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08章 卑职明白(1/2)

回到衙门后,老宋即选派精干人手,携带赵安名帖与密信火速赶往江宁,办理借贷与接家眷两桩要事。

书房内,赵安并未歇息,案头堆积如山的公文等着他批阅。

都是来自安徽各府州县的文书,大半内容皆是哭穷诉苦,除了要钱还是要钱,搞的这些文书就跟欠条似的看的赵安头大。

内中肯定有不少水份,赵安却是提笔全部批准,要求藩库拨银满足地方所需,若藩库不足数则让咸丰行予以临时低息借贷,或是拆借芜湖税关的税银用以充抵。

原因便在于此时安徽恢复生产为第一要素,不着急全省大范围整顿吏治,查抄贪官污吏。

虽然,他已经向几个不肯送礼的县派出工作小组,也开始着手制订财务审计制度。

这个财务审计制度也是破开荒的开创,目前为止还没有哪朝哪代有专门针对州县六房的审计制度,赵安如果搞出来当于后世有很大影响。

赵安甚至还考虑咸丰行一旦在安徽全境全面开花,便将州县小吏和临时工作人员的工资全部正规化,且统由咸丰行予以发放,借此进一步渗透掌握“基层”。

正忙碌间,门外传来轻轻的叩击声,随即是“秘书”刘鹏高恭敬禀报声:“大人,两淮盐政阿克当阿大人派人求见,说有要事面陈大人。”

阿克当阿?

赵安握笔的手微微一顿,眉头不易察觉地皱起。

安徽灾情紧急时,他曾以个人名义修书两淮盐政衙门,信中言辞恳切,希望手握两淮盐利、富可敌国的“财神爷”阿克当阿能暂借三十万两白银用于安徽购粮赈灾。

然而书信一去便如石沉大海连个回音都没有,气的他大骂阿克当阿抠门到家,也后悔当初不应该出卖全德。

否则若全德成功上位的话,怎么也不可能像阿克当阿这般“不当人子”。

未想此刻安徽局势缓和,他这布政使署理巡抚事的位置也坐稳了时,对方反倒主动派人上门了?

事出反常必有妖!

赵安放下笔,沉声吩咐刘鹏高:“将人请至花厅好生招待,就说本官处理完手头紧急公务便到。”

“是,大人。”

刘鹏高应声退下。

赵安却未立刻起身,而是端起茶盏品了两口,心中飞速盘算是什么原因让阿克当阿此时派人过来,是知道自己剿贼救灾有功实任安徽藩台?还是听到什么风声改变先前高高在上的态度?

算算时间,阿克当阿应当知道自己实任藩台,毕竟这事上了报,但应不知他获赐双眼花翎。

从双方“业务”联系上来看,河水犯不着井水,别说是安徽布政了,就是安徽巡抚、两江总督也管不到两淮盐政。

所以,赵安官当得再大,哪怕进京为官,但只要不是当内务府大臣,对他阿克当阿就没有半点威胁。

那么,阿克当阿眼巴巴派人专程求见自己为的是什么?

约莫一炷香后,赵安这才不紧不慢地踱步来到花厅,进门便见一位身着六品鹭鸶补服、面容精干的官员从椅上站起,脸上满是谄媚笑容,快步迎上前来对着他就是深深一揖到底:“下官吴德松叩见大人,大人金安!”

嘿,竟是熟人。

赵安脸上瞬间浮现出恰到好处的惊讶与热情,虚扶一把又将吴德松按着坐下,很是高兴道:“哎呀,我道是谁,原来是吴大人!快快请起,你我之间,何须如此多礼!”

这吴德松正是此前在扬州替赵安私下弄了三千张盐引的那位主事。

当然,吴主事也不是白帮忙,赵安不仅给了他一千两好处,还替他办了一件极为隐秘的私事。

吴德松有个在淮安府学读书的侄子因与同窗流连青楼被革除功名,赵安以督学委员的差遣身份暗中操作将其侄子学单污档记录销毁,并发文淮安府学恢复了其侄子秀才功名。

从这件事来看,吴德松就不是对赵安有帮助,而是利用手中职权迫使赵安利用职务之便替其做事。

没义气可言,也没恩情可讲,就是个利益交换。

公事公办的那种。

如此,赵安的热情肯定是装出来的。

吴德松先是半个屁股挨着椅子边,后是身子微微前倾将姿态放得极低,方才连声道:“不敢不敢,大人面前,卑职岂敢失礼。”

说话间细细打量眼前的年轻藩台,只觉对方虽笑容和煦,但比在扬州时多了股不怒自威的气势来。

再想到近来扬州官场私下疯传的那个惊人消息,心中也是释然,若不是这个原因,这小子怎么可能一年多时间就爬上这般高位呢?

当初,这小子可是求着他办事的!

唉,真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要早知道这小子是皇上的野种,当初怎么也要多批给他三千张盐引结个善缘,现在好了,人家是从二品大员,自个这小小六品主事不装孙子也得装孙子。

“一路可是辛苦?安徽最近情况不太好,路上想来受罪了些.”

赵安这边假意客套几句,便问吴德松来访目的。

“卑职是奉阿大人之命特来拜会大人的!”

吴德松赶紧起身奉上一封封口处盖着鲜红火漆的密信,以及一份用大红洒金帖子写就的礼单。

态度极为恭敬。

“坐,坐。”

赵安接过信和礼单并未立刻拆看,而是随手放在身旁的茶几上,笑道:“阿大人可好?本官履新皖省,诸事繁杂,不曾有书信问候阿大人,倒是劳阿大人先惦记我了,惭愧,惭愧。”

闻言,吴德松忙欠身道:“阿大人安好大人治皖有方,尤其宿州一战以雷霆手段荡平逆匪,保境安民朝野赞叹,阿大人和卑职听说后都是钦佩无比!”

这话说得倒是真诚,因为消息传到扬州时盐政衙门的人是都觉挺不可思议的。

吴德松怎么也无法将府学教授和带兵打仗的猛人联系在一起,但事实如此由不得他不信,只能感慨“赵有禄”这小子确是有两把刷子。

“.阿大人说安徽近年颇多灾患以致百姓困苦,两淮盐政虽座落于扬州,但扬州与安徽却是近邻,大人又是出自扬州,故而阿大人认为与大人理当相互帮衬才是.

故特命卑职押运了一批粮食、药材前来,总计约值五十万两,全部捐赠于安徽藩库用以赈济灾民,恢复民生,也算是我两淮盐政衙门对安徽百姓的一份心意,也是对大人任职皖省的一点绵薄之力。”

说罢,吴德松从袖中取出一份写得密密麻麻的物资清单躬身递上。

五十万两?!

赵安心头一震,他当初开口借三十万两阿克当阿“保持沉默”,这回主动送价值五十万两的粮食、药材来,不可谓不大手笔了。

也足见阿克当阿心有多“诚”。

面上却是波澜不惊,快速扫过那份沉甸甸的礼单,上面除了些应景的土仪,下面赫然列着几样东西,每一样都价值不菲,粗略估算这些私人馈赠至少值三万两白银!

至此,赵安心中已是雪亮,这哪里是什么单纯捐赠和同僚之谊,多半是阿克当阿跟江宁布政福昌一样听信了那个龙种谣言,这才慌得一批赶紧补救,否则不可能这般大出血。

五十三万两对两淮盐政活财神不是大数,可却相当于云贵一省之赋税了。

不是要命的事,阿克当阿他能这般慷慨么。

怎么说呢,野阿哥也是阿哥!

况野阿哥如今手握一省实权,阿克当阿这是亡羊补牢变相来买平安了。

盐政虽是天下第一等的肥缺,但也是第一等的险差,不知多少双眼睛盯着,京中若没有足够硬的靠山,随时可能被政敌攻讦,落得个抄家流放的下场。

阿克当阿的靠山是和珅不假,但还有什么靠山能比一位可能流着皇帝血脉的封疆大吏更硬、更直接?

福三、福四就是现成的例子。

就算不指着他赵阿哥当靠山,也得防他赵阿哥暗中捣蛋啊。

没见赵阿哥如今已经铠甲合体,四神器在手,圣眷隆得发红发紫么。

想通此节,赵安心中冷笑,谣言这东西有时候所起的作用能顶十个师。

得感谢福昌那个脑补王啊。

不是福昌死命的脑补,死命的传谣,阿克当阿这等人物又岂能上当!

回头留福昌一条命就是。

面上则表现出“礼物”的惊喜,有些抑止不住的激动随手拿起阿克当阿的信拆开来看,信中阿克当阿将赵安“治皖救皖”的功绩夸得天花乱坠,对那价值五十万两的捐赠却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通篇看下来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与赵安多多亲近。

实锤。

不是阿哥也是阿哥。

“阿大人如此厚赠,如此深情厚谊,于本官而言真乃雪中送炭,也真是解了我安徽百姓的燃眉之急啊!本官代安徽千万百姓谢过阿大人高义,请吴大人回去后定要转达本官对阿大人的诚挚谢意与敬佩之情!”

赵安激动和欢喜的样子可不像做伪的。

“一定,一定!下官定一字不差转告阿大人!”

见赵安收下这份厚礼,吴德松心中那块大石也是落地,又见赵安对他十分热情,一点没有计较之前双方的那场“交易”,感觉自己这趟安庆之行来的太值,不仅差事办得漂亮完成阿大人的任务,更在这位“阿哥”面前留下好印象,说不定日后凭着这个善缘也能鲤鱼跃龙门。

从二品大员真想提携他,往高了不敢说,升个一两级还不是板上钉钉的事。

正“胡思乱想”着,未想赵安话锋悄然一转,手指轻轻敲着椅背,仿佛闲聊般说道:“阿大人如此鼎力支持本省民生,本官自是感激不尽,但本官深知本省民生恢复不能依赖同僚捐赠,毕竟与朝廷规制不符。

然我安徽如今百废待兴用钱之处也是极多,我这个藩台大人得有长久开源之法方能稳固当下局面,要不然后面日子也是难过。”

说到这,假做端茶,随口扔出一句:“只安徽条件有限,不像江苏富裕,商贾亦不如江苏繁荣,本官纵是有心振兴工商也受制于黄白之物不多,唉,有心无力。”

吴德松听的一头雾水,不知道赵安究竟想说什么。

赵安这边复将茶碗轻轻放下,轻叩桌面忽道:“本官思来想去,有个不情之请,殊不知阿大人那边能否行个方便。”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