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728章 常磐:老丈人我很没面子啊!(1/2)

大连港。

巨大的战船缓缓靠岸,李彻站在船首位置,黑色的王袍在风中猎猎作响。

当把视线落在迎接队伍上,看到最前列的几张面孔时,李彻眉头瞬间锁紧。

“看来,麻烦来了。”

李彻对身旁抱着小棕熊崽的李霖说道。

李霖闻言一愣,顺着李彻的目光望去,脸上的轻松也迅速褪去: “嘶......

这阵仗......

确实不一般!”

却见迎接队伍中,大多数都是自己人,但也有不少生面孔。

张盛相的出现尚在意料之中,这位曾经的大连兵团长,如今已官拜辽省巡抚。

此人一贯恭顺谨慎,便是如今已经位列奉国封疆大吏,也不远迢迢从省府朝阳城赶来。

但另外几人的出现,就让李彻感到意外,甚至有些警惕了。

站在张盛相身旁的,赫然是山海关守将薛镇。

山海关虽已在奉国实控之下,但薛镇明面上还是朝廷委任的边关大将,身份敏感。

若无极其重大的事由,他绝不可能如此光明正大地离开防区,出现在大连港口迎接李彻。

更别提是薛镇旁边那位身着国公常服,气度沉稳的中年人。

竟是自己的岳父,郑国公常磐!

这便宜老丈人连自己大婚之时都没来奉国,此刻竟然出现在这里,是李彻万万没想到的。

一位封疆大吏、一位边关大将、一位勋贵国公已然算是超强阵容,却没一个站在C位。

站在众人最前方的,是一名身着朱袍、气度雍容的老者。

此人李彻也认识,乃是朝廷大员,庆帝最信任的心腹重臣之一,礼部尚书杨廉。

这杨廉乃是实权尚书,位高权重,清誉极高,轻易不会离京。

能让他亲自出京,远赴奉国,牵扯之事绝非寻常。

“唉。”

李彻微微叹息。

本想着战事结束能歇一歇,去澡堂子洗个大澡,看看歌舞......

如今看来却是痴心妄想了。

随着战船缓缓靠近,船上的文载尹也看清了岸上情形。

这位老成持重的谋士脸色也变得凝重,低声对李彻道: “殿下,朝中重臣齐聚于此,怕是朝廷出了大变故,殿下需早做应对之策。”

李彻微微颔首:“阵仗不小,也不知父皇有何旨意。”

待到船靠稳,舷梯放下。

李彻当先走下,李霖紧随其后,文载尹、王三春、赢布等心腹将领簇拥左右。

岸上众人齐声高呼,纷纷躬身行礼: “臣等恭迎奉王殿下凯旋!”

李彻步伐稳健,径直走向最前方的朱红身影,爽朗开口道: “竟是杨公亲临!

本王怠慢,未曾远迎,失礼了。”

面对这位德高望重的朝廷重臣,李彻在礼数上还是给足了面子。

杨廉年近六旬,虽然须发花白,面容清癯,眼神却锐利有神。

他见李彻主动招呼,脸上立刻堆起温和的笑容,深深一揖,姿态放得极低:“老臣杨廉,参见奉王殿下!”

“殿下远征倭国,劳苦功高,扬我大庆国威,老臣奉旨在此恭迎王驾,何来怠慢之说?

是老臣叨扰殿下才是。”

李彻上前一步,虚扶起杨廉:“杨公言重了。”

随即,他转向一旁的常磐,执晚辈礼:“小婿见过岳父大人。”

郑国公常磐哪里敢受李彻全礼,连忙侧身避开,同时拱手还礼:“殿下平安凯旋,臣心中甚慰。”

就在这对翁婿目光交汇的瞬间,李彻敏锐地捕捉到,常磐眼中飞快闪过的一丝暗示。

见那眼神里并无焦急忧虑,反而带着一丝隐隐的喜色,李彻心中顿时大定。

看来,便宜父皇给自己带来的并非坏消息,甚至可能是个好消息。

李彻又向薛镇、张盛相等人微微颔首示意,薛镇回以沉稳的目光,张盛相则是一脸恭谨。

寒暄已毕,李彻直接开门见山:“不知杨尚书此番亲临奉国何事,可是父皇有旨意?”

杨廉依旧保持着那副温和的笑容,仿佛一切尽在掌握:“殿下远涉重洋,舟车劳顿,不如先入城稍事休息,沐浴更衣,解了乏困,老臣再向殿下禀明不迟。”

李彻回道:“无妨,本王已在船上休息数日了,还是以国事为重。”

“国事虽重,也不急于这一时片刻。”

杨廉笑依然是一副笑模样,“陛下有圣旨,殿下还是......”

李彻心中了然。

杨廉如此体贴,说明接下来的事情非同小可,需要正式的场合和仪式。

八成是庆帝收到自己的上表,让杨廉给自己带奖励来了。

而且应该是比较正式的封赏,需要沐浴更衣接旨那种。

“杨公体恤,本王心领。”

李彻顺着杨廉的话往下说,“既然是父皇旨意,自当郑重以待。”

“如此,还请杨公稍待片刻,容本王更衣。”

他随即转向张盛相:“张巡抚,替本王好生招待杨尚书及诸位大人。”

“臣遵命,请殿下放心!”

张盛相立刻躬身领命。

李彻不再多言,在一众亲卫的簇拥下,大步流星地向大连城内走去。

在经过薛镇身边时,他脚步微不可查地顿了一下,一个极轻微的眼神递了过去。

薛镇心领神会,默不作声地脱离了迎接队伍,不远不近地跟在了李彻一行人后面。

进入行辕,李彻挥退左右,只留下薛镇。

“发生了何事?

杨廉为何拉着你一起来?”

薛镇脸上露出一抹苦笑:“回殿下,末将也是一头雾水。”

“就在数日前,杨尚书一行突然抵达山海关,点名要末将随行,说是陛下的旨意。”

“至于具体何事,杨尚书口风极紧,一字未提。”

他顿了顿,有些忐忑地补充道:“殿下,莫不是陛下知晓了殿下此次征倭,末将私下调兵协助之事,要兴师问罪?”

“不可能。”

李彻断然否定,“你是我的人,这在朝廷早已不是秘密。”

“父皇若要动你,岂会选在我携大胜之威归来之际?

这点默契父皇还是懂的。”

“况且,看郑国公神色,此番不似坏事。”

薛镇松了口气,但疑惑更甚:“那末将就更不明白了。”

“罢了。”

李彻摆摆手,“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是福是祸,听听那杨廉说什么便知,你且随我去接旨,静观其变。”

李彻向来对皇权这套缺乏恭敬心,没打算真的去做什么沐浴焚香的仪式。

只是匆匆吃了些点心垫腹,又换上了一套崭新的亲王常服,束好玉带,便命人请杨廉等人到行辕正厅。

正厅内,香案早已设好,此刻正是香烟袅袅。

杨廉手持一卷圣旨,肃立于香案前。

常磐、张盛相、薛镇,已经随李彻回奉国的文载尹、王三春、杨璇等人分列两侧。

李彻大步走入厅中,在香案前站定,目光平静地看向杨廉。

杨廉清了清嗓子,面容一整。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