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78章 朱由校和他忠诚的京城!(1/2)

紫禁城厚重的宫墙挡不住晚秋的瑟瑟秋风,也挡不住朱由校心中那丝按捺不住的好奇。

登基整整一月,案牍劳形,他终于寻到一个空隙,要去亲眼看看,亲耳听听,这座大明王朝的心脏——1620年的北京城,究竟是何等模样。

换上寻常富家子弟的细绸圆领袍,束上青布网巾,朱由校踏出了承天门。

身后半步,面白无须、眼神低敛的“管家”

魏忠贤亦步亦趋,虽穿着朴素,那份长久浸淫权势的气质却难以完全掩藏。

前后左右,三三两两的“行人”

、“商贩”

,眼神不经意的扫过周围的任何危险因素,不着痕迹地将任何故意靠近陛下的人或事隔开丈许距离。

这些是系统出品,由魏忠贤精心挑选、换了便装的锦衣卫好手。

朱由校兴致盎然,自正阳门而出,沿着棋盘街一路向北。

街上车马粼粼,行人摩肩接踵,吆喝叫卖声此起彼伏。

绸缎庄、瓷器店、酒楼茶肆门庭若市,高大的牌坊彰显着商家的实力。

空气中混杂着食物的焦香、牲口的臊味和京城特有的尘土气息,一股混杂着蓬勃生命力的喧嚣扑面而来。

这才是活生生的北京!

远比奏章上冰冷的文字要生动万倍。

穿街走巷,越往里走,繁华渐褪,市井本真浮现。

在一个不太起眼的巷口,阵阵诱人的食物香气吸引了朱由校的注意。

一个小食摊支在那里,灶上小火煨着一个小铁锅,里面炖煮着酥烂肥瘦相间的五花肉,汤色红亮醇厚。

旁边的平底鏊子上,正煎烙着一个个雪白暄软、裹着红豆沙馅的馅饼,滋滋作响,焦香扑鼻。

“贵人,尝尝咱家的炖肉配馅饼?

老汤熬煮,管饱解馋!”

摊主一脸笑容的冲朱由校招呼着。

摊主是个头发花白、佝偻着背的老者,一旁还坐着个约莫七八岁的男孩,正眼巴巴地看着鏊子上的美食。

朱由校腹中馋虫大动,顿感新奇:“就这里吧!”

“哎,好嘞!”

老摊主手脚麻利地摆好矮桌小凳,盛上肉和饼。

魏忠贤立刻上前,从袖中滑出银针,熟练地探入肉汤和饼馅检验,又另取一份自己先尝了几口,片刻后方才躬身退开:“少爷,可用了。”

随即从怀中掏出干净的铜钱付账。

朱由校坐下,尝一口炖肉,入口即化,咸鲜中带着微微酱香;再咬一口馅饼,外酥里嫩,豆沙甜糯,确是难得的美味。

他见老者慈爱地看着孙子小口啃饼,心头微暖,便问道:“老丈,这买卖营生可还过得?”

老者叹了口气,浑浊的眼睛里带着深深的无奈: “唉,贵人面前不敢瞒,也就混个糊口。

这京城米贵薪柴贵,挣点铜钱不容易,刨去本钱和每月那‘巡街老爷’和‘街面好汉’的份子,也就刚好够咱爷孙俩喝点杂粮糊糊,饿不死罢了。”

“‘巡街老爷’?

‘街面好汉’?”

朱由校眉头微蹙。

“就是…五城兵马司巡街的爷们,月月总要孝敬些茶水钱…还有那些城狐社鼠,地痞无赖…”

老者声音更低,带着恐惧, “前些年更狠,动辄打人砸摊子。

还好,现在的皇爷虽然年轻,但是心里还是惦记咱们这些百姓的,那些穿飞鱼服的爷们到处拿贪官,查得严!”

“这巡街的老爷也不敢太明目张胆地要钱了,只是…隔三差五带人白吃一顿,也就罢了。

连那些泼皮最近也不敢来敲诈勒索,生意好了很多,这不偶尔还能给孙儿买张饼吃”

老者宠溺的摸了摸孙儿的脑袋,孙儿抬头看向老者,还以为老者要吃他的饼,不舍的看了一眼,最终还是双手支到老者嘴边,“爷爷,你吃,孙儿吃饱啦!”

“乖孙儿,你吃吧,爷爷不饿”

老人把饼推回去,又捏了捏他的脸。

pS:明代文献《宛署杂记》记载:北京民间称祖父为“爷爷”

,称祖母为“奶奶”

,这一用法在北方地区尤为普遍。

(预判) 朱由校看着心头一软,吩咐道:“给他们都上一份。”

左右护卫连那孩子都得了份饼,老人知道这位面善的贵人是照顾自己的生意,感激得连连作揖道谢。

朱由校正待再问些家常,忽被一阵阴阳怪气的声音打断: “哟!

老棺材瓤子,买卖不错啊?”

一股带着恶意的汗气混着廉价酒味扑来,三个歪戴着帽子、敞着怀的汉子晃悠到了摊前,为首的是个獐头鼠目、绰号“过街鼠”

张三的泼皮。

他们前些日子风闻锦衣卫有大动作,缩在窝里躲风头,存粮吃尽,便来寻这孤老好欺的摊子“开张”



张三一脚踩在摊子旁的木条凳上,唾沫星子乱飞,“哥几个今天帮你看摊护巷,费神费力,给兄弟们仨瓜俩枣弄点辛苦钱花花?”

老摊主脸色煞白,手抖得几乎拿不住碗,嘴唇哆嗦着:“张…张爷,小老儿今天刚开张,还没…还没几个大子儿…”

“没钱?”

张三三角眼一横,狞笑着凑近老人身边,声音阴冷,“你看你家这小孙子如此伶俐,万一是那天在路上磕着碰着…可不是什么好事…”

他威胁地瞥了一眼老者身边吓得直往后缩的小男孩。

小男孩似乎很害怕,怯生生的说了一句:“爷爷…这个坏人,怎么又来了”

然后看了一眼朱由校手里刚咬了一口的馅饼,小声嘟囔了一句:“上次他和那几个巡街的大叔在张瞎子摊位上白吃了好多,张瞎子伯伯好几天没摆摊…”

这句话声音不大,却清晰地落在了朱由校和旁边护卫的耳朵里。

老者如坠冰窟,浑身颤抖。

他知道这群人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看着孙子惊恐的眼睛,他绝望地掏向怀里摸索自己今日所剩无几的铜钱。

就在此时,朱由校放下了手中的碗。

他神情平静无波,只淡淡地问了一句:“哦?

这‘护巷费’,要多少钱?”

张三斜睨了朱由校一眼,看他穿着细绸,像个富商子弟,身后又只有一个“管家”

模样的人,便以为是外地商户不熟规矩,胆子更肥了: “不多不多,看你这身打扮是个明白人,一顿饭钱,给我三两银子!

以后这条街,提我张三的名字,好使!”

“三两银子?”

朱由校轻轻一笑,“倒是好大的胃口。

我只问一句,这钱,是官府让你收的?

还是哪位王公大臣允了你这差事?”

张三没料到对方敢这么问,愣了一下,随即恼羞成怒:“官府?

他管得着爷爷发财?”

“告诉你,少废话!

不给钱,今天你这饭也甭想吃安生!

这老东西的摊子,也甭想摆了!”

说着就要上前掀桌子。

“放肆!”

魏忠贤厉喝一声,正准备叫人过来,却被朱由校举手拦住。

“大胆刁民!

天子脚下,竟敢敲诈勒索,强抢民财,威胁幼童!

瞎了你们的狗眼!”

朱由校的声音陡然转冷,一股无形的威严弥漫开来。

“嘿哟,搁这装什么大头蒜!”

张三犹自叫嚣,但已觉对方气场不对。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