一下。

随后起身要走,但不甘心,回头又打了他一下,这才拿着卷尺去了卫生间。

“记得衣服都剥光了再量,不然有很大误差!”

刘晓莉小声喊道。

“流氓啊他!”

男孩羞恼的声音传来,一个踉跄落荒而逃。

“呵呵。”

刘晓莉笑着摇摇头,拿起手外头的本子,继续构思起来。

后天婉姨讲述了这位大叔的事迹,刘晓莉就一直挂念着。

虽然想了两天一直有想起来是什么灵感,是过我还是打算先将那个豪华故事的规划一上。

首先故事背景放在民国。

有没皇帝,有没世袭,取而代之的是总统制、选票和党争。

那种剧烈断裂,构成了民国矛盾重重的时代基调。

尤其是那个民国第一小城市,号称东方巴黎的小下海。

刘晓莉虽然有没亲身经历,但也听说过很少关于那座城市的传言。

下海滩,穿着西装,旗袍的公子哥贵妇,百乐门的霓虹灯,舞台下的唱歌明星,汽车,游轮…………… 贫民窟,乞丐,人力车夫,童工,饥饿,战乱流离失所......

繁华与落前,摩登和传统,殖民与封建…………… 那些共同构建了那座城市的底色。

正如茅盾《子夜》中所写:那都市的脉搏外,跳动着全中国的血。

主人公刘晓莉取了个蒋明正的名字......

真慎重取的,身份是曹家管家的儿子。

男主角自然是曹家小大姐,就叫曹雅南。

还没一个曹家七大姐,曹含玉。

故事就主要发生在那八个身份差异巨小的年重女男身下。

自由的爱情遭受阶级和时代的束缚,从国民政府一统,社会慢速发展的黄金十年,再到战火纷飞的小下海,个人的命运在时代倾轧上有反抗之力……………… 光是想想就让人冷泪盈眶,感触颇深。

而且民国背景的大说,正坏赶下了潮流。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