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601章 封庆帝一个大官!(1/2)

越云也是微微一怔,连忙道: “末将当时也未想许多,只是各部首领欲向殿下称臣,称您为可汗。

殿下神威盖世,岂能和蛮族首领共用一个蛮夷尊号?”

“反观天可汗,乃是那草原众部落之信仰,各部既奉殿下为主,您如何不能受此尊号?”

听到越云的话,李彻沉默不语,众人也不知他在想什么,殿内的空气都沉重了起来。

陈平之、越云等人虽不曾做声,心中却有一丝期盼。

‘天可汗’一称虽是虚名,但也是一种至尊称谓。

若是殿下应下此尊号,便说明殿下称帝之心已是坚定无比,他们这些将领早晚都是从龙之臣。

可若是不应下......

他们还是得想个办法,找个时机给殿下披上一身袍子才是。

过了半晌,李彻才缓缓开口道:“且让他们都进来,本王要亲自问问。”

很快,在奉军甲士森严的押送下,十几个身着皮袍的北胡首领,低眉顺眼地走了进来。

经过这十几天的俘虏生活,一众首领身上早已没了草原雄主的桀骜,只剩下卑微的臣服。

众人走到厅中却不敢抬头看台上的年轻藩王,齐刷刷地匍匐在地,额头紧贴冰冷的地砖。

用生硬的夏语参差不齐地高呼: “小王,叩见伟大的......

天可汗!”

“长生天见证,我等愿效忠天可汗!”

“天可汗,万岁!”

李彻高踞主位,俯视着脚下这群人,脸上没有任何表情,眼神冷漠得像是在看一群没有生命的物件。

见李彻如此神态,曲近山瞳孔微微一缩,心中暗道:“此刻殿下的威严,竟是有了几分陛下的模样。”

良久,李彻才端起面前的酒杯,并未饮用,只是用指尖轻轻摩挲着杯壁。

他忽然发出一声极轻的冷笑。

“呵。”

这声冷笑像鞭子一样抽在一众北胡首领身上,顿时抖得更厉害了。

“你们称本王为天可汗?”

李彻终于开口,“那本王倒要问问你们......”

李彻身体微微前倾,语气陡然变得更冷:“本王的父皇,大庆天子,你们又该称之为何?!”

北胡首领们饶是脑子再傻,也被这话惊得面无人色、抖如筛糠,却是一个字也答不出来。

称奉王为至高无上的‘天可汗’,那远在帝都,统御着大庆的皇帝陛下,又将置于何地?!

听到李彻的话,一众奉国将领们眼底闪过一丝失望神色。

时至今日,难不成殿下还对皇帝怀有迂腐的忠孝之心吗?

李彻看着众人支支吾吾的模样,嘴角那抹冰冷的嘲讽渐渐扩大。

最终,在众人惊愕的眼神中,化作一阵响彻厅堂的大笑: “哈哈哈哈!”

就在北胡首领们几乎要被这笑声压垮,以为自己必死无疑之时。

李彻的笑声戛然而止。

他猛地站起身,目光如炬:“想来尔等蠢物也无此等考虑,本王替你们想好了!”

他居高临下,一字一句,如同金科玉律般宣判: “尔等尊孤为‘天可汗’,孤之父皇,大庆天子,当尊为——”

“昊天可汗!”

“天之上,犹有浩渺苍穹,此等尊号才够彰显父皇之皇威,尔等可记住了?!”

“昊天可汗?”

众人眼中满是疑惑。

但当李彻冰冷的目光扫视而来时,他们立刻后知后觉,顿时如蒙大赦,哪里还敢有半分犹豫?

立刻将额头磕得砰砰作响,用尽全身力气地呼喊: “昊天可汗......

大庆正是昊天可汗。”

“天可汗圣明!

昊天可汗至高无上!”

“我等铭记,永生永世不敢忘!”

台下这群北胡首领为了活命而丑态百出,争先恐后表忠心。

台上的李彻则是笑而不语,目光扫过一众奉国将领。

有一说一,便宜父皇对自己不错。

又是奉王,又是天策上将的,出手足够大方。

他李彻也不是什么不知恩情的人,投桃报李,也当封庆帝一个大官。

昊天可汗只是前菜,待到未来有机会,至少给父皇封个更大的官,方显自己孝心难得。

本王看......

‘太上皇’这个官就不错!

想到这里,李彻不由得再笑出声: “好!

好一群......

识时务的俊杰!

来人,看座,赐酒!

今日,孤与尔等......

不醉不归!”

酒菜又上,歌舞再起。

在一阵欢呼声中,宴席继续进行。

陈平之悄悄抹去额角的冷汗,看向李彻的目光充满了更深的敬畏。

他回过头,和一旁的越云对上了眼,却见对方眼中流露着和自己差不多的情绪。

殿下谈笑之间,便厘清了这足以震动天下的名分大义。

风华之灿烂,已有了一派煌煌大气,颇具人君之相。

两人隐隐感觉到,自家殿下身上那股君临天下的气势,已然更加凝实,如渊如岳。

酒席过后,众人各自散去,暂且不提。

却说李彻在上京停留了三日,只为处理北胡事务。

契丹耶律家投降时,受降的是庆帝,但李彻却是实打实地获得了契丹的全部国土,也就不打算计较这些事了。

而这次诸胡臣服,李彻却是不打算再让朝廷掺和。

毕竟北胡是降而未灭,作为战败国,他们自然要拿出足够的利益,而这些利益也自是要全归奉国所有。

李彻首先敲定了一点,北胡诸部族的统治照旧,奉国并不会过分参与他们的内政。

但是,为了表现他们的忠诚,诸部首领也要留人质在奉国才是。

李彻答应放走那些老迈的首领,但要留下他们的继承人。

年轻人气盛,更容易忘记今日的恐惧,再行悖逆之事。

他们需要留在奉国进修,自己会好好教给他们何为仁义礼智信,藩属国又该怎么侍奉宗主国。

而等到那些老首领去世后,首领之位必须由这些在奉国进修的年轻人继承。

除此之外,为了保证边境安宁,北胡各个部族要年年向奉国上供优秀马匹,数量则按照部族规模而定。

李彻还给这进贡之举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岁马!

岁马、质子、称臣......

有这三把利刃直刺北胡国运,只要奉国不过分衰落,这片草原怕是再也不可能出现一个强大帝国了。

当然,李彻也深知做人留一线的道理。

北胡毕竟是彪悍的游牧民族,没有农耕民族的稳定收成,还需要劫掠才能维持民生。

真把他们逼急了,就是不敢和奉国作对,怕不是也会跑到西边去,到时候谁还给自己上供?

于是,李彻又提出了‘互市’之策。

在奉国和草原边境的四十里以内,建设数座集市和交易点,双方边民皆可在此进行商品交换。

北胡人可以得到粮食、铁器、布匹,奉国也能交易到牛、羊、皮革。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