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55章 大洋秩序的奠基者(2/2)

这等效率,放在大明原有的匠作体系之中,无异于横竖碾压!

要知道,如果你想在明朝建造3000料的大船,你首先寻得合百年之龄的参天巨木——楸木、楠木、杉木...

单单主龙骨一项,便需长十二丈(约36.

5米)、径宽三尺(约1米)的巨材!

辅料清单令人望而生畏:铁钉八千枚、桐油三百斤、麻絮两百斤、帆布十二匹......

且新伐巨木需浸泡“去膏去汁”

三个月,再移至通风避雨处自然阴干二十四至三十个月之久。

“若无‘系统’在握,朕欲得一艘堪用之三千料战船……”

朱由校唇角微勾, “从立项到下水,没有三年五载绝无可能,期间跋山涉水的运费损耗、工部官吏的层层盘剥...

桩桩件件都是拦路虎、绊脚石!”

“朕岂能空等三年?

朕要的船,如今一日可得!

而且是带炮、带火枪、全副武装的好船!”

朱由校眼中寒光一闪,目光仿佛已越过这乾清宫的琉璃瓦顶,扫过白山黑水,掠过蒙古草原,直抵南海波涛。

“到那时,朕的大军早已……”

他指尖在扶手上重重一扣,心神激荡。

“北征大漠,犁庭扫穴!”

“南抚海疆,扬帆南洋!”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