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357章 秦家的风骨!(求打赏!求好评!)(1/2)

听到李彻的话,众人皆是微微一愣。

奉国的文官都是从哪来的,他们可是再清楚不过了。

除了少部分流落到关外的落魄世家和寒门子弟外,其余人要么是被绑过去的,要么是被忽悠过去的。

反正就是连蒙带骗,用尽手段。

李彻对此也从不掩饰,他知道自己做了不好的事情,很多人都是迫于自己的威胁才不得已加入奉国。

但,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

当初的那个情况容不得自己三顾茅庐,用正规的手段请人才。

李彻知道自己绑人不对,但若再给他选择一次,仍会让秋白他们去绑!

主打一个,知道错了,下次还敢!

而大庆的武将则完全不同,要么是像胡强这样的铁杆亲信。

要么是王三春这批罪徒营出身的,都拿李彻当做救自己脱离苦海的恩人。

李彻从未做过对不起他们的事情,故而武将都会以死相报,征战牺牲的也都是武人。

相比之下,文臣们的日子就好多了。

他们要么成了纯粹的学者,要么成了有权在手的官员,在奉国也过上受人尊敬的生活。

唯有秦旌一人,牺牲在了奉国大兴的路上。

固然他也有错,但那些过错也随着他生命的结束,消失殆尽。

以身殉国者,生前之罪自降数格!

初冬的寒风掠过帝都的街道,大雾笼罩,连天空都显得朦朦胧胧。

李彻换了一身素色的衣服,披着沉重的黑色大氅,走出奉王府。

他剑眉紧锁,目光中带有一丝复杂。

胡强、秋白、霍端孝几人小心翼翼地跟在身后,皆是沉默无言。

秦府也在东市,但距离奉王府很远,在东市较为偏僻的地段。

秦家也算是书香门第,称不上世家门阀,但祖上也出过几个三四品大员。

但秦家家风颇严,属于那种死板地遵守圣人道义的家门,而不是将圣人之言当做科举做官的手段。

或许也只有这样的家庭,才能教导出秦旌那样倔强的人。

秦旌生来就是文臣,文臣为国事而死,那本不是他的宿命,却是他的选择。

行至秦府门前,李彻忽然停住了脚步。

“殿下。”

霍端孝上前一步,“要么,还是让臣去吧?”

李彻沉吟片刻,摇了摇头:“去叫门吧。”

一旁的秋白走上去,轻轻扣门。

不多时,一名走路颤颤巍巍的老仆走了出来。

秋白表明了李彻的身份,老仆迟疑看去,却见李彻面容俊朗,只觉得贵不可言。

自是不敢怠慢,连忙请李彻等人入府等候。

秦府一片沉寂,原本该有的仆人往来也不见踪影,只听见院中几个孩子的笑声隐隐传来。

秦府管家迎出来时瞧见是李彻,顿时一惊,连忙跪地行礼。

李彻抬手让他免礼,却未解释来意,只沉声道:“秦夫人可在府中?”

“我家夫人在的,敢问殿下,可是我家少爷出了什么事情?”

老管家语气中带着一丝担忧。

李彻这才反应过来,管家称秦旌为少爷,说明秦旌还未当家。

这个秦夫人应该不是他的妻子,而是他的母亲。

管家见李彻面露不解之色,便出言解释了一番。

原来秦旌父亲早亡,两个哥哥也是早夭,只留下几个孩子。

同辈人只剩他一个独苗,是秦老夫人含辛茹苦地将他拉扯大。

秦旌做官后,也无暇管家中之事,故而仍是秦老夫人主事。

秦旌不在,秦府当中已无当家的男人,只剩下一群女眷。

这也是李彻等人来了半天,却没有秦家人前来迎接的原因。

李彻听后,更是沉默了。

“还请通报一声,本王想见秦老夫人一面,不知是否方便?”

管家见李彻如此客气,连连摆手:“不敢不敢,殿下在主堂稍候,小人这就去请夫人。”

李彻点了点头,带着霍端孝等人步入秦家主堂。

秦家的装修很朴素,不是奉王府的那种朴素,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朴素。

就连大梁的木料用的都是最差的,仔细看还能看到些许毛刺。

在古代,一个寡妇能在京城立足,又拉扯出一位读书人,难度太大了。

秦家的日子,过得不会太好。

看到这些,李彻心中五味杂陈,只觉得更难开口了。

不多时,秦府主堂内已摆好茶水。

秦旌的老母亲林氏端坐在正位之上,她虽因年迈而肤色干枯,面容依然端正,一看便知曾是个有威仪的主母。

一旁是秦旌的妻子赵氏,面色柔和却透着隐隐忧虑,她怀中抱着秦旌年仅三岁的儿子秦洛。

小小的孩童不知所措地看着屋内的陌生人,咬着手指怯生生地躲在母亲怀里。

“秦府不知何事惊动王爷,实在惶恐。”

林氏声音低沉且平稳,语气中不带半分谄媚与惊惧。

李彻沉默片刻,目光扫向妇人怀中的孩子。

还好,秦旌还有个后代。

他沉吟片刻,方才缓缓开口道:“本王今日前来,是为秦旌传一句话。”

林氏眉头微蹙,似察觉到些许不同寻常的意味。

她转头吩咐下人不要让家中孩童入内玩闹,这才坐正身体,目光定定地看向李彻:“王爷,何话如此重要,竟是劳您亲自来?”

李彻一时间竟难以直视她的眼睛。

他低垂着眼眸,低声道:“秦旌……为国捐躯了。”

堂中一片死寂,没有人说话,连积年的铜炉里燃烧的炭火发出的噼啪声都无端地刺耳。

赵氏先是抱紧了怀中的孩子,张了张口却说不出一个字。

她眼圈通红,但那震惊的目光,却死死地看向自己的婆婆。

出乎所有人意料,林氏没有哭,没有惊呼,甚至没有任何哽咽之声传出。

满是褶皱的眼睑微微颤动,胸口微微起伏:“老身问王爷一句,我儿死的……值得吗?”

最终一句问出时,她的目光依旧稳重,仿佛这是平静的一句闲谈。

李彻只觉胸中一滞,却迅速拱手,断然说道: “秦旌之死,重于泰山!

他日史官有言,必是千古留名!”

“其中细节,尚未传到朝堂,本王告知老夫人,还请暂且保密。”

林氏轻轻点头:“王爷但说无妨,老身知道轻重。”

“高丽已灭,奉国东南边境得了至少百年安稳,此等经天纬地的大事,秦旌为首功!”

李彻到最后,还是选择将秦旌犯下的过错掩盖。

功过虽不能相抵,但也不必在家属的伤口上撒盐了。

林氏闻言,长叹一声,抬头望向堂顶。

眼中明明有泪光闪动,却没有坠落。

她忽地一拍扶手,大声道:“好!

好!

好!

吾儿死得其所,大庆之幸,我秦家之荣!”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