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一章购置新船(1/2)

待崔洪涛离开之后,杨正山来到了余通海的书房。

书房中,余通海正与孙程伏案书写着他们在李盛王朝的见闻,其实他们并没有深入李盛王朝,只是在李盛王朝最南端的群山府城有所停留,而他们打听到的消息也都是从群山府城内收集的。

杨正山翻看着他们写好的内容,若有所思。

从两人的所见所闻中可以看出李盛王朝的民生状态并不好,群山府城内的百姓无论是精神状态还是身体状态都不好,应该是长期处于饥饿状态下的结果。

这也正常,按照之前孙程所说,李盛王朝的叛军是从四年前爆发的,也就是说这一场内战已经持续了四年。

持续四年的战争足以让整个李盛王朝陷入饥饿和贫困之中。

毕竟李盛王朝疆域并不大,差不多相当于大荣的一省之地,还不如辽东地区。

辽东地区是指辽远省、平原省、山河省的一大半区域,只是辽东地区就比李盛王朝大两倍有余。

区区一省之地,一场内战却持续了四年,结果可想而知。

杨正山想了想,也坐在了旁边,取来一份空白的文书,书写起来。

他要将此事上奏给皇帝老儿,涉及到李盛王朝的政权交替,这事绝对不是他能做主的。

同时他若是想与李盛王朝继续交易,也要得到皇帝老儿的同意才行。

至于皇帝老儿会不会同意,杨正山心里也无法猜测。

很快,三人就整理出一份奏折和一份卷宗,杨正山带回了卫城,让人送去了靖安府的驿站,由驿站送往京都。

至于与李盛王朝的贸易,只能暂时停下,在没有得到皇帝老儿的同意之前,杨正山觉得还是先不要再与李盛王朝贸易为好。

不过这不意味着余通海和孙程就能闲下来了。

与江南那边的航线,余通海已经交给了薛平和宁波负责,等过段时间他们还会培养其他的副手来接替薛平和宁波,出航不单单是为了贸易,还是为了培养人才。

杨正山为何时隔三个月才让船队前往李盛王朝,一是因为水师需要训练,二是因为航海人才不足。

三个月的时间不足以让一个普通士卒变成一個精锐的水兵,也不足以让一个完全没有接触过航海的人拥有丰富的航海经验。

但是却可以让他们适应在大海上航行,让他将航海的基础知识熟记于心。

然后以老带新,慢慢积攒经验。

这样才能培养出一支强大的水师,一群擅长航海和海战的武官。

现在不能与李盛王朝进行贸易,这显然影响到了杨正山的计划,不过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李盛王朝不能去,那就去德盛王朝。

余通海和孙程休整五天之后,再次带着二十多艘战场和商船出海了,前往德盛王朝。

就在余通海和孙程出发的第二天,罗裳来到了腾龙卫。

罗裳这是刚从江南回来,本来他是想等罗琛回到江南之后,他就返回辽东,结果杨正山又给他们安排了一件事,他就在江南多待了两个多月。

卫司衙门内,罗裳来到杨正山的书房。

“辛苦你了!”

杨正山看着消瘦了不少的罗裳,关切的说道。

罗裳哈哈一笑,说道:“大人说笑了,在下可不辛苦!”

杨正山莞尔,为他倒上一碗茶水后问道:“船队没有遇到意外吧!”

罗裳自然不是一个人回来的,他是跟着腾龙卫的船队回来的。

“没有,一路都很顺利,大人交代的事情也办成了!”

罗裳说道。

“哦!

买了几艘船?”

杨正山来了兴趣,问道。

他交代给罗裳的事情就是买船。

腾龙卫目前拥有战船一百多艘,其中大福船两艘,海沧船八艘,哨船十六艘,子母船二十四艘,鹰船八十艘,这是一卫水师的标准配置。

除了战场之外,腾龙卫还拥有八艘商船,就是杨正山从辽安张家买的那八艘商船。

虽然大福船和海沧船也能运货,但它们毕竟不是货船,运载的货物远不如货船。

如果江南、李盛王朝、德盛王朝这三条航路全部打通,眼下的商船肯定不够用,所以杨正山就让罗裳在江南再买一些商船。

“嘿嘿,十八艘!

四艘福船,十四艘快船。”

罗裳说道。

杨正山眉宇一挑,“这么多!”

“不止这些,我还在江南的一家造船厂定了两艘福船和十艘快船!”

罗裳看了看杨正山,又说道:“不过大人,这些船你可要分我一些,我要两艘福船,六艘快船就行。”

杨正山一阵无语,这家伙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组建船队了。

不过这也正常,短短的三个月,腾龙卫就在辽东和江南的航线中赚到了将近十万两银子,差不多每次都有一万多两的利润。

这么大的利润,罗裳自然会眼馋,想要组建自己的船队也是情理之中。

“那十八艘商船都一起回来了?”

杨正山问道。

“嗯,现在就停靠在码头上!”

罗裳道。

杨正山微微颔首,“质量如何?”

“虽然是旧船,不过维护的很好,再用个十年没有问题!”

罗裳说道。

“嗯,这些船都是腾龙卫的,你等造船厂里的那批船吧!”

杨正山很干脆的说道。

“呃!

大人,能不能先匀给我几艘,我先培养一下船工!”

罗裳有些不情愿的说道。

他现在手里是没人没船,想要打造一支船队还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行。

按照他的想法,接下来他先去招募一批经验丰富的船工,然后再招募一批新船工,训练上两三个月,等到九月十月份就可以出海了。

至于船老大,他已经请好了,还请了两位。

“船工?”

杨正山笑了笑,“你把船工丢到水师营地里训练上两个月就行了,等新船来了直接出海就行!”

商船的船工要比战船的船工容易培养,只需要会操船就行。

“也对!”

罗裳一琢磨,觉得这样也行。

“那好,我就等那批新船吧!”

杨正山呵呵笑道:“多招募一些船工,腾龙卫也缺少船工!”

十八艘商船需要的船工可不少,最少也要四五百人才行,水师将士可以临时在商船上做船工,但早晚都需要人接替他们才行。

嗯,就从腾龙卫内部招募即可,也算是为腾龙卫的军户们增加就业岗位了。

“呃!”

罗裳没想到杨正山这么快就又给他安排了一个差事,“大人,这事衙门来做更合适!”

“嗯,我会从衙门中安排两个人配合你!”

杨正山说道。

衙门内的文吏都很忙,能抽调两个人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杨正山只能抓壮丁,让罗裳来负责此事。

“好吧!”

罗裳想了想,也没有拒绝,反正他也要招募船工,多招募一些也不算麻烦。

再说以衙门的名义招募肯定比他自己私自招募更容易。

…… 罗裳办事很利索,来到卫城的第二天就带着两个文吏出城招募船工去了。

他的动作自然瞒不过卫城内的其他商人,很快不少商人就找他打听他招募船工做什么,他也没有隐瞒,直接说明了自己要组建船队。

其他商人听闻此事,也不由的心动起来,纷纷跑去卫司衙门求见杨正山,想要问问现在他们是不是也可以组建船队了。

当初杨正山可是说过,等航路打通,就允许他们组建船队的。

虽然现在只打通了与江南的航路,但他们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