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官不如贼(1/2)
“见过,不过不熟!”
李大贵笑道,“但他十五前曾是演武阁的弟子。”
杨明昭双眸一亮,“演武阁的弟子!!”
杨泽也是露出了淡淡的笑容。
而其他人则是露出了不解的神色,他们不明白尚武司指挥使曾是演武阁的弟子对他们有什么用处。
“他是什么出身?”
杨明昭问道。
“保宁府李家!”
李大贵道。
出身是关键,凡是十几年前的演武阁的弟子与杨正山都有一份师徒情分,但是这份情分不一定能让李宝山投靠杨明昭。
比如那些出身勋贵家族的演武阁弟子,他们肯定不会轻易投靠杨明昭,毕竟他们背后还有家族,他们的家人还在京都。
但如果李宝山只是出身于一个普通的武道家族那就不一样了。
他不需要顾忌太多,甚至还有可能能带着整个李家一起投靠杨明昭。
其实李大贵也只是见过李宝山一面而已,但是李宝山还有一个特殊的地方,他是演武阁第一个出身于地方武道家族的弟子。
演武阁开办之初,弟子大多来自京都的勋贵,演武阁第二年招生才有江湖宗门的弟子加入演武阁,直到第三年各地武道家族的子弟才逐渐加入演武阁。
而李宝山恰恰是演武阁第二年招生时加入的演武阁,那时候杨正山去演武阁还算勤快,李大贵偶尔也会跟着杨正山去演武阁。
李宝山在演武阁时,杨正山多次指点过他,而他的资质也很不错,杨正山对他的印象还很不错。
不过李宝山的出身限制了他的发展,保宁府李家只是个小家族,李宝山从演武阁毕业之后,虽然得到了演武阁的推荐,但却只得到了一个尚武司小旗的官职。
最初几年,李宝山的发展还算不错,从小旗到总旗,再到百户,四五年的时间就升迁了几次。
但是后来就不行了,张栾辞去尚武寺寺卿之职后,尚武寺就逐渐变了质,如今的各地宗门弟子把持尚武司,把尚武司当成了以权谋私的工具。
像李宝山这样背景比较小的武者,在尚武司很难继续晋升。
就这样李宝山的百户官职一做就是五年,最后实在是没办法,只能找门路,把自己调回保宁府尚武司,也想着借助尚武司的力量为家族谋一些私利。
府级尚武司指挥使听起来似乎是个不小的官职,但实际上它跟百户差不多,府级尚武司总共也就只有几十名武卫而已。
杨明昭听了李大贵的提议,笑道:“那就请这位李师兄帮帮忙!”
“属下可以潜入城内!”
李大贵说道。
杨明昭呵呵一笑,随即就书写了一封信件。
“咱们家的牌子你带了吗?”
李大贵摇摇头,“那东西怎么能带出来!
万一被人知道了可能会引来很多麻烦!”
每个家族都有属于自己的身份标志,杨家也有,杨家以前的护卫和奴仆都是拥有一个身份令牌的。
可是现在在大荣境内造反,岂敢拿着杨家的身份令牌?
杨明昭想了想,将自己的私印拿了出来,在信中盖上了。
“今夜就去,如果李宝山愿意念以前的情谊,就让他帮忙打开城门,如果他不愿~~”
后面的话,杨明昭没有说。
如果李宝山不认杨家,那该如何做?
李大贵道:“属下明白,如果他不愿,我会趁机了解了他的性命!”
杨明昭微微颔首,将信交给了他。
既然李宝山不认杨家,就代表着他与杨家没有任何情谊了,与杨正山的师徒缘分也就结束了,那双方只能成为敌人。
为了保证自己的身份不泄露,杨明昭只能杀了他,并且还要当机立断,当时就杀了他。
…… 保宁府城内。
知府李文春,同知徐福生,利州卫指挥使孙德荣以及尚武司指挥使李宝山四人坐在大堂中商量防守城池的事情。
保宁府尚武司虽然只有四十多为武卫,但它代表的是保宁府境内的江湖势力。
别的不说,就说这城内就有三家武道家族。
这三家武道家族在整个大荣都算不上什么,但是在保宁府却代表着武道的最高水平。
一县之地可能只有十几二十个武者,但是一府之地不会只有一两百的武者。
还是那句话,武者的分布存在聚集效应。
越是繁华的地方,武者的数量就会越多。
一座府城的武者数量可能就会汇集整个府过半的武者。
宗门的驻地可以选在深山老林中,可是一个家族的住址绝对不能放在深山老林中。
因为宗门的弟子都是武者,而家族的子弟很大一部分其实就是普通人。
李宝山今年有三十八岁,他身材偏瘦,面容周正,算不上帅气,但也不丑,就是普通人的长相。
能从演武阁毕业就证明他的修为和资质都不差。
从演武阁毕业需要后天四层的修为,而如今李宝山的修为已经达到了后天七层。
这在保宁府已经是数一数二的高手。
因此他有资格坐在知府李文春和利州卫指挥使孙德荣面前。
知府李文春,是一个干巴巴的小老头,他在保宁府已经做了七年知府了,可以看出他也只是在朝堂中没有背景的官员,否则他绝对不会在保宁府一呆就是七年。
李文春做事十分老道,关闭城门,守城待援的决意就是他做出来的。
堂中,李文春看了看孙德荣和李宝山,声音嘶哑的说道:“孙大人,李大人,你们可有退敌之法?”
孙德荣看向李宝山,他这个利州卫指挥使其实就是一个摆设,手下的军户就是一群农户。
整个利州卫按理说应该有五千六百名兵丁,但实际上他只能凑齐两千多名兵丁,这两千多名兵丁轮番来府城驻防。
能做到这一步,他已经很不容易了。
至于说退敌,别开玩笑了,利州卫的兵丁大部分都还没有打过仗,甚至都没有见过血,指望他们打仗,还不如从城内招募青壮。
起码城内的青壮为了保护家人愿意拼命,而利州卫的兵丁估计现在都在想着怎么逃跑。
孙德荣知道自己的能力不行,也知道自己麾下的那些兵丁是什么货色,所以他把希望放在了李宝山身上。
李宝山神色肃然,问道:“敢问太守可了解城外的贼军?”
说实话他并不清楚太平军的来历,也对太平县的了解不多,因为在巴蜀,有好几拨叛军,而太平县的杨明昭在这几拨叛军之中排名最末。
因此平日里李宝山就算是会关注叛军,也会将注意力放在巴蜀南部的黑虎王和九天王身上。
不过李文春倒是比较了解太平县的情况,他说道:“城外的贼军来自太平县,其首领名叫杨照,这人的来历非常神秘,别说外人,就连他们内部的人员都不清楚这位杨公子的来历。”
“有人猜测他来自一个富商家族,也有人猜测他背后有武道势力支持,因为他身边有不少武道高手!”
“他在太平县分田地,修灌渠,练农兵,建寨堡,仅仅两年多的时间,他就将太平县打理的井井有条,让百姓变得人人能吃饱,家家有余粮!”
听了他的话,李宝山三人面面相觑。
“这不是贼吧!”
李宝山有些怀疑的说道。
李文春的神色也颇为复杂,“对乡绅富户来说,他是贼,因为他把乡绅富户的田地分给了贫民百姓,但于贫民百姓来说,他就是一个大好人,是青天大老爷!”
四人沉默了下来。
贼,他们都讨厌。
但是像太平县的这些叛军,他们却不知道该如何评价。
“哎~~”
李文春长叹一声,说道:“老夫为官三十载,做过数任知县,但却从未让治下如同太平县那般太平!”
李文春是一个精干的能官,每到一地任职,他定会兴修水利,劝农兴农。
可惜身在官场,他受到的限制太多了。
这也做不得,那也不能做,乡绅不能打压,豪强不能得罪。
这让他做事都是束手束脚的,总是办不成事。
“太守,现在不是说这些的时候,我们还是想想该如何退敌吧!”
同知徐福生提醒道。
“嗯,先说说退敌之策吧!”
李文春点点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