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207章 市井归心(1/2)

阮文禄目光严肃,直视副手:“速以八百里加急,密报郑主,详陈此间利害!

对外,当示之以极恭顺,言辞谦卑,礼数周全,以安上国之心,消弭猜忌; 对内,须修武备于无形,整饬军伍,暗固关防,密储粮械,以镇叛逆之胆,防患未然!

边关隘口,暗加屯守,增派精干;军械粮秣,密为筹措,藏于深山。

明军火器犀利,军容若真如传言般雄壮,则我朝更需如履薄冰,慎之又慎!

万不可再授人以柄,重蹈‘都统使司’之覆辙!

此乃存亡之道,社稷所系!”

“下官明白!

即刻去办!”

副手肃然领命,匆匆退下。

阮文禄微微颔首,疲惫地闭上双眼,手指无意识地按压着太阳穴。

烛光下,他紧锁的眉头和紧绷的下颌线,无声地诉说着一个小国使臣在大国阴影下的沉重压力与深谋远虑。

暹罗、缅甸等国的使节,也怀着复杂的心情,他们一面谨慎地遍访相熟的明朝官员,旁敲侧击,打探虚实; 一面将“大明皇帝将举行盛大阅兵”

、“亲提三十万大军北伐”

的消息,连同对大明力量重振后地区格局剧变的深深忧虑,通过最隐秘、最快速的渠道,火速传回国内。

他们如同漂泊在怒海惊涛中的一叶扁舟,只能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待着阅兵那天的到来,揣测着那足以改变自身国运的未来。

朝堂的肃静之下,是市井的喧嚣。

尽管官方尚未正式公告,但“皇帝要带大军在城里走一圈给老百姓看”

、“要在京城北郊操练几十万大军震慑番邦使节”

、“陛下要御驾亲征剿灭建奴”

的消息,已如野火燎原,传遍了京师的大街小巷。

茶楼酒肆,坊间巷陌,议论纷纷,却也谣言四起: “听说了吗?

过几天阅兵,皇爷说要'与民同阅',到时候十万大军从德胜门入城,沿途经过几个坊市大道,到时候一定得去瞧瞧!”

短衫汉子王五拍着桌子,唾沫星子差点溅到邻座。

“这算什么?

听说还要在北郊校场,有几十万人马操演!

光是大炮就有上千门”

一旁的老秀才接口,眼中闪着兴奋的光,“这辈子能见着这场面,也是值了!”

“看来陛下是真要打辽东了?

那帮建奴的好日子到头喽,好好地让他们知道招惹我大明的后果!”

须发皆白的赵老汉捋着胡子,语气笃定。

“可是这五百万石粮!

皇上从哪变出来的?

这得是多少粮食啊,这下咱们再也不怕闹粮荒了!”

带着孩子的孙家娘子面露喜色。

“嘿!

我听隔壁王二说,这粮是加征来的,明年怕是要加税!”

尖嘴猴腮的刘三压低声音,故作神秘地抛出炸弹,妄图引起大家的注意力。

“放屁!

皇爷对我们多好,这明明是抄了那帮晋商老底得到的粮食,你休要在这里污蔑皇爷!”

一旁的几个憨厚汉子憋红了脸,一脸不怀好意。

“嘘……小声!

莫谈军机!

要掉脑袋的!”

茶馆掌柜老周紧张地提醒,众人这才稍稍收敛。

这时,几个汉子中一直闷头喝茶的陈大壮突然抬起头,黝黑的脸上带着憨厚的笑容,声音洪亮地插话:“加税?

俺看未必!

你们啊,光盯着粮饷,咋不想想咱们皇爷是啥人?”

众人一愣,目光都转向他。

陈大壮放下茶碗,抹了把嘴:“俺说句大实话,咱们皇爷,怕不是天神下凡,专门来救咱们穷苦人的!”

“哦?

陈大壮,这话咋说?”

赵老汉好奇地问。

“咋说?”

陈大壮眼睛一亮,来了精神,“你们瞅瞅京师南郊!

那一片荒地,才几个月?

立起来多少大厂子?

钢铁厂!

纺织厂!

那烟囱冒的烟,老远就能看见!

那里面,可招老鼻子多人了!”

他掰着手指头算:“壮劳力,有手艺的妇人,都要!

俺婆娘就在纺织厂里上工!

你们猜咋着?

一个月,稳稳当当一块银元!

外加一石粮食!

听说逢年过节,还发棉布!

还有那‘工服’,一年两套呢!

厚实着呢!”

“啥?

招女人?

还发银元粮食布匹?”

孙家娘子眼睛都直了,“那……那能放心吗?”

“嘿嘿!”

陈大壮得意地笑了,“要是别人开的厂子,俺也不放心!

可那是谁?

那是皇爷建的厂子!

管事的,都是宫里出来的公公和姑姑!

规矩严着呢!

谁敢乱来?”

“你怎么知道这么清楚?”

钱掌柜狐疑地问。

陈大壮挺起胸膛,拍了拍身上的棉布衣裳,那衣裳虽有些陈旧,却洗得干净,仔细看,袖口还绣着一个小小的“皇家工厂”

字标记: “嘿嘿,不好意思,不光俺婆娘在纺织厂,俺跟俺大儿子,都在钢铁厂里!

俺们家仨人,一个月能挣这个数!”

他伸出四根手指, “四块银元!

外加三四石粮食!

瞧瞧俺们这身衣裳,就是皇爷发的工服,结实耐穿!”

众人听得倒吸一口凉气,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