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尚武寺、演武阁(1/2)
时间一天天过去,进入五月份之后。
皇商司也完成了组建,设立主官郎中一名,从五品,副官员外郎两名,从六品,下辖主事若干,正七品,司务若干,从九品。
原户部员外郎李昌孝升任皇商司郎中,罗裳、王振泽、林琦、张青松、齐廷、甄杨氏六大代理商入皇商司任主事。
对于六大代理商充任主事的事情,吏部内部也是吵了好几天。
其主要原因在甄杨氏身上,大荣军中有一些巾帼女将,但是在文官体系中却从未有过女子为官。
甄杨氏能任主事,也算是破天荒了。
不过这跟杨正山没有关系,杨正山没有帮甄杨氏说话,毕竟他现在管不到皇商司的头上,别看建立皇商司是他提出来的,实际上皇商司跟他没有半点关系。
皇商司归属于户部管辖,又皇城内官监监管,无论是户部还是内官监,他都插不上话。
所以现在他已经无法插手皇商司的事情,自然也不能帮甄杨氏。
不过延平帝倒是很看重杨正山的提议,当初杨正山就推荐六大代理商任皇商司的主事,所以最终延平帝就按照杨正山最初的建议敲定了此事。
甄杨氏破天荒的成为了大荣外朝文官体系的第一位女官。
当六大代理商入皇城接受赐官之后,甄杨氏来到靖安侯府,对杨正山磕了三个响头。
“民妇拜谢侯爷,侯爷提携之恩,延州甄氏没齿难忘!”
甄杨氏跪在杨正山面前,眼眶微红,声音哽咽的说道。
她这一路走来有多不容易唯有她自己最清楚。
从一个后院妇人到如今御赐官身,披上官袍,这一切都可以说是杨正山的提携。
当初若不是杨正山在腾龙卫招商引资,她也无法保住延州甄氏的家业,更无法让延州甄氏的家业变得更加庞大。
之后若不是杨正山选中她成为六大代理商,让她受到了重山镇的庇护,她同样无法保住延州甄氏的家业。
而如今,若不是杨正山的推荐,她也无法得到御赐官身,入皇商司,充任正七品主事。
表面上看,杨正山似乎从未主动帮过她,但实际上她和延州甄氏今日的一切都跟杨正山脱不了干系。
如今她有御赐官身,这是她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别说她了,罗裳、王振泽等人又何曾想到自己有一天能做官?
见她如此激动,杨正山捋着胡须,和煦的笑道:“甄夫人还是先起来吧!”
“侯爷大恩,没齿难忘!”
甄杨氏起身,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拭去眼角的泪珠。
“你既然已入皇商司,那就应该明白陛下的需要!”
杨正山一边说道,一边看向罗裳、王振泽等人。
“陛下建立皇商司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赚银子!”
“只要你们能让陛下满意,日后你们再进一步也不是没有可能,但如果你们不能让陛下满意,那皇商司未来还可能会裁撤掉!”
延平帝对皇商司抱着很大的期望,而他的期望就是银子。
眼前六位虽然已是皇商司的主事,但是他们想要保住自己的官位,还要让延平帝满意才行。
赚不到银子,呵呵,别说官位了,恐怕连身家性命都要搭进去。
别看现在朝堂上的百官似乎已经认同了皇商司的存在,可实际上大家现在都在盯着皇商司,一旦皇商司犯错,或者办事不利,那就会有无数人站出来将皇商司掀翻。
所以接下来罗裳、王振泽、甄杨氏六人还要面对更加严峻的考验。
“我等明白,我等定会不负陛下所托,也定会不负侯爷的提携之恩!”
罗裳沉声说道。
杨正山满意的点点头,又说道:“重山镇那边还需要你们多多照顾,你们最少也要帮重山镇把那些债务还上!”
“只要能做到这一点,那你们就没有辜负老夫的提携!”
“侯爷放心吧,大不了到时候我们不用钱庄还债了!”
王振泽笑呵呵的笑道。
他们手中的债票是最多的,同时他们在重山钱庄中的存银也是最多。
只要他们不去重山钱庄挤兑,那重山钱庄就不会出问题。
而对他们来说,用几十万两银子换一个官身,那绝对是值得的。
“那可不行,老夫定下的规矩不能破,你们只要权衡好两座玻璃作坊的销量即可!”
杨正山摆摆手,笑道:“至于其他,老夫也不能让你们做亏本的买卖!”
规矩不能破,那是杨正山用总兵府和自己的信誉立下的规矩。
这规矩若是破坏了,虽然可以让总兵府减少数百万的债务,但也会让他和重山镇总兵府失去信誉。
几人听了这话,都不由得称颂道:“侯爷仁德!”
尔后,杨正山在府中宴请了几人。
自此之后,皇商司算是成立了,有了官身的加成,罗裳六人行事也方便了不少。
而接下来玻璃物件的价格会降低,但是两座玻璃作坊会紧接着推出玻璃器皿。
玻璃茶具、酒具、餐具等等,都会进入市场。
虽然这样一来,玻璃制品的价格会降低,但是随着玻璃制品走进千家万户,就会形成薄利多销的情况,六大代理商和皇商司的收益会不降反增。
至于其他,杨正山也管不了了,他现在只要罗家玻璃生意的三成份额补贴家用即可,其他的事情他根本就不想管。
而随着皇商司的建立,关于掌控江湖的事情也提上了日程。
一连数日,杨正山都被延平帝召到皇城中议事。
不只是他,周茂、段瑞、梁储等等也被召见,时不时还会叫上内阁的几位阁老,以及兵部、刑部和大理寺的主要官员一起讨论。
关于如何掌控江湖,目前已经确定了一个方向,那就是建立一个新的衙门,专门负责此事。
相比于皇商司,这个新衙门权力更大,影响也更广。
所以对于此事,延平帝更加重视。
时间一晃进入了五月中旬,关于掌控江湖的各项政策基本上都定下来了。
大体上符合杨正山上奏的提议,当然这并不是说这些都是根据杨正山的提议制定的,实际上杨正山、周茂、段瑞几人的提议都大差不差。
他们都倾向于建立一个新的衙门,且都有拉拢江湖宗门的想法。
杨正山唯一特别的地方,其实是武道学院。
但相比于其他两个提议,武道学院反而是最不重要的提议,最起码对当前的朝廷来说,是最不重要的。
五月十五,早朝之后。
延平帝再次将众人召到御书房中。
一同来的还有内阁的几位阁老,以及兵部尚书王路,刑部尚书卫荣,大理寺卿闫瑞书。
这算是一次小朝会了。
延平帝看了看宋元阁,说道:“宋阁老,你来说说内阁的意见吧!”
宋元阁清了清嗓子说道:“按照这几日的商讨,内阁制定了一份章程。”
“第一,改限武令为尚武令,将民间江湖势力划分为三个等级,第三等,授宗主令,赐七品官身,限定宗门弟子数量不得超过三百人!”
“第二等,授宗主令,赐五品官身,限定宗门弟子数量不得超过五百人!”
“第一等,授宗主令,赐三品官身,赐飞鱼服,限定宗门弟子数量不得超过千人!”
“宗门等级评定具体细则……”
“第二,设尚武寺,刑部镇武司和大理寺武直处并入尚武寺,尚武寺设寺卿一位,正三品,左右少卿,正四品,左右寺丞,正五品……”
“下辖十三省尚武司,每司设指挥使一位,指挥同知两位,指挥佥事四位……”
“第三,设演武阁,演武阁与国子监同品,设演武阁武正,从四品,武司两人,正五品,掌军武训导之事,分为武道、兵法、练兵、器械、医药五科!”
前两条与杨正山的提议大差不差,唯独第三条与杨正山提议有很大的差别。
杨正山是想建立一条从下到上的完整的武者培养体系,但最终商定之后,只设立了一座演武阁。
至于原因,没钱!
而演武阁也不是单纯的武道学院,更像是一座军事学院,所教授的内容包含武道、兵法、练兵、器械和医药五科。
器械即为打造军用器械,如座弩、攻城器械等,培养的是工匠。
医药则是为了培养军医。
这两项是杨正山强烈要求加上的。
武者修炼离不开医药,而武者战斗更是离不开兵甲。
无论是军中,还是其他,但凡跟武道有关,就离不开这两项。
既然是武道和军事学院,那自然不能少了这两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