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68章 为陛下选秀(1/2)

慈庆宫内,暖意融融,陈设雅致而不失庄重。

刘太妃身着常服,坐在软榻上,见朱由校进来,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皇帝来了,快坐。

外面天寒,喝碗热汤暖暖身子。”

朱由校依言坐下,接过宫女奉上的热汤,恭敬道:“谢太妃关怀。

太妃近日身体可安?”

“哀家一切都好,就是惦记着你。”

刘太妃细细打量着朱由校,眼中带着长辈特有的关切, “皇帝登基以来,夙兴夜寐,励精图治,哀家都看在眼里。

这半年来,你推行新政,整饬边备,桩桩件件都是大事,也……都带着雷霆手段。”

她的话语温和,却意有所指。

朱由校神色不变,平静道:“国事艰难,积弊深重,非雷霆手段不足以破旧立新。

让太妃忧心了。”

“哀家知道你是为了江山社稷。”

刘太妃轻轻叹了口气, “只是,皇帝啊,你毕竟才十五岁,正是少年心性。

哀家看你行事,有时……太过刚烈,锋芒毕露。

朝堂之上,牵一发而动全身,刚极易折啊。”

她顿了顿,语重心长地说:“哀家想着,你身边……也该有个知冷知热、能说说话的人了。

寻常百姓家,十五六岁也该议亲了。

何况你是一国之君,后宫空悬,于国本也不利。”

朱由校心中了然,太妃这是要提选秀的事情了,他不动声色地听着。

“哀家的意思,”

刘太妃看着他的眼睛,缓缓道,“开春之后,是不是该下旨,举行大选,为你挑选一位贤良淑德、能母仪天下的皇后?

再选几位品貌端庄的妃嫔,充实后宫?”

她见朱由校沉默,便接着劝道:“有了皇后,后宫有了主心骨,也能替你分忧。

更重要的是,枕边人若能时常规劝,以柔克刚,或许能让你行事多几分圆融,少几分……冲动。

这于国于家,都是好事。

皇帝,你觉得呢?”

朱由校放下汤碗,目光沉静如水。

他明白太妃的良苦用心,是出于长辈的关怀,也是出于对朝局稳定的担忧。

选秀立后,确为“国本”

大事,能安朝臣之心,也能为皇室开枝散叶。

然而,在他心中,此刻却有更重的考量:新政初行,北疆未靖,海陆雄师正在训练成型,正是帝国转型的关键时刻,他需要全神贯注于朝堂与边疆。

而皇后与后妃,背后往往牵连着复杂的朝堂势力。

他需要绝对掌控权,不愿后宫成为掣肘。

但就在他准备婉拒时,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脑海——张嫣!

他依稀记得,历史上的天启皇帝朱由校,其皇后张嫣,以倾国倾城之貌和贤良淑德闻名后世!

史书赞其“颀秀丰整,面如观音,眼似秋波,口若朱樱,鼻如悬胆,皓牙细洁”

,更有“五代以来第一美人”

之称!

更重要的是,她性情刚烈,曾多次劝谏天启帝远离魏忠贤、客氏,堪称贤后典范。

“若真是她……”

朱由校心中竟泛起一丝难以言喻的涟漪。

穿越以来,他心系天下,殚精竭虑,几乎忘却了自己也是个少年郎。

若能得此等才貌双全、品行高洁的女子为后,既能安后宫、慰太妃之心,或许……也能在繁重的国事之余,得一红颜知己,共话桑麻?

这份隐秘的期待,如同投入心湖的石子,让他原本坚定的拒绝念头产生了动摇。

况且,太妃所言有理,后宫空悬确实于礼不合,也易生流言,他朱由校绝不是贪图人家的美色。

若能借此机会,亲自把关,选一位如张嫣般贤德貌美的皇后,倒也不失为一桩美事。

至于朝堂势力?

哼,以他如今的手段和即将掌握的力量,还怕掌控不了一个后宫?

心思辗转间,朱由校脸上露出一丝温和的笑意,对着刘太妃恭敬一礼: “太妃关怀备至,句句金玉良言,朕感念于心。

立后选妃,关乎国本,朕亦深知其重。

太妃提议,甚合朕意。”

刘太妃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喜:“皇帝答应了?”

“然也。”

朱由校点头,语气沉稳,“只是,如今国事维艰,新政初启,北虏未靖,海疆待兴。

选秀之事,不宜操之过急,以免耗费过甚,徒增纷扰。”

他略作沉吟,道:“这样吧,待来年三月,朕的新军初成,新政根基稍稳之时,再行下旨,昭告天下,举行大选。

届时,还需太妃为朕掌眼,务必挑选出德才兼备、能母仪天下的淑女为后。

至于妃嫔人选,亦需精挑细选,宁缺毋滥。”

“好!

好!

好!”

刘太妃连说了三个好字,脸上笑开了花, “皇帝能如此想,哀家就放心了!

三月之后,正是春暖花开的好时节,也合该是皇帝大喜之时!

哀家定当尽心尽力,为皇帝挑选一位最合适的皇后!”

她看着朱由校,眼中满是欣慰:“有了皇后在侧,哀家也就放心多了。

皇帝再忙,也要记得多保重龙体,莫要太过操劳。”

“太妃教诲,朕谨记于心。”

朱由校再次躬身,“天色已晚,太妃早些安歇。

朕改日再来给太妃请安。”

离开慈庆宫,朱由校走在回乾清宫的路上。

寒风拂面,他心中的思绪却更加清晰。

选秀?

立后?

这原本不在他急迫的计划之中,但太妃的关怀与那个关于“张嫣”

的隐秘期待,让他改变了主意。

三月之后,海陆雄师在手,新政初显成效,正是帝国气象更新之时。

届时,迎娶一位贤后,既安后宫,慰长辈,或许也能为这铁血征程增添一抹柔情。

他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若真能得此佳人,倒也不负他穿越一场。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那位未来的皇后,必须如他所愿,是真正的贤德之人,而非任何势力的棋子。

要知道,大明虽然针对汉唐以来外戚干政的历史顽疾,明确规定,选秀主要从民间清白之家(如中小地主、低级官僚或儒士家庭)及非顶级勋贵家族中选取,严禁勋臣、外戚、权臣之女垄断后妃位置。

这使得后妃家族缺乏足够的政治根基,难以形成与皇权抗衡的外戚势力。

所以终明一代,虽有宦官专权,但几乎未出现汉唐级别的外戚专权事件。

但是在大明紫禁城的深宫之中,女人的作用,一点儿都不小,甚至能左右国运!

明朝的第一次废后,明宣宗的孙皇后斗倒了贤德的胡皇后,自己上位,结果培养出个“叫门天子”

朱祁镇,差点葬送大明江山。

而被后世吹捧的“好男人”

:明·哄堂大孝·宗弘治皇帝朱祐樘,是他奶奶——那位护犊子护得厉害的周太后亲自教导出来的。

结果呢?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