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5章 晦极而明(2/2)

依《皇明祖训》:‘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皇长子朱由校殿下,乃先帝长子,年已十五,聪慧仁孝,足可亲政。

今值国本动摇,神器飘摇之际,唯殿下速正大位,方能乾纲独断,震慑宵小,使四海归心,天下安宁!

此乃祖宗法度,亦是万民所望!

臣刘一燝,泣血再请!”

这一番引经据典、掷地有声的陈词,将“继位”

提升到“遵祖制、安天下”

的高度,既堵住了悠悠众口,又给足了朱由校台阶。

其余大臣看向刘一燝的目光,复杂难言,有钦佩其机敏,亦有暗叹其“抢功”

之快。

“臣等——谨请殿下,继承大统,克绍丕基!”

在刘一燝的带动下,殿内群臣再无犹豫,齐刷刷伏地叩首,山呼之声如海潮般汹涌澎湃,震得窗棂嗡嗡作响,案几上的茶盏水面涟漪不断: “请殿下即皇帝位——!”

“请殿下即皇帝位——!”

朱由校沉默着,这沉默仿佛持续了很久,阁内空气几乎凝固。

终于,他缓缓起身。

少年身形尚显单薄,一袭素服更添几分清冷,然而当他站起的那一刻,一股无形的、令人心折的威严,自他挺直的脊背、沉静的双眸中沛然勃发!

他步履沉稳,走下那象征性的矮阶,在匍匐的群臣面前站定。

目光缓缓扫过每一颗低垂的头颅,片刻后,才抬手虚扶,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清晰地在每个人耳边响起: “诸卿……赤诚为国,同心所请。

本宫……虽哀痛难抑,然念及祖宗基业、天下苍生……”

他顿了顿,声音陡然转为坚定,如同金玉交击: “愿——遵太祖成宪,继皇帝位!

望诸卿……同心戮力,共扶社稷!”

“臣等——万死不辞!”

群臣齐声应和,声震屋瓦。

新君初立,此刻的表态至关重要。

朱由校微微颔首,目光转向身侧侍立的魏忠贤。

魏忠贤早已心领神会,立刻从袖中取出一卷明黄诏书,双手高举过顶,姿态恭谨而庄重。

“此乃先帝于昨夜三更,口授于殿下,由司礼监秉笔记录成诏!”

魏忠贤的声音洪亮而清晰,回荡在寂静的暖阁中,“宣——先帝遗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以眇躬,嗣守鸿图,夙夜兢惕,期臻至治。

不意沉疴遽侵,大渐弥留。

念宗社之重器,虑神器之付托。

皇长子朱由校,仁孝性成,睿智夙著,深肖朕躬,宜即皇帝位,以奉天地祖宗之祀,以安中外臣民之心。

尔内外文武群臣,其协心辅弼,同德赞襄,保乂冲人,共扶大业。

一切政务,悉遵旧章,咨尔辅臣,集议施行。

丧礼悉遵《大明会典》,务从俭约,以副朕志。

辽左边烽未靖,生民困苦未苏,皆朕之深忧。

尔诸臣工,宜体朕怀,简贤任能,励精图治,固我疆圉,恤我黎元,用克承于天眷,庶无忝于祖宗。

呜呼!

天命有归,朕其往矣!

尔众其钦哉!

毋忽朕命!

钦此!”

诏书宣读完毕,余音在肃穆的暖阁中萦绕,魏忠贤将诏书郑重递交给礼部尚书孙如游。

孙如游双手微颤接过,随即转呈首辅方从哲、次辅刘一燝、英国公张惟贤等核心重臣——内阁、勋贵、礼部,三方代表,共同验看!

虽名为“口诏”

,但格式严谨,用词考究,内容完备,更关键的是,此刻由权力中枢的三方大佬共同见证,只要无人当场提出确凿异议,这道遗诏,便是无可争议的、定鼎乾坤的“真诏”



“臣等——遵旨!”

群臣再次深深叩首,山呼之声充满了尘埃落定的敬畏。

朱由校立于暖阁中央,接受着群臣的朝拜,缓缓颔首。

“诸卿忠忱,朕——铭记于心。”

这一刻,东暖阁内,香烟缭绕,素幡低垂。

新帝的威仪,如同初升的朝阳,刺破了笼罩大明的沉沉暮气。

大明王朝的第十五位天子——天启皇帝朱由校,正式浮出了历史的水面。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