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88章 最终策略(1/3)

可现在没时间崩溃。

护盾频率正在衰减,裂缝边缘的紫光像撕裂的皮肤,一道道裂痕无声蔓延。

他能听见远处传来低频震荡——那是敌方意识集群在调频,准备下一轮记忆侵蚀。

上一秒他还以为自己在守,下一秒才明白,守本身就是溃败的开始。

他猛地扯下终端线缆,插进野战终端的备用接口。

血还在流,顺着指缝滴在键盘上,但他没擦。

他用左手按住右臂内侧那串蓝光,像是在压制一条正在苏醒的蛇。

“民谣信号,锁定界面。”

他低声说,声音沙哑得不像自己的,“认证密钥:河北,雪夜,老农口述版本。”

终端嗡鸣一声,界面刷新。

虚假的文明融合度数据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真实读数:68.

3%,仍在缓慢下滑,但至少是真实的。

他松了口气,又立刻绷紧——这口气不能松太久,一松,就是死。

他调出文明融合监测仪的跨文明通讯模块,手动输入一串加密频段。

盟友的信号还在,微弱,但没断。

他把刚刚录下的《长恨歌》复现片段、守军脑波震荡曲线、还有苏美尔系统源码的截图,全部打包,加上一句话: “我们不是在打仗。

我们在阻止一场文明的集体失忆。”

发送。

三秒后,回应来了,只有两个字:“收到。”

林深知道,那不是敷衍。

那两个字背后,是另一个文明曾经的灭亡轨迹。

他们懂。

他深吸一口气,打开会议室频道。

全息投影缓缓升起,盟友代表的影像浮现,沉默地看着他。

地球守军指挥官也在,眉头紧锁,显然还在纠结刚才那场“安史之乱”

的幻象攻击。

“听我说。”

林深站起身,声音不大,但每个字都像钉子,“我们之前的认知有误。

它们真正觊觎的,是我们的记忆,那些痛苦、骄傲、歌谣与家训,它们以此为生,借以壮大自身。”

指挥官冷笑:“所以呢?

我们放段春节晚会去炸它们?”

“差不多。”

林深盯着他,“它们吃创伤,那就别让它们专挑软的啃。

我们主动喂,但喂的不是屈辱,是骨气。”

会议室一片死寂。

“我提议,启动‘文明基因级防御’。”

林深调出数据模型,“把我们的文化记忆转化成能量波源,不是被动防御,是主动反击。

用《正气歌》的节拍做基频,叠加杜甫的《春望》、岳飞手稿残篇、河北民谣……让它们尝尝,什么叫带着火种的记忆。”

“你疯了?

把这些东西扔进战场?

那不是武器,是我们的根!”

指挥官猛地拍桌。

“根?

它们已在啃噬。”

林深笑了,笑得有点狠,“此刻护着不放,待它们将《长恨歌》化作精神炸弹,‘靖康之耻’刻入士兵梦境,再放便晚了。

我们非保护记忆,乃抢回使用权。”

他顿了顿,声音低下去:“它们不是敌人。

它们是受害者。

玛雅、楼兰、苏美尔……它们也曾像我们一样,以为自己在守护文明。

结果呢?

被系统驯化,被记忆吞噬,最后变成清道夫,去吃下一个文明。

我们再不反击,下一个就是我们。”

盟友代表终于开口:“如何确保记忆转化不会反噬使用者?”

“无法确保。”

林深坦然,“但人记住一事,因选择记住。

我们广播的是意志,非单纯数据。

它们靠掠夺,我们靠选择,此乃差别。”

会议室再次沉默。

林深没催。

他知道,这种决定,不能快。

快了,就是盲从。

他只把推演空间的接入端口打开,插上民谣信号发生器——那是他从五胡乱华时期带回来的原始录音,没进过系统数据库,是真正的“野生记忆”



“推演环境必须干净。”

他说,“系统可能污染数据,但污染不了我亲耳听过的歌。”

他启动模拟推演空间,设定三重情境。

A:被动防御。

结果,72小时内文明融合度跌破10%,防线崩溃,记忆被系统化收割。

B:科技强攻。

使用高能脉冲摧毁敌方能量体,短期压制,但文明记忆流失47%,胜利即灭亡。

C:记忆共振反击。

以《正气歌》为基频,叠加三段历史记忆,形成“文明意志波”



推演显示,敌方意识集群出现37%解体率,且部分残片开始反向震荡,疑似记忆紊乱。

“选哪个?”

林深看着所有人。

指挥官脸色铁青:“C太冒险。

我们拿文化当炮弹?”

“我们拿文化当盾。”

林深纠正,“它们用我们的痛当刀,我们就用我们的志当墙。

不是扔出去就完了,是让每一个参战者,主动上传一段自己最珍视的记忆——一段童谣,一句家训,一首诗。

不是数据,是情感锚点。

我们不是在打它们,是在告诉它们:我们记得的,不只是伤疤,还有光。”

他顿了顿,从口袋里掏出那张发烫的纸条,7-19-83。

他没看,只是把它按在终端上。

“我已经上传了第一段。”

他说,“是我母亲在雪夜里哼的那首民谣。

不是为了赢,是为了让它们知道——我们不是饲料。”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