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娱乐圈里的最大靠山(2/3)
“所以我有更好的办法。”
陈秀眼神冷静,“你记得我说过,我爸留下的日记吗?”
苏筱一怔。
“里面有一页,记录了九十年代我国驻某国使馆遭遇袭击时,一位战地记者冒死传递情报的事迹。
那人叫周临川,而他的女儿……”
他缓缓道,“就是都灵的母亲。”
众人皆惊。
“这……从来没听你说过!”
都灵瞪大眼睛。
“你母亲当年签过保密协议。”
陈秀望着她,“但她允许我把这段历史写进剧本里??
前提是等到合适时机。”
苏筱忽然明白了什么:“你是说,借这次危机,把真实故事公之于众?”
“不是炒作。”
陈秀摇头,“是正名。
让所有人知道,《万里归途》不是虚构的英雄主义,而是无数普通人用生命书写的现实。
林曜可以玩绯闻,但我们有真相。”
会议室内,投影仪亮起。
陈秀将一份加密文件解码播放??
是外交部档案馆提供的部分解禁资料,佐证了电影中外交官逆行救援的情节真实性。
紧接着,他放出都灵母亲年轻时的照片与采访录音片段。
“接下来三步走。”
他环视众人,“第一,由都灵发布声明,讲述家族往事,并澄清戒指事件;第二,联合主流媒体推出专题报道《银幕背后的归途》;第三,提前释放电影幕后纪录片花絮,重点展示实地取景、群众演员真实经历。”
“风险不小。”
孟子义提醒,“万一被反咬‘消费烈士’呢?”
“所以我们必须占据道德高地。”
苏筱接过话,“我马上重写一篇长文,标题就叫《为什么我们非拍这部电影不可》。
我会写陈总的童年经历,写都灵妈妈的故事,写每一个参与者的初心。”
“我来联系央视纪录频道。”
陈秀补充,“他们一直想做一期文化人物特辑,正好借这个机会,把主创团队的真实面貌呈现出去。”
中午十二点,都灵的微博率先发声。
她晒出母亲旧照与泛黄的记者证,配文:“这不是剧本,是我爸死在战火前最后一通电话里对我说的话。”
短短两小时,转发破五十万。
同一时间,苏筱的文章刷屏朋友圈。
无数读者留言:“原来和平真的有人在拼命守护。”
“突然理解了片尾那句‘欢迎回家’有多沉重。”
傍晚,#万里归途真实事件#登上热搜榜首。
官方媒体跟进报道,证实影片改编自真实撤侨行动。
而林曜的绯闻话题,则被挤下热榜前十。
当晚八点,陈秀家再度聚齐。
餐桌上摆着火锅,蒸汽氤氲。
“厉害啊你们。”
陈都灵涮着毛肚,“我现在粉丝涨了二十万,评论区全是问川菜馆地址的。”
“等电影上映,请全组去你妈店里搓一顿。”
苏筱夹起一片牛肉,“前提是别再乱借道具了。”
“记住了!”
都灵举筷发誓。
饭吃到一半,陈秀手机响起。
来电显示:章译。
他走到阳台接听,声音压得很低。
几分钟后返回,神色复杂。
“怎么了?”
苏筱问。
“章导说,林曜刚刚召开记者会。”
陈秀缓缓坐下,“他承认了绯闻对象是他表妹,解释戒指只是家族传承物品,顺便向《万里归途》全体主创道歉。”
“这么快认怂?”
孟子义惊讶。
“不止。”
陈秀眼神深邃,“他还宣布退出白玉兰提名竞选,说不想让私人问题影响作品评价。”
火锅咕嘟作响,众人面面相觑。
“演得挺像那么回事。”
苏筱冷笑,“转头又能赚一波好感度。”
“但他低估了一件事。”
陈秀轻声道,“观众的眼睛,比流量聪明。”
果然,不到半小时,网友扒出林曜表妹实为其前女友,且两人多次共同出境旅游。
所谓“家族传承”
,纯属谎言。
舆论瞬间反转,#林曜道歉不诚恳#再次登顶热搜。
这一夜,大唐团队守着数据曲线,见证着一场没有硝烟的胜利。
凌晨,众人散去。
苏筱站在阳台上吹风,陈秀递来一件外套。
“累了吧?”
他问。
“有点。”
她靠在他肩上,“但值得。”
远处城市灯火如星河铺展。
“你知道吗?”
苏筱忽然说,“从小到大,我一直觉得‘家’是个脆弱的东西。
它可以因为一次背叛崩塌,也可以因一场争吵瓦解。
所以我宁愿孤独,也不愿冒险。”
“但现在呢?”
“现在我发现,家不一定非得是血缘组成的屋子。”
她抬头看他,“它可以是一群人,为了同一个信念站在一起。
哪怕外界风雨如晦,只要灯还亮着,就有人等你归来。”
陈秀搂紧她肩膀。
“所以,”
她轻声问,“我能正式搬进来住吗?”
他笑了:“你还记得第一次来的时候,说要睡主卧,被我们仨集体否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